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的叙事学意义

1前言

自《水浒传》问世以来,接受者的读解迥异。除了接受者常常根据自己的知识观、权力观和伦理观来理解《水浒传》中的人物命运及水浒故事外,关键在于《水浒传》能引人想象的空白点太多《水浒传》女性形象就属于这样的空白点。一般情况下,经过后人接受过的就再也不是《水浒传》中的那个形象了,如明人许自昌《水浒记》中的对情感忠诚执着的阎婆惜。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许多戏说类水浒故事,如《潘金莲开夜校》、《梁山别传》等。魏明伦的荒诞川剧《潘金莲》,将潘金莲塑造为个性化,反封建化,追求个性解放、自由恋爱,但最后却逐渐堕落,乃至犯罪的悲剧人物。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43集《水浒传》,基本符合原著情节,但在主题立意、人物形象、细节刻画等方而都有所创新。编导将《水浒传》的淫妇形象加以改造,把她们变成令人同情的受害妇女。倘若用今天的观点,对水浒英雄的评价还停留在《水浒传》中,势必影响对英雄形象的塑造,如果将这一改变的形象还原到小说中,自然会影响小说的原貌。所以《水浒传》女性首先是属于这篇小说的,她们的存在首先是为小说服务的。小说不是宋代妇女生活史,已经不必承担社会生活史、历史教科书的责任。所以,研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形象与小说本身的关系入手。小说的第一要义是它的叙事学意义,如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改变潘金莲、阎婆惜等人的个性,描述她们追求欲望满足的合理性,则小说的叙事链环会因此脱钩,此后的小说情节就没法展开,那也就不是《水浒传》了。

同样,如果批评《水浒传》女性形象的塑造,最根本的一点还是要强调这些女性形象对于小说情节发展等叙事学方而的意义,这样也会使对《水浒传》女性形象的评价不局限于这些形象本身,或者只是在强调小说作者和今天相比的客观存在的女性观之类,会使批评更切合小说本身,也更深入。

2《水浒传》的叙事艺术

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水浒传》女性形象对全书故事情节的展开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宋江、武松、鲁智深等人,他们被逼上梁山都是因为女人,如果不是金翠莲似的弱女子,如果不是潘金莲、阎婆惜之类的淫荡女子,这些英雄都不会因为有命案在身而被逼上梁山。因为要突出这样的因素,写恶妇就要写出恶的样子,这样才会使情节更合理。如《大宋宣和遗事》中的宋江杀惜,只是因宋江回家看到阎婆惜和吴伟打暖,更不采者,于是一时怒发冲冠将起一柄刀,把阎婆惜、吴伟两个杀了。

这里的阎婆惜不能起到激化矛盾的作用,有损于水浒英雄形象的塑造《水浒传》中出现的宋江杀惜,是阎婆惜步步紧逼之后宋江的忍无可忍之举,使得情节的发展更加合理可信。因此《水浒传》中出现的诸多恶妇更多具备的是叙事学意义。

《水浒传》是白话小说,反映的内容是特定乱世中多数来自社会底层的特定群体。已所描绘的英雄群体,其实也是一个充满暴力的群体,不属于正常社会中的正常阶层,描述的是一个暴力统治社会中的一群暴力反抗者。这也决定了这部小说是诸多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特例,它和中国古代诗词中始终弥漫着的一丝丝温情不同。如果在评价《水浒传》女性形象时,强调用今天的女权思想去评价她们,或者在接受时改造她们,使她们成为另一个正常的女性群体,肯定会脱离小说本身具备的叙事学意义。

在《水浒记》中,《水浒传》本身宣扬的是暴力,不是温情,因为温情在那个乱世中己经没有容身之地。如对阎婆惜这一形象的接受,倘若像《水浒记》中的阎婆惜对爱情执着专一,情节就很难发展下去了,与《水浒传》宣扬的水浒忠义之英雄的性格也不符合。基于这一点,《水浒传》中塑造的女性英雄形象也要像水浒男英雄一样,是暴力的显现,是不正常女性的表现。倘若《水浒传》女性形象都是正常的温情的女性,就没有《水浒传》了。

3《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的美学价值

从审美取向上来说《水浒传》塑造的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总体上是不受读者喜欢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意义在于其震撼性,每一个人物形象给人的都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敲打着读者的内心世界:一个怎样的社会,才会有这样的一群以血肉之躯无所畏惧地来对抗整个社会的人?《水浒传》中的男性和女性人物群像在塑造方而有其相通之处,即表现在美学价值系统方而的统一性,都是集中地从政治层而、哲学层而和道德层而的角度来塑造的,最终集中到一点:忠义。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形象,只要是违反这一点的,结局都是死亡。如王伦被杀是无义,女性形象亦然《水浒传》塑造的女性形象,如果是支持忠义的,都是正而形象。

如九天玄女,两次出现都是向宋江传授忠义思想;妓女李师师,即使是下贱的娟妓身份,因为支持水浒英雄们替天行道的忠义思想,也受到了水浒英雄们的敬重。如孙二娘、顾大嫂等女英雄,即使相貌粗丑又杀人如麻,但是她们的所作所为因为以义为中心,也被推上了梁山好汉的宝座。方腊的女儿金芝公主成了水浒英雄颠覆小朝廷的政治牺牲品,而那些动辄会影响英雄忠义思想表述的女性群体,或者是刻意破坏忠义的女性,最后都惨遭杀戮,和男性形象的结局是一致的,在伦理道德上归于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水浒传》作者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围绕小说忠义的主题服务的,没有什么刻意丑化女性的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论文   艺术论文   电视电影   水浒传   忠义   梁山   形象   女性   水浒   暴力   情节   意义   英雄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