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作家研究综述

摘要 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作家在美国文坛大放异彩,创作出大量的畅销作品。其作品主要以女性的家庭生活和道德成长为主题,深受当时读者欢迎,并对美国公民的道德塑造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对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作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梳理。

关键词:19世纪中期 美国 女性作家 研究综述

一 引言

19世纪中期美国文坛出现了众多著名作家,他们的作品广为流传,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霍桑的《红字》、梅尔维尔的《白鲸》、梭罗的《瓦尔登湖》、惠特曼的《草叶集》,等等。同时,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也在文坛大放异彩,她们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创作了众多以家庭生活和道德成长为主的作品,不仅在当时社会广受读者欢迎,并对此后的美国社会的道德公民的道德塑造产生不同寻常的影响。美国著名学者大卫・雷诺兹把这一时期称为“美国女性的文艺复兴”。

纵览美国文学历史可以发现,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推行“真正女性崇敬”思想,其中心主要是围绕美国的中产阶级白人女性制定的,内容主要为“忠诚、服从、纯洁、持家”四项女性美德。当时美国的学者芭拉・韦尔特认为,女性只有具备了这四项美德才能被称为“真正女性”。实际上,“真正女性崇敬”思想还是以男权社会为中心,将女性视为男性的附庸和从属,将新女性的社会活动和运动规模限制在家庭范畴之中。当时女性作家众多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多以“真正女性”为塑造人物的标准,进而影响着当时美国读者的道德审视视角和品德塑造标准。与此同时,恰是这些符合男权社会标准的新女性形象又使得女性陷入新的道德和生活窘境。于是,19世纪中期的女性作家们在她们的作品中有感而发,真实再现了当时女性所处的种种窘境,并由此探讨了新女性在家庭、社会和道德中的出路,为其女性的成长提供了别样的思考。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女性作家及其作品有苏珊・沃纳的《广阔广阔的世界》、范妮・费恩《玛丽・李》、哈里叶特・斯托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路易莎・奥尔科特的《小妇人》等。她们作品中的女性主人公都逐步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从被动接受男权社会的标准到主动发掘个人的女性意识,从家庭的被动依附者逐步成为能立足于社会的自强自立者,她们笔下的女主人公都有着较强的独立意识,最终都从被动服从男权社会标准的“真正女性”过渡到主动设计自我人生的“新女性”。这些女性形象因其超越时代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的性格而受到当时社会广泛的关注,并在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却因为不符合当时的学术评判标准而没能列入经典作品之列,在美国文学史中也不曾被提及。

20世纪上半叶,文学评论界对这些女性作品的评论还带有某种文化偏见。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女权运动的高涨和女性主义批评的不断发展,这些女性作家才又重新进入评论的视野,重新写入美国文学史中。21世纪以来,该研究领域更是呈现出一片繁荣兴盛的景象,体现了美国女性作家研究向种族、民族、阶级、性别等方面多元化发展的批评转向和研究趋势。到现在,19世纪美国女性作家研究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

二 早期评论带有文化偏见

20世纪上半叶,弗雷德・路易斯・帕蒂的著作《女性化的50年代》首次将目光和评论的焦点放在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作家及其作品上。在《女性化的50年代》中,帕蒂不仅关注作者的性别,还认为应将作品视为作者自身经历的延续。他在著作中探讨了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作家的创作目的,并认为这些女性作家的作品没能反映现实问题。帕蒂认为,这些女性作品虽然表达了女性的抗争,却没有发掘重点,他认为女性不应该追求自身的权利。可以说,帕蒂的《女性化的50年代》代表了当时男性评论家对女性作家及其作品的不公正态度。

此后,赫伯特・布朗出版了《美国的感伤小说》,在这部专著中,布朗延续了帕蒂对女性作家的态度。在其专著中,布朗认为19世纪中期的美国女性作家的作品宣扬了传统的女性伦理观念,逃避了时代经历和对美国理想的探索。而另一位评论家莱斯利・费德勒在其专著《美国小说中的爱情与死亡》中,也将女性作家及其作品简单定义为“感伤小说”,对她们及其作品均采取了否定的态度。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评论都带有男性评论家的文化偏见和视角。

而女性评论家海伦・帕帕西韦里的观点则与同一时期的男性评论家截然相反。帕帕西韦里于1956年出版了《所有幸福的结局》,在这部专著中,她向此前的男性评论家提出了反驳和诘问。帕帕西韦里认为,19世纪美国女性作家的作品颠覆了当时社会的男权社会及其文化对女性的道德标准评判。虽然她想为这些女性作家及其作品辩论,却忽略了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作家的作品的丰富内涵,同时把两性完全对立起来的评价也过于激进,因此并没有引起当时社会及评论界的关注。

三 20世纪7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

20世纪70年代,女权运动不断高涨,由此促进了女性主义学术的研究兴起。随着女性主义批评的不断发展,曾经被学术界和评论界忽视的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作家及作品又重新进入了文学界的视野,得到了学界的重新评价。此后,有关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作家作品的学术专著及论文不断涌现。

