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幼儿学习兴趣O2O模式下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O2O模式下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纵观古今,中国的传统文化实在是精美繁多,从苏州的刺绣云锦到景德镇的陶瓷,从唐诗宋词到丝绸之路,从孔儒文化到宋明理学可是这些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并没有完好无损的保存和继承下来。从国外来看,端午节已被纳入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茶道也成为某个岛屿文化的象征。而《文化多样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的诞生,也突出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迫在眉睫。不仅如此,我们放眼国内,吹糖人,弹棉花,竹编等文化手艺也在逐渐消失,而元剧的失传,京剧的落没,让越来越少的人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前几年,国家决定把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国民忘记这些悠远的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与O2O模式发展现状

当下,随着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获取知识新闻等一系列内容,互联网已经融入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下,O2O模式的广泛使用也使人们越来越熟悉这种方便的运营管理模式。在这种体质趋于成熟的今天,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线上和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相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O2O模式是把独立网上商城 ,网站认证,在线网络广告,全面社交媒体与客户在线互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等一系列行为结合成一体,在广大的电子产品用户上寻找消费者,然后将他们带到现实的商店中,进行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早就不再像很多年前那样被人们牢记和传承下去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加大力度推广,继承这些传统文化,让这些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深入人心。可是,靠当下古老的,以店铺为主的传承方式怕是很多文化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结合先进的互联网的O2O管理模式,做到传统文化的线上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的结合。O2O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家对店铺地理位置的依赖,减少了大批因传统文化的落没而无法运转,或者缺少继承人的手艺。通过O2O管理模式,我们可以掌握庞大的消费者数据资源,了解人们当下对传统文化的需求程度,为传统文化提供其他的增值服务。

我们通过O2O管理模式平台的在线方式吸引消费者或者说吸引着一切使用电子产品的用户,但真正的消费服务或者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必须由消费者去线下体验,由此,我们便通过O2O的平臺把传统文化带到了每个人的身边。把吹糖人、昆曲、苏绣等传统文化手艺带到线上平台,使互联网对其进行宣传和推广,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燃起对传统文化了解认识的渴望,而传统文化的手艺就能长期的得到推广。

我们团队了解有关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以南京为例,以苏州为研究背景,我们去过南京的地质博物馆、文化博物馆、江南制造总局,中山陵等多处传统文化古迹进行调查走访和研究,为这次的创新实践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同时,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例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天工开物》等传统文化书籍。同时,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做过微信、QQ、微博或者PU平台的推广,我们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传统文化与O2O模式结合成果

(一)O2O模式下传统文化内在需求

1.通过本次项目的实施,最重要的是挖掘出传统文化的经济文化价值,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产生背景和传承发展现状,探究传统文化的潜在市场需求,综合分析所面临的困难,以此得出传统文化商品化的可能性,为商品化奠定理论基础。

2.利用传统文化的商品化、主要通过O2O模式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把传统文化的实践成果运用到其他濒危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上去,促进国内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承改变文化遗产发展和传承模式,创新运用开发蕴藏在文化遗产内部的经济价值的方式来拉动文化的发展。

3.通过项目的调查研究提高学生特别是我们大学生对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视,及对新兴市场的感知能力,加强对专业课的理解。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在校大学生的专业科研能力,培养科学而且严谨的工作态度,拓展相关知识学科知识的学习,并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课题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调研能力,启发学生实践创新思维。

(二)传统文化发展趋势与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作为老祖宗留下来的物质和意识形态已经渐渐被人们所遗忘,如何将这种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浦口地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但真正能让老百姓津津乐道却十分的艰难,如何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其应有的活力,实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巨大文化意义以及经济价值。针对目前情况,我们将深入对南京绒花、云锦及苏州挑花篮、昆曲实施调研,调查两地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学习程度、传承和发展模式以及潜在市场需求量的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两地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学习程度

