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带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手术室是医疗单位中的重点科室,也是医院内抢救和急诊救治任务最重的科室之一,所以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需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应变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全面的业务知识以及较强的无菌观念。本次研究就规范化带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1 年 6 月至 2013 年 6 月我院手术室护理专业实习护生 100 名,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 50 名。对照组实习护生中男 11 例,女39 例,年龄 20 25 岁,平均(233)岁;试验组实习护生中男 9 例,女 41 例,年龄 18 24 岁,平均(224)岁;两组实习护生均由操作能力较强、知识全面、责任意识强、爱岗敬业、工作 5年以上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主管护师进行专业带教指导。两组实习护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实习护生均依据实习大纲规定,制订带教护理目标。对照组实习护生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教学,即不设置固定的带教教师,实习护生跟班学习;进入手术室后,实习护生在护士长指导下,由 1 名带教教师向其介绍手术室环境,并示范和传授手术室护士所需掌握的各项技能。试验组实习护生给予规范化带教护理模式教学,总带教教师为 1名护士长,通过系统到具体、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涉及:①向实习护生说明手术流程和手术室环境,使其将课本所学知识与手术室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深化理解,提高应用能力;②示范手术室常规操作技术,指导实习护生反复练习,直至完全达到标准。

1.3 观察指标 ①操作能力考核项目包括铺无菌器械台、无菌物品夹取、外科洗手法、戴无菌手套、穿脱手术衣等 5 项;②以试卷笔试法考核理论知识,满分 100 分;③带教效果评估标准,依据带教护师自制《手术室护生实习反馈调查表》对实习护生带教效果进行评价,共包括 6 个调查项目,每个调查项目得分为 1 5 分,其中,好为 5 分,较好为 4分,一般为 3 分,差为 2 分,很差为 1 分。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实习护生平均操作考试得分为(913)分,平均理论考试得分为(904)分;对照组实习护生平均操作考试得分为(873)分,平均理论考试得分为(835)分。两组实习护士考评结果对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同时,试验组实习护士手术室操作反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实习护士带教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比较,试验组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技术和理念的逐步发展,新技术、新药物以及严格的手术室无菌操作规范,使步入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难免产生茫然、紧张等情绪。传统的带教模式仅仅由带教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实习护生,忽略了实习护生的主观能动性;规范化的带教护理模式则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带教模式的种种缺陷,其优势为:①由带教教师统一示范手术室操作程序,指导实习护生进行练习,从而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操作的熟悉度,使其进入手术室后,能够独立操作,避免发生紧张和不知所措的感觉;②在带教教师的系统讲解后,实习护生能够对手术室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缓解其恐惧和紧张心理,更好地适应手术室的基本环境;③带教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对实习护生进行提问,保证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全面深入地了解手术室的基本情况。综上所述,规范化带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士管理中应用明显优于传统带教模式,可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   手术室   模式   统计学   护士   平均   传统   能力   价值   操作   考试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