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童年体验对萧红创作的影响

海德格尔曾说过:情感与情绪更密切地联系着存在,更具体、更深刻、更内在地呈现存在的状态。这就体现出体验的情感性与艺术活动的意蕴性有极大的联系,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体验与艺术活动的同构关系。所以从儿童视角去探寻作家的创作心理是一种对于诗意的追求。

文艺家的童年体验是指文艺家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心理体验的综合,包括童年的各种感受、印象、记忆、知识、意志等多个方面。童年体验是文艺家审美建构的墙基,对于文艺家的审美心理建构具有十分宝贵的作用。当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童年经验不可能是最初的形态,而是作家经历过世事,加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对于记忆和感触的再创造,而再创造的过程就涉及诸多的心理过程。萧红是东北新文学史上第一位女作家,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成就较为突出的女作家之一。在短暂的生命中,她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诗意的乡村世界,在那里有呼兰河,有后花园,有疼爱她的祖父,有无视她的父母。近年来学术界对于萧红的研究热度始终不减,有人对其诗化小说着迷,有人赞同她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女性意识,有人在她建构的儿童王国中找寻自己的影子。本文主要研究童年体验对萧红创作的影响。一、缺失性体验失爱的童年

童年时期的缺失性体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常常决定人一生的个性气质、感知方式、情感方式、思维方式,具有深刻性和持久性。这种不愉快的童年体验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它会形成一种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在之后的人生经历中形成思维定式,甚至会给作家主体造成心理暗示。这种不愉快的经历对作家的影响在萧红与祖母的关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东北农村的窗户都是四周用纸糊上,中间嵌上玻璃,祖母屋里的窗纸最白,最干净,萧红就用小手去戳窗纸,她特别喜欢听嘭嘭的响声,祖母知道了,就拿着一根针在窗外等着,手指刚伸出去,就扎在针尖上,十指连心,更何况是三岁的孩子。萧红从祖母那里得到的只有厌恶,这件事给萧红幼小的心灵画上了一条看不见的伤疤,是萧红产生感情悲剧的重要因素,对于萧红作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也有一定的影响。

从萧红在作品中对父亲形象的极力回避和躲闪的现象来看,或多或少地折射出童年时期父亲对她的冷漠。在《呼兰河传》中,萧红这样说,父亲一脚把我踢翻了,差点没把我踢到灶口的火堆上去,缸帽子也在地上滚着。不愉快的童年经历影响了萧红对于父亲的态度。萧红在《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中写到父亲常常为了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九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变了样,偶尔打翻了杯子,他都要骂到使人发抖的地步,他斜视着你,他那高傲的眼光从鼻梁经过嘴角而往下流着。在《哑老人》、《汾河的圆月》、《莲花池》等作品中父亲死了在《夜风》、《离去》、《山下》等作品中父亲缺位,在萧红的作品中,父亲成了一个象征性的形象性符号,而缺少实际意义。由此可见,童年体验的心理创伤以及某种情感的缺失是一种难以摆脱的痛苦,它具有深刻性和敏感性,造成作家个性气质的内向忧郁和孤独意识,进而影响到作家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从而建构奇特的审美心理结构。

二、丰富性体验我和祖父人生的后花园

艺术家的丰富性体验主要是指作家获得爱、友谊、信任、尊重和成就产生的关于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的审美把握。而这在童年时期就显得至关重要,有人说孩子之间的竞争,就是母亲之间的竞争,这句话可以解读为童年时期对爱的温暖的体验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马斯洛曾表示,儿童出生后的十八个月最需要关爱,这对他未来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丰富性体验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作家的心理建设,还直接表现在文学创作的具体操作中。愉快的童年经验伴随着作家的成长,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将这份愉悦重组并加以润色,使之成为他们内心深处最纯真,充满童心的精神财富,并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亮67点。例如,萧红初到香港时,面对好山好水,内心依旧是惆怅的,惟有内心深处的童年记忆才使自己的情绪得以慰藉。甚至,在萧红生命的最后时刻,童年记忆仍然浮现在脑海。处于童年时期的萧红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幸的,但我们又可以说她是幸运的。走进充满阳光的后院,萧红就忘了祖母用钢针刺她手指的疼痛,忘记了父亲常常为贪婪而失掉的人性的呵斥声,忘记了脸上布满病容的母亲对她的冷淡,她得不到父母的爱,但是她有祖父的爱,这使萧红孤独寂寞的童年有了一些快乐。

在《呼兰河传》中,萧红写出了她与祖父的点滴记忆,我生的时候,祖父已六十多岁,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岁,祖父就死了。这段细腻的重复式语言看似是对祖父年龄的交代,实际上却是反复诉说着对祖父的怀念与热爱,这也体现出祖父在萧红的生命中的重要性。

(一)祖父是我的玩伴

祖父不怎么会理财,一切事务由祖母管理。每当祖母骂祖父死脑瓜骨,骂萧红小死脑瓜骨时,一老一小就拉着手,逃到后花园去,在那个广阔的天地里尽情游戏,拔草、种花,累了就摘小黄瓜吃。又一次,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在他的草帽上插满了玫瑰花,萧红笑了,祖父也笑了,笑声随着微风飘向蓝天。又如:樱桃树上明明没有结樱桃,我偏偏去树上找樱桃,一边找还一边问祖父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祖父老远就回答说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又问为什么不开花?祖父说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与祖父的对话依然萦绕在脑际,身为隔辈人,祖父并没有用长辈教训的口气对待萧红,反而运用一种平等游戏的语言,显示出祖孙二人的深厚感情。

(二)祖父教会我爱与同情

祖父用身教去影响萧红,教会她对人要充满爱,要有同情心,例如,祖父把房客的马物归原主、对小团圆媳妇的同情、对冯歪嘴子的帮助等对于萧红的成长有极其重大的影响。萧红在《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中说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三)祖父给我以文学启蒙

祖孙二人并不是整天在后花园疯玩,他们也一本正经地学习。特别是在萧红祖母去世后,萧红跟着祖父学诗。她那时候学得可认真了,早上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这些古典诗就是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给了她最好的文学熏陶,可以说,祖父成为萧红的文学启蒙老师。

(四)我人生的后花园

后花园远比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丰富多彩,在这里,她可以远离父亲的压力,与大自然亲近,把自己全身心地融入到大自然中,从而感觉到大自然包容万物的大爱。后花园也是萧红与祖父共同生活的空间,是她快乐的源泉。在萧红眼中,后花园中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所以萧红作品往往给人一种诗意的美感,这与她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置身于大自然中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后花园成了萧红创作的不竭源泉。

李贽这样说过,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纯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由此可以看出,回归童心的重要性,回归童心,人才更纯真。萧红正是运用这种似真似幻的描写达到心灵的自由,以此来慰藉愁苦忧郁的心灵。

从以上两大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童年体验对作家来说是不竭的创作源泉,通过回忆,童年体验与现实在时间的节点上得以质的碰撞,借以作家的想象和构造形成一座诗意的桥梁,将不同时期的心境和情绪巧妙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萧红作品的弱化父子关系,凸显祖孙之情的特点也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童年体验对她人生和文学创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中,童心无疑成为最宝贵的财富,面对生活各个方面的压力,人们往往想借助一种超能力的手段,回归儿童时代,虽然科学上这一点是绝对不会实现的,但是这种想法体现了人们的进步,凸显出文学艺术的特殊社会文化功能对于人类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种种异化的反思,然而这种异化的反思在当今社会是极为宝贵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论文   文学论文   现当代文学   文艺家   童年   祖母   祖父   童心   后花园   父亲   作家   心理   作品   萧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