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简评

1《巴别塔》传说

据《圣经》记载,远古人类希望能建立一座通天的巴别塔,上帝担心人类到达天庭后威胁到其权利,便扰乱人类的口音并把他们分散在地球各个不同的地方。万能的上帝给人类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信仰以及不同的肤色,但是他却留给人类人性的爱。这种人性的爱是人类文化最珍贵的种子,可以超过语言、超越信仰、超越肤色而存在。但不幸的是,这颗种子总是被遗忘、被丢弃的黑暗深处从而成为一切悲剧、罪恶的源泉。那么,当人类因为通天塔而遭到上帝的惩罚,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之间的人来能靠什么来交流、沟通?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就像巴别塔的建造一般,在这个过程中,自负的人类似乎已经忘记祖先们的经历及教训。太多的人迷失在现代文明之中,他们往往通过肤色把人类划分为不同等级并把所谓的异类拒之门外。他们似乎已经忘记,除了语言,人类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交流,那就是爱。

2 影片简介

《巴别塔》是其导演亚利桑德罗继《爱情是狗娘》《21克》后的又一力作,延续了叙事点不断进行空间位移和剪切的结构风格。这种结构强调的是故事在断裂中的耦合性,影片中各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场域中的人物和故事被奇妙地耦合在一起。影片讲述了分别发生在摩纳哥、墨西哥以及日本的三个不同的故事:

一对美国夫妻(理查德和苏珊)因为婚姻危机去摩洛哥旅行,苏珊在旅行车里遭遇枪击。为了医治苏珊,一车美国游客不得不在摩洛哥的一个小村庄滞留,而当地警方也将此次事件上升为恐怖袭击并展开调查,而事实真相却惊人的简单;当这对美国夫妻滞留在摩洛哥时,他们家的墨西哥保姆为了参加儿子的婚礼,让她的侄子开车带着她和这对夫妻的孩子们一起去参加婚礼。但是,从墨西哥返回美国经过边境处时,警方怀疑她绑架美国小孩,事情由此开始不受控制。日本的一位聋哑少女千惠子孤寂地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母亲的自杀使她和父亲的沟通越发困难。由于自身的残疾,她也得不到异性的关注,性格越发叛逆。于是,她用自己的方式,和世界沟通交流。

3 影片寓意

3.1 语言的不可沟通性

《巴别塔》作为圣经中的故事,呈现了上帝对语言的恐惧。语言的强大威力在于其沟通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人在言说,而是语言在说人。影片《巴别塔》中既有国家之间的不可沟通性,也有个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可沟通性。在影片故事中,语言几乎都排不上用场:当身处美国的墨西哥保姆带着雇主家的孩子非法穿越边境回到墨西哥参加自己儿子的婚礼后重返美国在边境处遭遇非难时,任何形式的语言表达都将成为一种罪证;旅途中的美国夫妇,沉默是彼此不争吵的唯一方式;而日本聋哑少女的存在更是突出反映了这一主题。在前现代的摩洛哥,两黑人兄弟重现了《圣经》中Esau和Gaia的故事:木讷的哥哥和聪明的弟弟。弟弟无意间开枪击中了旅游大巴上的乘客,最终却发展成一场大事件:恐怖袭击。由于人类生活在极度怀疑与不信任当中,所以在真相得以调查之前,一切事件就已经被订上标签。受伤的美国妇女在摩洛哥当地医生的救护下保住了性命,而最初她对这位用蜡烛给针消毒的医生充满了不信任,对这个国家的食物、水源都充满了怀疑。人们因为过度地自我保护而生活在过度防御及偏见之中。现代的日本社会里,边缘群体的过度压抑及过度释放就如那位聋哑少女般,时刻生活在怀疑和不信任中。她的裸露癖深刻揭示了她想要拆掉种种外在捆绑而自由存在的强烈欲望。她母亲选择自杀而求得解脱,而她则时时刻刻想象着从阳台自由坠落的场景。她的父亲尝试靠近并关心自己的女儿,但却无法理解她痛苦的根源。