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著名女性评论家尼娜・贝姆于1978年出版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女性小说》。贝姆的《女性小说》是首部对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作家的作品文本进行研究的著作。贝姆在这部著作中对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作家进行了整体回顾,并概括出这些女性作家的作品的共同母题――女主人公在失去依靠的环境中如何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我,最终获取成功。

1984年,评论家玛丽・凯利出版了《私人女性,公共舞台》。在这部专著中,凯利主要以12位女性作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她们在家庭领域内的家庭主妇身份以及在公共领域内的知名作家两种身份,并研究了这些女性作家因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而体验的独特经历,同时也探讨了女性进入文坛所必需的各种社会和个人的条件。专著中援引了大量的文学史料,这也使得凯利的研究超越了作品文本范围,为我们深入了解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作家提供了更广泛的视角。 另外,评论家苏珊・哈里斯的《19世纪美国女性小说:解释策略》则选取了19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对文本的语言和结构方面的深入论述。哈里斯认为,19世纪美国女性作品具有双重文本,在这些作品的表面文本之下还隐藏着潜在文本,表面文本讲述的是女性如何恭顺,而潜在文本却表达了女性的颠覆。

此外,伊丽莎白・安蒙斯的《相互冲突的故事》、阿尔弗雷德・哈伯格的《美国文学中的性别、幻想和现实主义》、简・汤普金斯的《情感设计》、尼娜・贝姆的《小说、读者与评论者》等专著也都从不同方面对19世纪美国女性作家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外,各种期刊与评论文集也出现了大量相关的评论性文章,这些文章对这一时期女性作家及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极大拓展了这些女性作家的研究范围。

三 21世纪以后开始多元化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19世纪美国女性作家研究更是得到长足发展。2001年,《剑桥文学指南:19世纪美国女性写作》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评论文集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学理论背景、性别研究等不同方面,对19世纪美国女性作家作品进行了深入论述,论述涉及种族、民族、阶级等问题,同时指出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2009年,出版了两部重要的文学史――哈佛大学出版社的《新编美国文学史》和伊莱恩・肖瓦尔特的《她的同性陪审团》。这两部文学史对女性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重新进行了评价。其中肖瓦尔特的《她的同性陪审团》对美国女性文学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整体回顾,专著涵盖了二百多位美国女性作家,梳理了美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过程,肯定了这些女性作家巨大的文学影响力。

另外还有几部专著,如《不同寻常的女性》《超越新女性》《美国文学中的语言、性别和公民权,1789-1919》等,这些专著为19世纪美国女性作家研究领域中所讨论的焦点问题给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法,体现了19世纪美国女性作家研究向种族、民族、阶级、性别等方面多元化发展的批评转向和研究趋势。

四 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日益丰富的研究内容相比,国内对19世纪美国女性作家的研究比较少,且主要是对单独作家的研究,至今把该时期女性作家作为整体进行研究的成果只有金莉教授的专著《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和其他几位学者的论文。其中,金莉的《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是我国学界首部也是唯一一部介绍19世纪美国女性作家的著作。在这部专著中,金莉教授把19世纪美国女性作家的作品依据题材分成四类,并对每一类小说的社会背景、作家创作、读者反映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同时也对每一类小说的代表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评述。

此外还有几篇论文也对19世纪美国女性作家进行了整体研究。金莉教授的《美国女权运动・女性文学・女权批评》对美国女权运动、女性文学的发展以及美国女权批评进行了整体回顾,进而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三者对美国文化与社会产生的影响及其带来的变化。这篇论文使我们对19世纪美国女性作家研究有了比较宏观的视野。在《玛利亚的传统价值和夏娃的独立意识:19世纪中叶美国妇女作家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中,金莉教授则从比较微观的角度对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总结出这些女性人物身上兼具传统价值观及女性独立意识的双重特性。

在《19世纪美国家庭小说与现代社会价值建构》中,卢敏对19世纪美国家庭小说的定义以及家庭小说兴起的社会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这一时期的家庭小说不仅反映了当时美国的意识形态,折射出转型时期文学和意识形态的相互所能产生的影响,而且小说中宣扬的女性美德对美国现代社会的价值建构起到了修正的作用。在《经典以外的世界――19世纪美国通俗小说的文化解读》中,金衡山则从大众流行文化的角度对19世纪美国女性作品进行了详细解读。刘笑元《19世纪美国家庭小说的女性观和慈善观》则以两部小说为例,从独特的文学视角出发,分析了家庭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女性观和慈善观,以及美国女性是如何通过它们寻求政治表达的捷径。除了以上几位学者的论文之外,该研究领域其他研究成果则仅涉及单独一位作家,且主要集中于斯托、奥尔科特、肖邦等,没有作整体性研究。可以说,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作家研究领域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埃默里・埃利奥特主编,朱通伯等译:《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

[2] 萨克文・伯克维奇主编,史志康等译:《剑桥美国文学史・1820年-1865年》(第二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3] 金莉:《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19世纪美国女性小说家及作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4] Dale M.Bauer,Philip Gould,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n Women's Writ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5] Nina Baym,Woman’s Fiction:A Guide of Novels by and about Women in America,1820-1870,It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8.

[6] Susan K.Harris,19th-Century American Women's Novels:Interpretative Strategie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论文   文学论文   现当代文学   美国   作家   女性   世纪   评论家   专著   社会   作品   文学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