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能使语文课堂氛围活跃,随时都能闪现师生的智慧光芒。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互动,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语文课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通过学生之间的活动, 能让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分享对知识的体会和感受。积极有效的互动在语文课堂中起到了促进作用,使语文课堂教学获得实效。

一、利用课堂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具有知识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特点,语文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 教师要深入探究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从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开始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生性格活泼,喜欢表达,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促进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

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真正有意义的课堂互动,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 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对语文知识深入理解。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具有主动探究意识,他们能积极地和教师、同学之间进行互动,提高对知识的领悟,正确把握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发展共鸣。

二、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提高互动的有效性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 教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忆大量的语文知识。在被动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激发,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仅仅限于死记硬背, 不能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教师不再畏惧,而是敢于和教师进行知识探讨, 激发思维的活跃性。在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并对他们遇到的思维障碍进行引导和点拨, 使学生获得顿悟的体验,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交流,促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透彻,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让他们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在进行互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还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探讨,让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发挥集体智慧,树立团体意识,通过分享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面拓宽,能从多角度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提高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获得发展。

三、课堂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互动教学中, 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使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在让学生探究知识时, 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来深入分析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观点,关心学生,主动和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后,会对教师教学的学科感兴趣,从而把对教师的喜欢转化成对语文学科的喜欢。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在课堂上能和教师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课堂氛围处于平等和谐的状态,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学习过程中,思维能积极地运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更深入地探究知识,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获得发展。

( 二)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提高创新能力

在学习和探究知识时,质疑能激发学生的深入探究,让他们通过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能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最终解决这些疑问,使语文综合能力获得提高。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通过分析语文知识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在互动教学中突出教师的激励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人在受到激励时,工作效率远远大于没有受到激励时的工作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同样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使学生能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保持持久的兴趣。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要激励学生,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借助语文教学的吸引力, 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 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应该承认学生之间在知识和智力水平发展上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允许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的快慢不一。要特别关爱学困生,应该创设机会,让他们显示自己的优势。例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也可以根据他们各自的特长,让他们有机会动手、动口。同时,教师应适时给予表扬,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信心增强了,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浓了。

五、互动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观念里,上课只能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和抄,其实,适当地让学生上讲台做一名小老师,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会对语文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思想,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如果给他们一个上台当老师的机会,那么他们所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平时的好几倍。

例如,我在教学《称象》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而且由谁上是临时抽签决定的,并要求学生要评出最佳的老师,结果是抽到的学生会尽力当好老师,而没抽到的学生则尽力做好评委。他们所准备的资料都非常充分,可以说课还没上,他们就已经把课文研读了七层了。在这里教师的作用只是在学生讲完后做一个评价就可以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积极的互动来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使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获得发展,在积极的课堂参与过程中, 学生能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 使他们能充满信心地对知识进行探究。教师要深入探究语文教材,提高专业知识能力,用教学经验和智慧设计出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   语文课   平等   氛围   课堂   语文   主动   思维   能力   教师   小学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