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

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通常属于人工管理模式,即根据人们长期的实践经验,借助常规的通信手段,以人工观测、手动操作等方式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各类数据、图表进行处理,以发布水情、调度指令、管理水利。到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通信与计算机技术作为一般的辅助工具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得到初步发展,开始用于通信联络、文字编辑、图表绘制以及数据的简单计算。近几年,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水利工程管理开始由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管理模式。

水利工程管理就是对已开发的正在使用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合理的运用和保护,保证其正常运作。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不仅是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和水利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和完善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一流的、先进的、科学的、适应水利现代化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包括高标准的水利工程设施,全面的监控调度手段,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以及高素质、高水准的现代管理队伍。

一、项目概况

本文根据梅花洞水库水利工程改造项目,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作了简要研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梅花洞水库的水利管理一直处于传统经验管理的模式中,工程运行管理虽具有相应的国家管理规定和基本运行规范,但工程现代化管理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具体标准。数据不能与上级指挥部门连接,无法形成资源共享,延误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先进、高效、可靠、实用的水利管理机制,使得水库管理人员在灾害发生前能够综合掌握天气变化、雨情、水情和旱情信息,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预测水情和旱情的发展趋势,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前拟定防灾减灾决策,制定防汛或抗旱调度方案,将灾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梅花洞水库水利工程改造项目是娄底市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控制和水库运行现代化管理进行的初步尝试,旨在提高系统应用工作效率,实现水利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工程运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适应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进程,为其它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积累经验。

二、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具体措施

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代化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对原有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和发展,建立一个良性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对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能够更好地担负起维护公众利益、提供基本水利保障的职责。

根据梅花洞水库现有的管理体制,按照上级指挥部门的指示,对梅花洞水库的管理体制进行现代化改革,具体举措如下:

(1)建立职能清晰、权责分明的水库分级管理体制,妥善处理水库公益职能和经营职能的关系。既要承担起公益性水利保障的职责,又必须纳入公共财政支付,保证经费渠道周转畅通。

(2)建立经营规范、管理科学的水库运行机制,加大水库管理部门内部改革力度,确立一个精干高效、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水利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核定管养经费,实行管养分离,定岗定职,科学管理,规范运行,更好地保障水库长期安全可靠地运行。

(3)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库维修养护体系,在稳步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基础上,水库管理部门内部实行管理与维修养护人员分离,维修人员和养护人员的工资分别按照维修、养护工作量和定额标准计算。同时将维修养护部门与水库管理单位分离,通过招标方式择优选择维修养护企业。

2.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现代化

随着传统经验管理模式弊端的出现和高新水利信息手段的发展,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趋势日益显著。只有不断积极探索管理创新、推广管理新技术、引进先进管理设施、增加管理工作科技含量,才能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解决方案通常是借助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测遥控技术以及图文视讯技术,建立专用的通信传输线路、信息采集网络、远程监控系统,实现雨情、水情、旱情信息的实时监测,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上级指挥部门,突破防汛信息和指挥调度的时空限制,使工作人员可以在调度中心及时获取基础信息,从而对防汛方案、水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水利调度做出准确及时的决策。

鉴于梅花洞水库的职能与改造经费,决定建立一套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用于水库的现代化管理。测报系统的通信传输线路采用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兼容,多链路迂回的基本原则,选择技术比较成熟、性能稳定可靠的光纤作为骨干线路的传输方式。根据梅花洞水库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计算机管理系统配置了一定数量的服务器、交换机、客户终端等硬件以及网络管理软件,并在此基础上将本地计算机网络与上级主管部门计算机网络相汇联,组建成一个完整的水利工程管理网络。选用无线扩频、数字超短波等通讯方式连接梅花洞水库的信息采集网络,建立水利信息传输的专用通信线路,并配置相应的 VHF 数传电台、RCU 遥测控制终端等设备。通过上述各网络和系统的建设,借助于有线、无线传输媒体以及相关的摄像、录像、数字解压缩、信号切换、图像显示和远程控制设备,实现对水文数据的采集、传输以及远程监控,构成一个较为完整,具有先进性、成熟性和实用性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梅花洞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中央控制设备、 视频监控管理以及系统软件五个子系统构成。

(1)前端设备:作为水情数据信号采集处理设备,由安装在现场的高分辨率的彩色摄像机、翻斗式雨量计、HR9800GSM 卫星传输设备、RTU-3300 遥测数传终端、室外专业防护设备组成。根据水库在雨季的运行特点,分别在流域内布置两个采用传统浮子式水位计的水位观测站和七个基于现代遥测技术的雨量遥测站。

(2)传输设备:作为前端设备与中央控制设备数据信号传输的专用传输媒体, 传输系统采用有线同轴电缆传输方式、无线通信方式以及超短波和卫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同距离的信号传输。

(3)中央控制设备:用于存储、分析和管理水库水情数据的最终设备,数据是提供服务的主体, 是大量应用的基础,因此本次系统改造采用较先进的专用服务器,以保障水库水利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4)视频监控设备:作为视频信息显示设备,主要包括监视器、显示器、投影大屏幕和录像机、存储器、刻录机等。使用数台监视器构成一个电视屏幕墙,使值班人员能够在监控中心同时观看多个水库监控点的实时画面。在主控室配置显示器和图像服务器各 1 台,对所有前端设备的云台、镜头进行操作控制。

(5)系统软件:本次改造在系统以及软件方面作了较大的改进,操作系统采用比较成熟的微软商务系统,数据库方面则采用 SQL-SERVER2005 软件进行数据维护和管理工作。并采用专业的水情预报调度软件为水库的合理调度提供专业、可靠的技术支持。

3.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现代化

梅花洞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覆盖面积较大,信息数据量庞大,并连接到广域网,对于计算机网络、传输渠道和重要资料的备份保存等工作必须严格控制、统筹兼顾。因此就需要一个现代化的管理团队对视频及数据资料进行筛选和管理。针对现在水库管理单位存在的技术人员少、学历层次低、技术力量弱、队伍素质低等问题,迫切需要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适应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同时要加强制定人才培养机制以及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培养既掌握水利技术又善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并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出一批掌握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精通水利信息管理、熟悉水利工程专业知识的多层次、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三、结语

水利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体现水利现代化水平,今后必须继续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的治水理念、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基础设施,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充分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创建和完善一个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保证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完好,确保水利工程各项功能的顺利实现,长期高效的发挥水利系统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水利工程   水利   水情   管理体制   管理模式   水库   梅花   数据   设备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