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精魂—《雪》解读

以下是一篇关于孤独的精魂—《雪》解读的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人物,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就是鲁迅先生。

文章一开始,就写到了“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的眼中,它是单调的,虽然“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但毕竟给人们带来了一份温暖、湿润,给冬天里焦躁不安的人们以暂时的宽慰。

其实,先生自己又何尝不想“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也许,真会出现那样美好的景象:滋润、美艳的江南雪景,他们“洁白”、“明艳”、“灿灿的生光”,有各式的梅花,还似乎有蜜蜂在飞舞,更可贵的是,有一群天真烂漫的孩童在堆雪人。这美好的江南的雪唤起了孩童们暂时的欢乐,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顽强的生命。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地。但孩子们的欢乐是暂时的,在鲁迅先生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炼,并不能保持长久,这正如那寄托了孩子们美好情感的雪罗汉,“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先生自己清楚地认识到:革命,不会一帆风顺,军阀不会自己灭亡,他们必定会伺机而动,疯狂反扑。要独立,只有斗争,要胜利,只有战斗。于是,作者所衷爱的“朔方的雪”出现了。他们“决不粘连”,“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的奋飞,在日光中灿灿的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在孤独和寂寞中,它俨然是一个斗士,一个挑战者,这个孤独的精魂,不就是先生那种勇于战斗,毫不妥协精神的写照吗?

回顾先生自己的历程,从医学救国到文学救国,作为一个旗手,一个开拓者,鲁迅先生始终坚持反帝反封建的立场,在苦闷彷徨中求索,探索之路可谓艰难、曲折。身负解救苦难民族之重任,在孤独、迷茫中苦苦探索的先生“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他一面独立地同反动势力进行着坚韧的斗争,一面又由于还没有与当时正在走向高潮的革命运动相结合,暂时还没有看清历史发展的路径和前景,“成了游勇,布不成阵”,因而精神上有“寂寞”、“彷徨”孤独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论文   文学论文   现当代文学   精魂   孤独   生光   江南   开拓者   孩童   现代文学   中国   美好   寂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