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的实践创新的分析

一、校企合作下的理实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下理实一体化模式的内涵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上,建立真实或模拟的生产工作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同时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有效地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将技能实践融人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全程构建素质、知识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2.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操作

为了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营造良好的企业生产文化氛围,学校要积极与企业联合互动,把学校的实训教室打造成企业的生产车间,建成可以对外承接零部件加工和生产的校企互融生产性实训基地。根据企业的质量标准加工产品,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教学,在生产车间里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训练环境,做到人员职业化。管理企业化,营造出崇尚科学、从严管理的良好氛围,并可为学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确保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机制政策等方面都必须制定一系列措施。一是组建双挂、双栖教学团队,即校企双方互派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共同管理专业教学,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指导教师;二是将企业的工作任务转换成专业课程,以企业的标准来制订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三是安排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加深对生产实际的了解,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工程能力

二、校企合作下的顶岗实习共同育人模式

1.校企合作共同组织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由企业为学生提供短期的工作岗位,接收学生在厂内进行一定时期的在岗实习。每个学生毕业前必须保证有一定的学时在一线顶岗实习。学校选择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规范的企业作为顶岗实习基地,专门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和政策规定,签订互惠合作协议,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技术指导和实习安全,顶岗实习的实践环节与实习效果在学生顶岗实习合作协议中均应有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安全保障措施,明确指导教师职责和任务,明确学生训练项目、严明纪律要求、明确成绩考核办法。在顶岗实习_间,加强过程控制,除选派有岗位资质的专业教师做实习指导外,聘任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达到岗位适应要求。

2.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毕北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是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顶岗实习前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坚持记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完成实习报告,学校对实习报告具体格式、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经实习指导教师鉴定、实习单位签署意见后交回学校评定成绩。校企合作共同指导毕业生完成毕业实习报告是一个改革尝试。完成实习报告的过程中校企双方的职责与任务可以这样划分:首先由用人单位提供合适的报告题目、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课题的场所、仪器设备、资料等,并按照协议规定选派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作为实习报告指导老师;第二学生在学院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习报告的撰写、提交和答辩,经过学院和企业的认可后方可做成绩认定。

相对生产实习而言,顶岗实习时间较长,且有明确的实习岗位,学生能够在岗位上参与一定的实际工作,动手机会多,激发了学生的实习意愿;学生实习岗位由实习单位负责安排,指派专门的指导师傅与学生交流、沟通,在企业中,学生基本与正常职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一致,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锻炼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也能切身体会在企业生产环境中的竞争压力,使学生面对今后的就业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顶岗实习的模式需要克服单位数量少、企业利益受损、缺乏理论指导、安全保障、制度制定等问题带来的困难。

三、校企合作下的订单培养零距离就业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协议,充分发挥双方教育资源优势,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并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及管理,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组织学生就业的教育方式。订单式人才培养以其契约性、高效性、互惠性来保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根据订单的预定期限,大致可分为3种:长效型订单(提前两到三年);一般型订单(提前半年到一年);短期型订单(毕业前三到六个月),订单的预定期限越长,越容易实现完全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越符合企业的人才标准;预定期限越短,合作内容越难以操作。这种订单类型的多样化也进一步增强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该模式的特点是学生毕业后要按照契约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这类培养模式能为企业提供最需要、最适用的人才,避免了人才选择的盲目性。实施订单培养的过程:

(1)达成订单。

(2)招录学生:根据订单约定和订单的类型,可以面向在校生招生,也可以面向社会招生。让学生及学生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就业后的工作岗位和薪金、福利等各项待遇。

(3)实施培养:按照订单约定,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新生人学第一年,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年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第三年以实践教学为主,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4)上岗考核:学校负责拟定考核(试)项目(试题),企业负责审定、认可,校企双方一同帮助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必要时企业还参与考试监场、阅卷评分等工作。多数订单已将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上岗证书情况,纳人职业院校毕业生上岗的主要依据。

