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辩证法的批判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辩证法是他整个辩证法体系中最唯物主义的部分,无论是其深刻性还是其局限性,对于马克思辩证法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以往考察黑格尔和马克思辩证法的关系时,这一点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或遮蔽了。即使我们把马克思辩证法理解为实践辩证法,似乎也更多地是在实践或劳动的积极意义上来理解它,而没有充分注意到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市民社会辩证法时,对劳动的消极方面进行的深刻批判以及这种批判对于形成马克思辩证法的革命性本质的重要意义。笔者试图根据文本来纠正这种偏颇,以求引起辩证法研究者们的关注和赐教。

一、为什么马克思说黑格尔没有看到劳动的消极方面?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III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一节中,马克思指出黑格尔把辩证法视为一种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马克思,第W1页)在这里,马克思充分肯定了黑格尔对辩证法的改造,这种改造的完成是由于黑格尔真切地领会了劳动的本质,把现实的人理解为自己的劳动结果。与此同时,马克思也注意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即所谓的对象化与非对象化、外化与外化的扬弃是同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便是以劳动为中介的人的自我产生过程。马克思正是在这里第一次意识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经济学底蕴,即他意识到黑格尔是借助于劳动这个中介,才使辩证法的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在现代社会中获得重生。正如卢卡奇所言:马克思在这里指出黑格尔哲学(其实就是指的辩证法的笔者注)是与英国古典经济学多么相类似的一种思想运动(卢卡奇,第24页),而且黑格尔是唯一理解这个运动的辩证性质并从而发展出普遍的辩证法的人。(卢卡奇,第25页)这或许正是马克思特别肯定这种否定性辩证法的关键原因。于此,卢卡奇所谓的黑格尔从中发展出普遍辩证法的这个运动的辩证性质,一方面固然它是一种思想运动,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指古典经济学在思维中所把握到的市民社会活动。因而这种特殊的辩证性质也即是黑格尔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的辩证法。

二、劳动的消极方面是黑格尔市民社会辩证法的断裂点

黑格尔对市民社会辩证法的成熟表述主要集中在《法哲学原理》中。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逐条对《法哲学原理》的国家章进行了批判,提出了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著名论断。事实上,马克思在这部专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著作中,并未详细考察市民社会本身。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问题意识上是想批判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然而批判方法却不是逐条对《法哲学》第3部分第2章市民社会进行解说批判,分析工具和其固有材料都是英国国民经济的学问和状况。(望月清司,第12页)这样来看,马克思并未放弃对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但也并未为专门开辟空间来实现这一批判。对照《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对市民社会辩证法的论证,我们发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私有财产与劳动、私有财产与需要、分工、货币等市民社会或国民经济学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批判研究。从这个角度来说,将黑格尔需要的体系 一节联系起来?阅读马克思的这部分内容,才会更理解其深刻之处。

三、马克思对市民社会辩证法的重新认识

阅读过《巴黎手稿》的细心读者会发现,市民社会 一词在那里几乎绝迹。我们知道,市民社会概念曾经引起马克思的极大兴趣,那么它的突然消失意味着什么?在望月清司看来,这并不意昧着马克思已经放弃了 市民社会概念。而正相反,它表明了马克思那一不寻常的决心:要从一个对自己而言全新的角度,即国民经济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来重新获得自己早已在批判黑格尔时习惯了的那一 市民社会概念。(望月清司,第37页)换句话说,马克思已经准备放弃沾有黑格尔体臭的市民社会 (die biirgerliche Gesellschaft),彻底解读英国经济学所表象的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同上)然而,马克思的这个理论转向过程并没有想象的那样轻易,他没有依靠这样的转向来掩盖市民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在之后的思考和论著中,马克思仍然不断返回到黑格尔的地基上来审视市民社会概念。换句话说,他必须要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进行彻底地批判,才能彻底远离黑格尔的体臭,才能完成改造黑格尔唯物主义辩证法这一任务。

在此,我们以讨论马克思和黑格尔对劳动消极方面的不同理解为契机,获得了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市民社会辩证法的新印象:一是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辩证法得益于他对劳动的理解,但也蕴藏着内在的风险,即马克思认为他根本没有看到劳动的消极方面,或者说没有理解劳动的消极方面在市民社会结构及进程中的真切意义;二是对于整个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辩证法来说,劳动的消极方面是其断裂点,其要旨在于需要劳动享受这一市民社会辩证法基础部分的撕裂,它通过马克思对劳动消极方面的批判而获得揭示;三是事实上正是借助于这种批判,马克思在国民经济学批判的视野中重建了自己对市民社会辩证法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在黑格尔只是意识到了问题的地方,却发现了新的天地,顺势开启了通往共产主义的思想阀门与革命按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论文   哲学论文   哲学其它   黑格尔   马克思   辩证法   市民   社会   英国   手稿   消极   经济学   概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