在描述语言的不可沟通性中,导演亚利桑德罗同时又在进行着一种沟通的努力:日本女孩最终依偎在父亲怀中是一种沟通;美国夫妇通过妻子受伤这一事件再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摩洛哥黑人兄弟中的弟弟为了挽救被警察射伤的哥哥,在危险之中高举起手中的枪承认自己是凶手;国家之间的恐怖主义想象则因为这把表示感谢与友谊的枪最终消除了误会,实现了沟通的可能性,所有的这一切都呈现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之间的人们之间相互沟通的可能性。

3.2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冲突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冲突产生的原因,并不在于不同的语言与文化,也不是因为彼此难以交流理解,而在于人们的态度。影片的主题故事围绕着寻找子弹来源而展开。为了这颗子弹,高傲自大的美国政府、无孔不入的新闻媒体、小心谨慎的当地政府、助纣为虐的土匪警察以及老实懦弱的当地百姓均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作出不同的反应。美国游客意外中枪事件,被美国政府和媒体认定成了一个标准的恐怖袭击,于是相关部门迫于美国力量的压力把查找枪击凶手的过程变成了真正的反恐行动,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一位摩洛哥小牧民无辜牺牲,从而激发了他弟弟强烈的报复心,最终揭示沟通的失败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与此同时,该片导演旨在客观地告诉人们由于文化差异不可能消失,此类悲剧就无法避免。或许,亚利桑德罗也想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解释某些美国人眼中所谓的恐怖分子的由来。

表面看来,墨西哥保姆与其侄子在路途中的失散是由于美国警察与墨西哥移民之间的沟通障碍造成的,然而,这种沟通障碍却带有这一定的必然性。在美国生活了16年的墨西哥保姆被驱逐出境,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警方的过度敏感。最终失踪的孩子得以找回,但是他们与墨西哥保姆之间的沟通之路却从此封闭。因此,这个围绕一个美国家庭而展开的故事,暗示了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强大的美国权力对普通的美国及外国家庭的破坏,实际上把现实社会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与不理解无限地放大,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冲突与隔阂的根源。

3.3 人性的反叛

摩洛哥黑人兄弟中的弟弟无视世俗观念,体现了其青春发育阶段最本真的天性。对他一系列行为(如偷窥姐姐洗澡)的描述是自然的,毫无批判性的。他向远处旅游大巴射击也是由于其年轻、冲动的本能,但就是这种本能让他成为警方的追捕对象,也让他成为接下来的反叛者,成了为挽救哥哥挺身而出、奋勇反击并承担起所有责任的小英雄。从他的这些行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无畏的反叛精神。不论是美国政府,还是当地政府,或是当地警察的重压都不能夺去这个小男孩的冲动天性。

以冲动天性作为人的反叛符号,这在另一个日本聋哑女孩身上进一步得以延伸。她觉得自己无法被外界理解,于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把她的压抑表现出来:她在灯红酒绿中肆意放纵,在嘲笑她的男人面前裸露自己。如果说影片中前几个故事的隔阂源自宏观的种族、国家一级宗教信仰之间的差异,这个日本女孩的故事则是人与人之间隔阂的微观表达。被剥夺了与周围人沟通的基本方式,聋哑少女极力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反叛。

4 结束语

巴别塔象征着人类的团结,而人类心目中的上帝所在的天堂是人类理解与沟通的最终目的该影片不仅局限于冷静地揭示人性的痛苦与人类的苦难,它在描述人类不幸的同时从更深层次揭示出人性之爱的光芒,也正是由于这些苦难之后的真情流露,才给影片添加了一层深深的人文关怀。该影片的导演内心似乎充满了绝望,但是却又没有放弃希望。他在寻找人性的爱:可能来自那位年长的摩洛哥老太太,或是日本东京的那名警察,亦或是那位来自墨西哥的保姆。在人类不断取得科技进步、思想不断革新的时代背景下,该影片旨在向我们揭示沟通并非是一种语言问题,而是对异己文化的态度问题。影片中的枪是一个象征,是拒绝沟通与理解的象征,犹如被上帝毁掉的巴别塔。传说中,人类由于不同语言造成的交流障碍而放弃了修建通天塔。但在电影《巴别塔》中,聋哑日本少女无语,摩洛哥人无言,但他们却似乎是片中交流最多的人物。如果通天塔真的存在,它就在人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论文   艺术论文   电视电影   摩洛哥   美国政府   墨西哥   简评   日本   美国   隔阂   人类   影片   语言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