(5)岗后关注:订单培养的学生上岗后,多处于顶岗实习阶段,需要职业院校继续与企业一道完成人才培养工作。

四、校企合作下的教师工作室模式

教师工作室就是将专业教师以工作室的名义编组建立工作室,通过工作室主动向市场出击,承接工程项目。工作室将业务项目重新进行组合、整理,转化为可被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研究的课题,教师与工程师的紧密配合,学生主持、教师主导、工程师把关,理论联系实践,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从而让工程师认识教师对企业的作用与意义,进而推进教师与工程师相融,落实校企合作教学。

工作室是院校与市场、企业联系的纽带。通过完成工程业务,使有能力的专业教师在市场中施展才华推进院校与企业的联系。以教师工作室机制吸引企业工程师和社会各界对教学感兴趣的能人志士加盟技工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改变下企业实践、或是考个证书等形式,完成院校双师素质的转型。

教师工作室的主要任务:外联、教学、科研和就业四个方面。

(1)外联。推进学校的校企合作教学,完善高职师资队伍结构,提髙学校在当地社会经济中的影响力。

(2)教学。利用工作室在对外承接工程项目的作为,掌握实践教学资源,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技能竞赛。

(3)科研。调动工程师参与技工学校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进行教学科研,编撰校企合作教学的校本教材和讲义,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4)就业。利用工作室给学生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机会,同时利用工作室与社会各界的联系脉络,积极推荐学生对口就业。

五、校企合作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课堂上的学习与职业上的练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已普遍认识到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工学结合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如2. 5+0. 5的形式保证学生有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根据专业特点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即学习专业课前先到工厂进行工作体验,完成学校学习后再到工厂顶岗实习;2+0. 5+0.5的形式,即在学校学习两年,半年在校内实践,半年在企业工作;还有利用暑假到企业实习的形式等。工学结合的时间与内容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结合实际情况如专业特点,师资力量,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合作企业的特点,各系各专业相应地开展如1. 5+ 1+0. 5、2+X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步骤如下:

(1)以人才需求调研为依据,整体设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专业教学标准的关键是分析工作任务,一要认真做好人才需求调研,为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奠定基础。二要善于对调研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对比,特别关注与专业相关的代表区域经济的典型企业、就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的典型信息,作为工作任务分析的主要依据。三要召开企业和院校专家座谈会,收集整合专家意见,形成工作任务分析表,然后,根据岗位任职要求整体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业务范围和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2)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岗位职业能力,确定对应的核心课程、主要课程、支撑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构架符合工学结合特征的新课程体系。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内容结构。设置学习项目或学习情境,应有明确的行动化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开发课程内容结构要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其内容结构包括相关实践知识、相关理论知识、拓展性知识等。

(4)创设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在完成任务中完成学习。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为工学结合创设了真实的工作环境。

①校企合作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学校选择专业对接、企业规模大、生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共建、共管和共育人才,逐步建立厂中校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公司签订实训基地合作办学协议,学校先后安排相关专业学生利用课堂与实习车间一体化的紧密型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这种车间课堂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拉近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距离,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②校企合作共建校中厂即校办企业。校中厂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校中厂不但为师生创建了真实的职业环境,还可以利用其创造经济效益,购置设施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技术研发等,这样变消耗性实验、实习为创造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校企合作下的网络化人才培养模式

网络化管理即开发基于互联网运行的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后台设计出技工学校实践课程类别及其原型和评分模板。企业用户登录管理企业及其用户信息、发布和管理企业项目;教师登录管理学校信息、教师信息、确定实践课程信息和修课学生信息、确定评分标准;学生登录平台,选择教师及其实践课程、提交实践成果、查看教师与企业点评辅导内容;企业用户和教师对学生用户的实践成果进行点评或辅导;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成果和企业点评意见给出成绩。该系统将企业与职业学校紧密结合,有助于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并通过校企合作,帮助职业学校为企业培养高质量的、有一定工作经验或实践积累的优秀技能人才。

以上六种模式可以单独使用,更可以互相配合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深化教学改革、促使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学校要进一步探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思路,构建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为一体;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   工作任务   工学   人才培养   订单   技能   工作室   教师   学校   人才   学生   专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