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讨

摘 要:当前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阐述了当代高职生的价值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当代高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探讨了培养当代高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条路径:建好校园文化,净化德育环境;上好思政理论课,发挥主阵地作用;注重实践养成,内化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187-02

党的十八大报告顺应当代中国发展需要,高度凝练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屋建瓴地回答了社会主义中国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问题。高职学生作为各行各业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骨干力量,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和践行不仅影响到他们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水准及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必须构建有效的导引策略来引导高职学生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贯彻和落实十八大精神。

一、当代高职生的价值观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95后”青年高职生已占整个大学生人数的一半左右。相对于普通本科学生,高职生由于文化水平的差异及培养目标的差异,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调查显示,当代高职生有强烈的民族观念、集体观念和公德意识,自主、自立、公平、竞争、民主、法制等现代意识明显增强,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个人的价值大小是由其对社会贡献的程度决定的。通过学习提高学识和技能,力争成为有益社会的人才是大多数高职生的共同目标,他们对生活、社会已经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其价值观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崇高理想,实用主义严重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的国际背景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国家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强烈影响着当代高职生,导致他们不同程度上怀疑共产主义信仰,觉得实现共产主义遥遥无期,再加上社会风气受到冲击,社会中充斥着实用主义思想,功利主义价值观滋长。在这种背景下,部分高职生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淡化、政治意识不强,缺乏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理想,他们未曾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学习以及参加工作并不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仅仅是为了混一张文凭,或获得一技之长,以便将来拥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当面对现实问题需要做出价值判断和选择时,他们更多的是从个人的情感和自身利益的角度做出选择,表现出个人本位、讲求实用的倾向。

(二)缺乏创新精神,享乐主义泛滥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及计划生育政策背景下,一部分高职生倍受家长溺爱,不思进取、享受当下,在日常消费中追求时尚、个性,甚至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和冲动消费,个人行为表现出严重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倾向,专业技能学习则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创新求变根本未曾想过,更遑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价值目标功利化,诚信缺失

部分高职生价值取向“短视”,把挣钱作为人生最高目的,思想和行为功利化严重,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关系不大,“重才轻德”倾向严重。在道德评判、学业发展、择业就业、友情婚恋选择等问题上过多注重物质条件,注重实惠和好处;在学习生活中只关心学识技能的提升,而忽视德行修养,不讲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做出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行径。个别高职生为了物质利益而充当考试枪手、替人上课,考试作弊、抄袭作业则是“家常便饭”,诚信缺失现象严重。

二、培养当代高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高职生作为最富有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的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一)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全球意识形态活跃、碰撞、交融的国际背景,面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不言而喻,培养作为祖国发展的主力军的当代高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

(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今天在我国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的精华,是科学先进的价值观,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富强和民主推动着社会的文明与和谐,文明与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富强与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推动了近代西方文明的发生和发展;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儒家忠孝仁义理智信的体现。青年高职生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带动人们正确认识和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形成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有利于坚定当代高职生的理想信念

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青年学生树立一种什么样的信仰,归根结底受价值观的支配。坚持正确的政治信仰,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实现,使每个人自由而充分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职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奠定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有助于促使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精神,坚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四)有利于培养当代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职生将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首要的社会责任,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容了全中国人民的普遍而合理的价值目标追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高职学生的自觉价值追求,能够有效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而要践行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不断增进,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就能更到位,就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三、培养当代高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讨

(一)建好校园文化,净化德育环境

健康、向上、有序、和谐的校园文化能提升青少年的政治素养,潜移默化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促使高职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自觉行动。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物质文化,能通过高职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他们积极的思想道德情感,促使他们在无形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体现与时俱进和时代性的校园精神文化能找准与高职生思想的共鸣点,用校内模范学生、教师的先进事迹和感人精神来唤起他们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和情感,促使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的校园制度文化,能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使其转化为高职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的人生追求;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行为文化,能将行为准则目标有意识地渗透到高职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健康向上的体育比赛、团学活动等,促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二)上好思政理论课,发挥主阵地作用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价值观培育主阵地的神圣使命,加强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首先,必须由具有较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学意识的教师在思政理论课的课堂中向学生有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师所具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职生的政治素养。高校思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切实做到笃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身体力行。其次,必须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有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导向功能,实现教育目标。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年学生与他人沟通、互动的重要渠道,思政课堂的“慕课”“微课”等也风起云涌,今后在思政课堂将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建设新媒体平台、设计新媒体平台活动等,方能有效推进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三)融合职业素养,培养核心价值观

职业素质包括职业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大部分,高职院校要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其职业素养培养相融合,不仅注重培养他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注重培养他们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使其不仅具有知性,更兼具人性与德行。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必须更新理念,注重结合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政教师尤其应当展现“行为世范”的良好职业形象,以身作则地以榜样形象向学生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道德素质结合践行的魅力。

(四)注重实践养成,内化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就是一种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只有融入社会实践,才能帮助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高职生的精神追求。高职生的发展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我们要高度重视实践活动的锻炼作用,充分开发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课程,引导高职生积极参与有益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在体验中开阔视野、锻炼意志,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除技能训练和到对口企业顶岗实习外,支教扶贫、爱心活动、植树环保、勤工俭学、社区服务、自主捐献等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公益事业也是培养高职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丰富他们的社会阅历,并潜在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体验自身的价值,在亲身体会的基础上实现情感的升华,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自觉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王炜.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10).

[2]袁友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青年干部的信仰[J].岭南学刊,2015(1).

[3]徐欢.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

[4]周润.刍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生敬业精神的培养[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9).

[5]徐春艳.全球化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内化   价值观   路径   当代   注重   思想   政治   价值   社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