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和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应具备的特性

一、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现状

随着平面设计的发展,我们的设计已经糅合民族色彩和传统文化内涵,不过,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面我们还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对传统文化继承的缺失,许多作品更多的是不加选择和消化的照搬传统元素,认为这样就能体现出我们的民族特点和文化,其实现代和传统的对话,不能仅仅体现在表面形式上。因为我们传统元素中的很多形象和图案可能已经不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和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我们有一个理解、吸收、再创造的过程,使之能更好的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如果要将民族传统文化合理、恰当、创新的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去还是需要一个不断摸索、探討、实践的过程。

二、如何加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

要想加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力量,就需要将传统文化这个灵魂整合成一股新的血液注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中,让传统文化因素适应现代社会审美的需求,还要让平面设计有鲜明的本土特点,这样我们的设计才能有一个大的突破。对于传统文化要素的应用,设计界也是各抒己见,这些不同方向的尝试,为加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提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所有的尝试结果,还均处于初级的实验阶段。更多设计师在这些尝试之后,逐渐达成一些共识:一是设计应具备个性化;二是设计应具备国际化与多元化的可能;三是设计应具备本土化气息。

三、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应具备的特性

(一)具备个性化

对于设计行业来说,个性化的发展是必须的要求,设计要紧跟美学发展和科技进步。个性化的体现不是作品形式上的肆无忌惮,也不是视觉效果上漫无目的的求新求异。设计作品的个性化,始终要为商业服务,要为产品服务,要为有效地传递平面信息服务,这就要求作品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满足平面设计功能上的需要。具备个性化,本质上是提炼属于设计师个人的表达语言。但是不必担心,这种语言会发生冲突,或流于大众化。因为不同人对传统文化元素会有不同的理解。基于理解的差异,在具体的元素应用形式、风格上就会体现出差异,这种发自文化理解差异的不同,是最好的个性化体现。例如:明式家具大圈椅,有人利用圈椅的四平八稳提炼平面元素,体现中正规矩的风格;有人利用圈椅的纤细坚硬组织图形,表现文人风骨;也有人利用现代材料重新诠释圈椅所代表的文化,展现中西文化的冲击效果等等。同样,面对圈椅这一中国古典文化元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解的不同,塑造了不同使用者的语言差异。进而,个自的作品也相应个性化。

(二)具备国际化与多元化

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设计需求对图形创造、思考角度、大众理解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构思和表现上,现代平面设计的语言表述向着更加共通、更加丰富的方向发展,其设计趋势就是简练、达意、巧妙、智慧。

常言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地域的就是国际的。这反映了国际化、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本质。我们生活的周围满目舶来品,具有本土地方特色的现代文化元素几乎很难找到。设计师想要以独特文化姿态立于国际化舞台,只能从过去遗留的传统文化中寻根溯源。设计为适应国际化与多元化的趋势,研究应用传统文化元素成为必然要求。

受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影响,传统文化元素更多是在形式上任意的拼贴组合,除了外形借鉴传统文化元素,其更多展现的还是西方的文化内涵。例如,用中国元素绘制的波普艺术,虽然画面上有天安门,有红旗,但通过波普形式表现出来的不再是原有天安门、红旗的语义效果。如今许多形而上学的平面设计,就存在类似的问题。表面上使用的是传统文化元素,但没有找到契合这种文化底蕴的语言形式,故而设计缺乏深度和代表性。可能在设计早期会取得一定成功,但并不符合国际化、多元化的长远发展趋势,缺少发展潜力。因此,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国际化、多元化的素材营养,就要从根本上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的本质内涵,找寻特殊的语言方式,这不是几个或几十个实验作品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这需要中国本土设计界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有一个集思广益,不断探究的过程。笔者认为,国际化更多是对表现载体、语言形式的要求,而多元化则是对表达内容的趋势预测。本课题从徽州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元素展开研究,不是仅仅利用代表元素进行拼贴应用,更多的还是从元素形式背后的通识特征入手,通过强化其通识特征的外在表现,加强地域风格,充实表达内容的文化张力,以点代面,尝试现代平面设计国际化、多元化的更多可能。

(三)具备本土化

在对地域特色的传统元素的形态改造上,要使改造后的元素能够传递现代设计理念和现代信息内容,更要摆脱传统元素在使用上的局限和语意上的偏差。对本土设计师来说,研究自成体系的平面设计语言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平面设计中除了广告语和文案设计以外,作为图案设计和色彩搭配设计,直接影响着这组平面设计的成功与否。与西方平面设计的发展相比,我国的平面设计相对落后,难免会模仿西方的设计,但是单纯的模仿是不够的,更需要模仿后的吸收与裂变,这样才能有我们自己的设计特色。当然要有中国自己特色的设计,传统图形文化中的诸多因素是不可或缺的。不过在现实设计中,很多设计师仅仅停留在对国外先进设计的模仿上,而忽略了与国内设计思想的融合,造成了部分设计失去了中国特色。

设计应具备个性化,是通过传统文化凝炼语言;国际化与多元化要求,是通过传统文化塑造元素应用模式、寻找契合现代需求的语言组合方式,强化地域文化的张力与地位;那本土化就是要基于传统文化因素造势。之所以本土设计容易受西方现代设计风格潮流的左右,归根结底还是受大势所趋的形势所迫。西方设计潮流的势已成,从理念到表现形式,本土设计师都会下意识地顺应这种势的影响。从西方设计势的形成来看,其与地域风格密不可分。从北欧风格到孟菲斯,从包豪斯到意大利时尚设计,极致的地域风格构成了西方设计势的巨大影响力。中国目前的平面设计界,对于传统文化在形式语言,现代应用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研究,但是造势不足,本土化的影响力始终弱于西方。这不是仅靠特色设计语言研究上的成果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本土化的影响,就要靠地方传统文化元素发挥地域特色,并广泛应用于当地的生活实际,先塑造地方性的势,进而发展地域文化的势,最终集合所有地域性的势,而使设计自然而然具有本土化的强烈要求,而不是强行使用传统元素去迎合本土化的微言大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平面设计   中国   圈椅   元素   本土化   地域   特性   传统   语言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