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

"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变化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而发生了较大改变,其主流虽然是好的,但是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方面。本文对此做了调查并且进行了细致分析,就此提出了加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措施。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

一、当代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现状

(一)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责任意识淡漠

有部分学生在人才市场残酷竞争的冲击下,只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政治理论的学习;只重个人能力的提升轻视了良好品德和政治素质的养成,在此肤浅意识的支配下,形成了明显的大学生德智分离现象,这也是近年来大学生道德失范`违法人数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学生忽视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学习,漠视优良传统道德,俭朴、勤劳、友爱、诚实。所以,该部分学生追求“公私兼容、奉献与索取相互平衡”的道德准则,奉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道德信条。又加上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等价交换原则对大学生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念的取向上更加现实,“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产生甚至蔓延。见利忘义、逐利弃义之举增多,以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思想和享乐主义思想有上升的趋势。

(二)缺乏社会公德,道德行为失范

在今天的校园中,学生谈恋爱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了,但是有部分情侣根本不顾周围环境旁若无人地勾肩搭背,拥抱亲吻,行为非常亲昵;打饭、取钱时不排队、插队不爱护公共卫生不尊重他人,特别是不尊重老师和后勤工作人员;随地吐痰、不讲个人卫生;在宿舍里打扰别人休息在自习室不关手机铃声、大声说话、吃东西等;上公共厕所不冲水不爱护学校公共设施、践踏草坪在自习室、食堂占座一味地与他人攀比;在公交车上不给老弱病残孕主动让座;更有甚者在校园里酗酒闹事最后违反社会治安管理法受到应有的处罚等等。

(三)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表现

二、当代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现状的形成的原因

(一)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观念上的误区

他们认为进入大学主要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其他的公共课知识都无所谓,所以根本就不重视自我修养,思想上松弛懈怠,没有远大的报复和理想,对自己的要求是相当宽松。对自己不关心,对学校食物也不关心,对国家大事和社会事务不理不睬,对善、恶、美、丑问题出现错误的认识,没有社会主要道德的羞耻之心,因此社会主要道德规范也对他们失去了约束力。其实,这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应具有的职业精神和发展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二)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方式不够完善

现在在一般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是一种比较笼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法,而今天的大学生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对与这种缺乏针对性、有效性、长期性的教育方式来说早已厌倦,甚至对政治理论课教师产生了心理畏惧感或者疲倦感。其效果是可想而知了。同时,在大学的政治理论教育中,重理论轻德育,轻实践。大学的管理方式和高中截然不同,由高中的具体`直接的管理,到大学生的自主、自立、自由的生活。如果这一过度时期没有相应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机制,那么那些腐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趁虚而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也会在大学生心中投下阴影。在这样一个价值和利益取向多元化的环境下,部分学生的道德和修养都重受其影响。

(三)大学生正处在“心理上的断乳期”,生理上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可是在心理上却根本没有成熟

他们在生活上缺乏自主能力,在情感上缺乏自控能力,在形势上缺乏辨析能力,在生理上缺乏调适能力。这一系列不成熟性,使得他们很容易被环境影响,于是自己的道德认识出现偏差,道德意志薄弱、道德情感缺乏应有的定向力和调控力,最后使得道德行为易变、无序、易走极端。所以心理素质的不健全也成为制约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学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大学生也没有脱离人类社会而存在,他们与社会的联系非常密切。伴随中外交往的频繁,一些腐朽的落后的错误思潮相应产生,这些对社会的影响也比较大,这些东西通过各种渠道对大学生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且还影响着高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如果不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的话,随时都有被这股潮流吞没的危险。渗透到了高校各个领域的这些思想,这就使高校的道德教育出现了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社会上这些消极腐败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更直接,更直观,更感性,更刺激,更具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具有很大的诱惑性和腐蚀性。 "

(五)考试制度的影响

自从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各个高校的生源不管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其最主要的变化就是生源的素质交以前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文化成绩普遍较低,其道德素质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也相差较远。笔者认为,文化素质与的的素质之间也是存在某种联系的,所以,应试教育制度背景下的高职学院录取的学生与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就存在差距。要保证高等学校有一个稳定的高素质的生源,也依赖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真正的全面实施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一)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1、创建要创建一个适宜的校园环境,要打造一个公园式、园林式、功能组建清晰、建筑风格反映现在和未来、力展时代精神和高品位文化内涵的高校布局,加强校园的绿化也相当重要,美丽的校园可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舒适、优雅、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尤其是要对全院的草坪、花圃等绿化区划分成若干区域,由各系(专业、班级)维护,提升学生护绿护美的情感和责任意识。

2、对大楼、校道冠以励志类或有相当文化寓意的名称;对校园的宣传栏、广告牌(灯箱)等进行布局、外观、内容上的美化亮化优化的统一设计;在合适位置设置校训、学校定位、办学理念、文明用语类语句和中外名人名言牌匾;建设并发挥图文信息中心及校园网的信息育人作用,净化优化网络环境和视听环境;高度重视体育和文化活动场馆设施建设;在教室、食堂等公共学习、生活及活动场所悬挂或张贴名人画像及警句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最后,加大实践基地设施力度,并规划创业基地建设,以专业技能、创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德育建设。

3、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在校园开展校园文化节活动,通过校园文化节活动向学生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教育,通过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建设科学的课程体系

(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毛泽东思想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政治理论课,这是当代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这是不能动摇的。笔者认为,在坚持理论教育时,还应该解决相应的一些问题。比如教材编写问题,教育作为一个科学系统,大学这方面的教材与中学之间怎样分工,如何衔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内容”。内容不应该重复,深度应有区别,高校教材应体现出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应有高校的内容特色、理论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课里有关于道德的内容,那么:《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教材这样编写,就考虑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所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的方法。笔者在此倡导在以后道德课教学中尽量多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

(四)加强“三观”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要想在毕业之后顺利就业,立足社会,就必须要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做指导,明确人生的理想、增强人生的毅力,积极进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新时期大学生不许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价值观是指对人生价值的一种根本看法。树立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学生的奋斗目标就会不明确。因此,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和服务,金钱是不能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要在实现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五)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是高校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之一,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这是任何一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摆在首要位置任务,所以全校领导和老师都应该重视,要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在建设德育队伍中,领导重视是前提,教师参与是关键,制度完善是保障,教学创新是动力,持之以恒则是发展与提升的立足点。大家都该认识到“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是表率”。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感,增强教学能力,提升业务水平,坚定职业道德信念把教师打造成为在思想、道德、习惯和业务等多方面都为学生表率的一代新人。具体而言又有以下措施:

1、学校党领导要高度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校党委每一年至少要召开一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会议,一把手要亲自抓,同时要建立起从书记、院长到辅导员、班主任分工明确、协作有力、沟通顺畅的思政工作管理网络,要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形成科学有效的德育模式。

2、建立定期培训制度,解决教师职称评聘问题,着力提高待遇。高校应该积极贯彻教育政策,选聘年轻教师担任专职学生辅导员工作,当然要制定专、兼职辅导员工作及其津贴、补贴标准,以解决辅导员(含班主任)劳动付出与报酬不成比例的问题;尤其是要增加学生辅导员职称评聘比例,并创造条件给予评聘思政教育学科专业教师帮助,打造一支稳定的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

当然,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还有其他的方法,但是笔者认为,现在的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增强德育队伍的力量,发挥教育的优势,加强德育的效果,这样就一定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也只有这样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才有更广阔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   道德   学生   道德教育   政治理论   辅导员   德育   对策   能力   高校   教师   大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