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贫困生的休闲与全面发展

"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贫困大学生;休闲;全面发展

[论文内容提要]健康、适度的休闲对于高职高专贫困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在对广东省四所高职高专贫困生休闲与全面发展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群体休闲活动中的积极合理因素与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这一特殊群体休闲与学习、工作的和谐统一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休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法国社会学家福勒斯代甚至认为,人的活动方式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休闲活动,一个人的闲暇生活方式就是他的生活方式。

身处高职高专院校的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境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休闲对于他们来说一直是个有些奢侈的话题。然而,对于贫困学生的人生发展来说,休闲是他们正常的生命或生活状态的渴望,也将越来越成为影响他们人生幸福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他们的休闲生活,分析他们休闲活动中的积极合理因素,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科学引导,对于促进这一特殊群体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调查研究样本来自广东省内四所高职高专院校,即南华工商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得到过贫困补助的学生,兼顾文、理、工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包括普困、贫困、特困三种类型。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个案访谈以及小型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对高职高专贫困生的休闲时间、休闲方式、休闲观念、休闲心理等问题进行深入而广泛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发现,面对沉重的经济负担, 高职高专院校不少贫困大学生休闲时间安排合理,休闲方式丰富多样,休闲观念务实,休闲心理健康,表现出穷且愈坚、 吃苦耐劳、 勤奋好学、 自强自立的积极心态去面对贫困、战胜贫困,在各方面获得了较好发展。但也有部分贫困大学生因贫困而产生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消极悲观、苦闷彷徨,在休闲方面陷入了某种误区,继而影响了学识、能力、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完善与发展。

1.休闲方式上,大部分贫困生动静结合、积极健康,但也存在部分贫困生消极休闲的问题。 但是,贫困生毕竟背负着程度不同的生活压力,有小部分贫困生,特别是特困生,休闲对于他们来说,可望不可及。他们或者没有经济条件、或者没有闲暇心情、或者没有某方面的能力去参加一些休闲活动。他们的休闲方式比较被动、单调,往往随机而定(76.4%),没有什么计划和选择空间。而且对自我的休闲方式的满意度也不高,有56.7%的贫困生对休闲现状“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2.休闲时间上,有些贫困生合理适度、一张一弛,但部分贫困生缺少休闲时间。

调查中,57%的贫困生表示自己的休闲时间“还可以”,因目前学习与休闲的安排合理适度,这部分贫困生对生活状态的评价也是“充实,有意义”或“悠闲快乐,身心舒畅”。但是,仍有相当部分贫困生缺少休闲时间。原因是这些贫困生将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其中的部分贫困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要兼职打工。 3.休闲心理上,大部分贫困生从容自主,积极外向,但也有部分贫困生自卑内向、自我封闭,不敢参加群体性的休闲活动。 然而在调查中也发现, 高职高专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 由于城乡经济差距以及生活方式、语言习惯的不同,以及同学之间物质生活水平的悬殊对他们形成了一定刺激, 使得小部分贫困生逐渐形成了自尊又自卑、坚强又脆弱的双重性格。 "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毫无疑问,健康高雅的休闲对高职高专贫困生能力与个性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丰富和拓展、心理素质的完善与健全及个人需要的丰富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促进高职高专贫困生休闲与学习、工作的和谐统一在高校的贫困生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1、尊重生命规律,为高职高专贫困生营造宽松的休闲环境

诚然,高职高专贫困生要改变自己的生存境况,要在学习和工作方面付出双倍的努力,但同样要尊重正常的生命规律和生活状态。在几年艰难的大学生活中,我们高职高专贫困生也不仅仅需要学习和繁重的兼职来维持生存,他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比如积极、健康、适度的休闲,这样才能体现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内在价值和本质的丰富性;在未来漫长的人生中,才能谈得上健康、聪颖、多才多艺和全面发展。