研究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主要种类,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当地百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以及对绒花、云锦和挑花篮、昆曲中所涉及到的学习难题以及现有解决方案。通过深入研究对它们其中的具体技术细节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难以解决之处,从而寻求解决的方案。

2.传承和发展模式

借助于深入南京以及苏州地区的研究,通过小组成员对绒花、云锦现场学习、亲手体验和制作以及与绒花、云锦艺人的讨论交流来系统化地了解现有绒花、云锦制作工艺的具体流程。同样与挑花篮、昆曲艺人讨论交流,得出两地分别对两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模式。

3.项目创新特色概述

方式上: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意识到,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不能一味地沿袭老一辈的方法,我们需要有所突破和创新,而当下正是O2O模式发展的顶峰,我们借此优势,以独特的眼光和见解,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互联网O2O模式结合起来。在方式上创造自己的特色。

内容上: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我们并没有拘泥于他的宣传与推广,相反,我们更加注重它的传承,我们想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而不是简单地口口相传。对于互联网O2O模式而言,我们不像其他商家一样注重盈利,相反,我们看中的是一种因为真正热爱传统文化而愿意为之付出的社会青年。

三、传统文化下与O2O的分析与发展措施

(一)O2O模式下传统文化数据分析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南京各大高校的绝大多数学生认同并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他们有较强的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愿,但是,只有7.48%的学生有想要继承传统文化的想法,对于继承这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不合适。但事实上,传统文化的继承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据了解,如果我们把传统文化融入互联网,通过线上APP开发,把传统文化的美韵通过现代艺术形式展现,那么将会对传统文化的推广起到非常大的影响。

我们具体分析了《艺文通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之美》这个APP,首先它聚集了中国各地三千多的艺术传统文化或手艺人,让更多人的遇见最好的匠人和最美的手工物,让中国传统与现代生活结合,让东方美学和雅致生活重新回归,让传承称为潮流。不仅如此,我们在进行传统文化推广的时候,可以对部分传统物品进行交易,以增进对艺术文化的了解。

(二)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的方式:

那么如何做到传统文化在O2O模式下的发展与传承呢?首先,我认为加强高校中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的历史的积淀,它蕴含了我国千姿百态,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想要传承它,了解必不可少。我们可以把对传统文化景点作为线上广告宣传,以南京为例,作为六朝古都,这座城市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把江南制造总局、南京博物院、总统府等等地方,拍摄成展现传统文化的微电影等等,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其次,线上文化展览。我们把能够展现传统文化的照片或者文字经过专业处理和编辑,投放到各大网站上或专业APP上面。我们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因为学业的繁重或者距离等原因很少亲自去体验传统文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传统手艺或其他传统文化转变形式,以一种方便我们看到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这样我们不仅加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观念,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方式,增大了人们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可能性。

第三,传统文化线上交流、留言。我们着重把传统文化与O2O模式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手机不离手,不论是学习还是娱乐,用得最多的都是手机,据不完全统计,以南京审计大学生为例,有大约73.4%的学生愿意在网易公开课或者慕课上,看到有关传统文化课程。同时我们投入一定量的广告,以此吸引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加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新的认知。开展相应的论坛活动交流平台,把志趣相投的人聚集到一起,相互讨论交流,以加深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传统文化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不能墨守成规,需要创新对传统文化产生新的刺激和需求,以跟上当代人的脚步。

第四,传统文化继承线上交流平臺,线下实体体验相结合。开展线上工作并不代表着传统文化就能得到极好的传承,我们需要把线上线下模式相结合,据不完全统计,南审有大约51.6%的学生愿意组织并参加一系列的有关传统文化手艺的实践和走访。我们以线上为平台,寻找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同时建立线下学习平台,对传统手艺进行学习和交流。传统手艺需要有人来继承,线下交流必不可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云锦   绒花   南京   手艺   文化遗产   幼儿   传统   优秀   模式   文化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