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幼儿公共卫生习惯的培养的目标探讨

所谓习惯,是指有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是自觉自动,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自觉的行为方式、倾向。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卫生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的培养是帮助他健康成长,成为我们新时代,打造和谐社会,创文明礼仪校园的重大课题。未来社会是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人,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标志。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作为文明人的素质之一。我就将3岁幼儿的公共卫生习惯的目标初浅的拟定为以下几点:

一、注意言行举止

1.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

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积极方式和重要途径,这不仅能有效减少有害物质对幼儿身体的不良影响,更好地维护健康,而且,这些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一旦形成,将会对成年后的行为习惯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我们从幼儿入园都得要求孩子不随地吐痰,这对自己的健康有帮助,当然也可以不伤害到别人,也是对幼儿的好习惯的养成的要求,也是一种文明行为。只要我们一代代的孩子做到了,那我们的环境都将变得更美好。当然,不大声喧哗,一方面是保护了自己的嗓子,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干扰别人,不影响别人的生活。声音太大,显得自己没修养,没礼貌。

2.在校园内使用普通话,,不说脏话,粗话

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幼儿阶段正是良好的行为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普通话是我们进行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理所当然,我们从入园开始,就得要求孩子学着说普通话,尽管对于刚入园的幼儿还不大适应,但我们也得给他们一个正确的向导,给他们一个说普通话的环境,幼儿期,模仿能力,适应能力都很强,他们很快就会适应。幼儿园是一个文明的,向上的天地,绝对不能听到脏话,粗话,即使有个别幼儿从家中父母那里带来一句。两句脏话,粗话。我们绝对制止,不允许说。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位幼儿成为文明的孩子,让幼儿园成为文明的,利于幼儿成长的天地。

3.对人热情礼貌,会说礼貌用语(你好,请,再见)

知道入园、离园时的礼仪要求(主动和老师、幼儿、家长问好、说再见)。能做到,并养成习惯,这是对小班刚入园幼儿的起码的一个行为规范。因为,幼儿园是一个大集体,不像在家中,只面对家中的两三个人,完全是小皇帝,小公主,不用孩子说什么,家中的长辈会是百般呵护。一旦入了园,就意味着孩子进入了另外一个大环境。面对大集体,当然我们得有大集体的各种规矩,也就是说的入园,离园礼仪。

二、不乱扔垃圾、不乱贴乱画;不乱折乱采,不践踏草坪

1.不乱扔垃圾、不乱贴乱画

作为礼仪之邦,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作为一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巴渝文化浇灌着这片热土上的每一位重庆人,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我们的丰厚财产。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幼儿是否还有必要如此郑重地强调文明礼仪?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文明礼仪常识读本》中强调:①不乱丢垃圾。随手乱扔垃圾,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市容市貌。垃圾随意堆积在一起,不仅占用很多的土地,而且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发出阵阵的臭味,污染空气、水源。同时,滋生蚊、蝇、蟑螂、老鼠,传播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极大。请将垃圾分类,请改用袋装垃圾,请将垃圾放置在规定地方。②不乱贴乱画。乱贴乱画像膏药、像溃疡、像疮疤,它出现在街头的电线杆、报刊亭、公共汽车站牌、建筑墙体乃至居民楼道里,泛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使原本整洁的场所变得不堪入目,严重破坏了城市的整洁与形象。人人都要爱护公共环境,不在公共场合乱贴乱画。广告画、宣传画、招贴画,请张贴在规定的宣传栏等地方。

2.不乱折乱采,不践踏草坪

如今社会中,孩子的素质和行为,时时刻刻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话题。目前,幼儿讲文明,遵守公共卫生习惯是健康领域和社会领域活动再三强调的内容,为了使我们幼儿懂得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会损害他人利益,以及文明礼貌的重要性,我们得让幼儿做一名讲文明,知礼仪的好孩子。

三、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过马路走斑马线或者地下通道;上车、购物等自觉排队;不进入危险地带玩耍和游戏

1.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过马路走斑马线或者地下通道

《指南》中指出,3岁幼儿要有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针对幼儿的生活环境与发展需要,从与他人交往的安全,对环境中危险物或交通安全应学着自我保护。这里就强调,3岁的幼儿应在老师的教导下,成人的带领下懂得,基本的安全常识,过马路走斑马线或者地下通道,不乱穿马路,特别是在过马路时,不闯红灯,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如果没有红灯,那过马路时就得左右看,先看左边,再看右边的方法,顺利过马路,珍惜自己的生命,保护好自己的个人安全。

2.上车、购物等自觉排队

上车,购物自觉排队,这是文明礼仪中的公共场所礼仪告诉我们的。当然我们幼儿从小就得照着去做。公共场所礼仪体现社会公德。在社会交往中,良好的公共礼仪可以使人际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公共场所礼仪总的原则之一有:遵守秩序。所以,我们要要求幼儿上车,购物做到自觉排队。

3.不进入危险地带玩耍和游戏

幼儿活泼好动,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总想亲自动手去摆弄和尝试,这是他们年幼的特点,但由于他们缺乏对事物或行为的认识与判断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弱,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差,身体动作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因而幼儿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但幼儿不能总在成人的保护和照顾下生活,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还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这样,幼儿才能逐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并在生活中安全,健康的成长,幼儿的安全生活能力是保证自身生命安全,维护自身健康必备的基本能力。这就告诫幼儿做到,自己判断哪些地方可以玩,哪些地方不能去玩。危险的地方是不能去玩耍和游戏的。

良好的习惯会影响着人的一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是每一个人终生必修课题。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又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所以,我们培养3岁幼儿的公共卫生习惯是责无旁贷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卫生习惯   幼儿   斑马线   礼仪   自觉   垃圾   习惯   目标   能力   孩子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