所以无论是校方还是社会,亦或是家庭,都应该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作为校方,既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我封闭的紧张心理,科学地安排好学习、工作、休闲的时间;又要注重对贫困生的价值取向引导,让贫困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生活的乐趣和人生的幸福不仅仅在学习中展现,在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中,多方面才能的发展更重要。作为家庭,不能一味给贫困生施压,甚至把贫寒家庭的全部希望和未来全部寄托在贫困生身上,导致贫困生不堪重负,稍有放松就觉得愧对父母和家人。社会方面,固然要给予贫困生物质资助,但决不能止于这种表层的、生存意义上的生命关怀,贫困生的心智是否自由和充分地生长,各种精神力量在思维、想象和行动方面是否充满生气和健康地成长,是更需要我们关注的。

2、提升审美情趣,引导高职高专贫困生的休闲方式从“俗闲”走向“雅闲”

多元化的现代休闲方式已是当下社会生活的一种常态。从休闲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及对人的影响来看,研究休闲的学者习惯分为“雅闲”、“俗闲”和“恶闲”三种状态。最低层次是“恶闲”,指对社会、自然和自己产生不和谐的休闲生活方式,具有破坏性和自毁性等特点。如社会上一些人一讲休闲便是寻欢作乐、纵情声色。二是“俗闲”,指一种大众化的休闲生活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娱乐性和闲适性。如看电视、泡吧、闲聊、享受美食、大众娱乐等。三是“雅闲”,指文化精神层面的休闲生活方式,其特点是超越性和发展性,最终指向精神的愉悦和自我的提升。

对于高职高专贫困生这个群体而言,“恶闲”要坚决抵制,“俗闲”当然无可厚非,但“雅闲”应是其更高层次的追求。“雅闲”已经超越了对物质的追逐和依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求人们摆脱低级趣味,注重休闲的文化内涵及其高雅品味,这正是贫困大学生在休闲中可以做到而且应该做到的。他们没有钱,但并不影响他们保持传统墨人骚客般雅趣,或以琴抚心,或棋中尽性,或托书抒怀,或画里传情;他们也可以留连于自然、山水之间,在诗、词、歌、赋中淋漓酣畅地表达思想感情,寄托精神追求;他们也许没有经济能力到音乐厅、戏剧院等文化艺术中心听音乐,看歌舞表演,但照样可以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类人文艺术展览、科学知识讲座,参观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和各种历史人文景观,感受历史气息和增加人文情怀,获得教育和陶冶情操;他们还可以到野外写生、采风,进行文学、音乐、绘画、工艺等艺术创作,满足自己的业余兴趣爱好和发展自我潜能。

3、开展休闲教育,提高贫困大学生的休闲素质与能力

休闲是一种文化,休闲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休闲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人们的休闲态度、休闲方式、休闲技能、休闲鉴赏力、休闲的品质都与其所受的教育程度密切相关。

面向高职高专贫困生的休闲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确定休闲教育的核心目标,即教育贫困生面对现实生活的困境而树立积极的休闲意识, 培养良好的休闲习惯, 学会科学使用休闲时间, 真正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其次,向贫困大学生传达科学正确的休闲价值观,何为科学正确的休闲价值观?也许见仁见智,但它基本符合几个原则: 有益原则,即有益于自身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又不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不利的影响。经济原则,即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自己的财力为基础, 不盲目攀比、赶时髦。有度原则,即休闲活动应有节制, 因为它毕竟是学习生活的一个补充, 不能主次颠倒, 影响正常学习。再次,培养贫困大学生的休闲技能。对于许多休闲活动, 人们是需要掌握它的技巧的, 否则, 就不能享受休闲带来的乐趣。最后, 进行休闲教育的实践。高校要把休闲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学校通过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课堂教育和休闲实践活动相得益彰, 使我们的贫困生在积极的活动过程中, 更加领略休闲的意义, 同时找到展示和确立自身力量的场所, 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约瑟夫•皮珀.闲暇:文化的基础[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3]王景全.再议休闲[J].人民日报,2005-09-05.

[4]刘海春.多元化的现代休闲生活方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   全面发展   贫困生   休闲活动   生活方式   贫困   能力   方式   时间   科学   大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