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基础知识为宗旨的科启蒙课程, 它具有的独特的人文价值, 为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语教学提供了可能。小学科学教育包括:科学教学知识目标与技能、学习科学的所具备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科学认识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的意识和其他能力等方面。在科学课程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们应该在科学教学活动中伺机渗透德育, 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科学品德。因此,在科学探究的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本文尝试做了一些探讨。

一、在《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中蕴含着德育要求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体现出德育方面的目标,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两大目标中也有具体的体现。例如,在五年级科学维护生态平衡,活动建议中就有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该怎么做等等具体要求。摘录《课程标准》和《小学德育纲要》进行对照比较,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与课程目标相对应的德育要求。

二、教材当中蕴藏着德育价值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总结发现, 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含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现行的教材以研究学生身边的食物和想象为主, 这些在教材里研究的内容和学生参与的科学活动本身就积淀着人类的智慧和相关人文精神。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在《写给同学们的信》中有这么一段话:要知道今天我们所有惊叹的科学方面的技术成就,比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天技术等等,这些都是以科学家对自己身边食物简单的观察和研究为基础的。这段话其中的德育价值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科学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也是教材德育价值具体的德育目标在每课教材中的体现。

三、在探究活动中感悟,丰富情感体验

《标准》指出: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创设学习机会,师生通过积极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和内化,这样教师就可以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在科学课教学中进行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比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设计了一些跨越时间和空间比较长的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无法坚持得到科学实验结果,就终止了实验,这也牵涉到培养学生意志力和坚持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在科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注重让学生获得学习科学的真实体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在科学课学习过程中,要遵守科学实验规则、遵守科学学习公德,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用具体可靠的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等方面的重要性,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科学的行为将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四、在创设情境中去领悟,促使价值内化

学习科学课,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提倡学生在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去学习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有一定的自我态度体验,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积极学习的态度,去投入学习,更为了让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能推动和促进学生自身的认知活动。正是因为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把德育教育渗透到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为科学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的渗透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比如我在三年级《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生长特点和植物本身的结构外,还让他们步入校园,观察校园中由于他们的不良行为造成植物死亡的现象, 使其心灵有所触动,从而让他们明白,任何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回到教室,又通过观看人们乱砍滥伐破坏大自然,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沙尘暴、水灾、旱灾等等触目惊心的画面,使学生由此受到热爱大自然就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的思想教育,恰当地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内化为德育目标。

五、在积极的评价中导向,促使自我反思

评价在科学教学中不可忽视, 这也是教师在调控课堂所使用的常用手段, 其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要数导向功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们运用适当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导向,这样能做到教育而无痕,润物细无声。比如:你们对科学实验如此细致的观察,细微之处都说的这么清楚! 这样的表达,言下之意就是要求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仔细地去观察,不要放过实验过程中任何细微的环节;还用到如果你们能就可以的句式进行激励性评价,如果 后面可以连接相关导向的内容, 像这样的评价在我们的教学活动还有很多。利用有效的积极地评价导向功能,将德育教育的目标融入科学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学习体验, 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避免课堂上纯粹的德育说教, 进而激励学生学习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教育。

六、要防止科学德育教育过度化

我们在科学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适当的时候去渗透德育教育,把握科学课程的独特价值是必要的, 但教育教学中不能误入歧途。科学课并不是专门的德育教育课堂,在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应该准确把握住科学课程安排学习的价值,挖掘科学课在课程设置里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将德育教育内容自然融入科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科学课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为人处世的道理,不能生搬硬套。更要防止将科学课上成德育课,使科学教育课失去科学的味道。教师在教授科学课的过程中,要把德育教育有机渗透到科学课教学中。渗透的德育教育要依据科学课的教授内容去自然渗透,做到恰当有度、水到渠成,努力做到教育而无痕,润物细无声,这样做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熏陶学生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以上论述只是我在不断地学习科学和科学教学中的一点浅薄的体会。我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科学课的教授过程中,要运用更多灵活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而这些优秀的品德一旦形成,那将会让每一个学生受益终生。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去研究相关的学科教材,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关心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让我们的科学教育插上德育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德育教育   科学课   科学实验   德育   教材   目标   价值   教师   科学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