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职业高校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途径

一、职业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职业教育院校中,多数院校为公办事业单位,受传统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特征及习惯的影响,其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己经不能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战略的需求,需通过职业院校内部管理工作的改革,促进职业院校办学宗旨的实现,促进现代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在进一步落实职业院校自主权的同时,强化学校内部人财物的管理,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财政部于2012年11月29口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通知,其内涵也就是高校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实施途径和程序化的执行过程,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相应预防和管控。其目标是保证高校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及时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因此高校必须按规定把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提上重要议事口程上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己迫在眉睫。在这一过程中,职业高校应掌握怎样通过关键控制途径来实施内部控制。

二、健全高校内部控制的关键途径

实施内部控制也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高校各个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控制措施,来实现高校自我调整、约束、规划及评价,从而保证教学、科研及相关工作正常运转,提高办学效率,有效预防腐败,促使高校实现规划目标。其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学校层面的内部控制

1.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

任何控制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说过:在引进最好的制度之后,获得成功的程度同管理人员的能力、言行一致及其职权受到尊重成正比。内部控制环境为高校提供了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塑造高校内部控制文化、加强教职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在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中,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学校负责人对木校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全责;重大经济决策,应当由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或集体联签,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职业高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其次,让)一大教职工对内部控制理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在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在行动上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最后,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学校的各项经济活动都在这套制度的控制卜有效、健康运行。

2.经济活动的风险评估

高校在运营过程中会受到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影响,评估各类风险就是高校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找出那些可能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对其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采取控制活动的依据。因此,高校应高度关注内部各层次和各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及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措施。

3.建立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高校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来组织协调各部门间日常性事务等工作。同时,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财会部门不能将眼光局限于账务的一般处理工作中而应将内部控制措施贯穿学校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学校领导层应当赋予财会部门负责人参与相应决策的权力,并支持和指导其关注运行管理的更一范畴。

4.提高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素质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还应当把好人员入口关,选聘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确保选拔任用的人员具备的资格和能力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建立教职员工培训的长效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关心员工职业发展的校园文化。定期对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得到提升。

5.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学校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II管理,如教学事务工作(学生学籍信息录入、变更管理、学生领用教材管理等)、财务工作(学生收费管理、工资薪酬管理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入账、变更管理)等领域,尽快实施数字信息化。学校在实施办公自动化、经济活动管理数字化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流程和措施嵌入学校数字化校园系统中,尽可能地减少或消除人为干扰的因素,保护信息质量的安全。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实施,加强了高校在应用技术上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提高了高校在信息的开发、应用及运维管理等方面的控制能力,增强了高校信息系统的运行效力。

(二)具体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

学校具体业务层面控制主要包括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和合同控制,这些业务涵盖了学校主要的经济活动内容。

1.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

职业高校应当合理利用自身的资源,对各项资金、资产等的使用进行有效管理。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执行力,可以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预算编制环节应做到预算编制程序规范、方法科学且容易实施、编制内容完整、预算项目细化、预算数据合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建立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财会部门审核汇总各部门预算时,应核对部门当年预算执行情况及项目细化程度是否符合有关预算管理政策;重大预算项目采取单独立项评审方式.成立评估小组,综合评估其预算事项的目的、效果和金额等方面内容。

第二,预算批复环节。首先,应明确由财会部门负责对学校内部的预算批复工作进行统一管理,设置预算管理岗专门负责内部预算批复工作。其次,财会部门收到财政部门的年度预算批复后,应及时细化分解木年度内部预算指标,按照各部门业务工作计划对预算资金进行分配,对预算金额、标准和具体支出方向进行限定。

第三,预算执行环节。在资金支付过程中,业务部门借款申请或报销申请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审批完成后,由审核岗进行凭证、票据等方面审核后,由出纳岗依据支付审核阶段己明确的借款申请或报销申请的资金来源和账户类型,办理具体的资金支付业务。

2.健全收支业务制度,加强收支过程控制

加强收支业务的控制,可以着重考虑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建立健全收支业务的管理制度,如采购业务控制、筹资业务控制、投资业务控制、资金营运环节控制制度。

第二,合理设置收支业务岗位(应实施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

第三,对收入业务实行归口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加强票据和印章的管理。

第四,加强对支出业务的申请、审批、审核、支付等控制。

3.加强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采购控制的目的是保证采购活动能够正常进行,节约采购资金,促使高校把钱用在刀刃上,花在高校建设迫切需要的地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内部监督,规范采购行为。因此,要建立健全政府采购业务的管理制度,合理设置政府采购业务的管理机构和岗位;强化和细化采购预算及计划,做好适应政府采购的预算编制工作,科学设计高校政府的采购流程,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特别要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及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

4.完善高校资产管理

为保证高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加强资产的控制,高校的资产控制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资产管理岗位。

第二,合理设置资金收支审批权限和程序,加强货币资金的控制,防范货币资金安全风险。

第三,改革和完善高校的资产管理和核算制度,建立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联动机制。

第四,规范资产的出租、出借、变卖、转换和处置等程序,有效防i1=高校国有资产的流失。

5.建设项目控制

学校应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的跟踪审计与监督。全过程跟踪审计与监督是一种动态的管理,由过去定期和不定期的审计发展到现场实时审计,这种审计模式使审计监督覆盖了从项目签收、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及变更、设备材料的采购等,直到工程最后竣工决算和资金收支的全过程。因此,高校项目建设控制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订立建设项目的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建设项目的管理岗位;建立项目议事的决策机制、审核机制;完善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对建设项目招标、投资概算、资金使用、竣工决算、工程变更等过程实行审计与监督。

6.合同控制

在当前经济条件下,高校应将合同管理摆在重要位置来管控,及时防范合同签订、履行、变更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此,要加强高校合同业务的控制,进行合同业务全过程管理,应着重考虑以下途径。

第一,建立合同业务的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合同授权审批制度,确保合同管理规范有序开展。

第二,学校纪检、审计、监查等部门应对合同的订立、履行、验收等过程加强审查、监督。

第三,及时收集有关的合同资料并归档,实现合同的动态管理。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保护高校资产安全完整、防止舞弊行为发生的重要基础,也是强化高校内部管理、确保高校教育事业活动有序和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和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   高校   收支   预算   岗位   途径   风险   合同   关键   制度   业务   学校   职业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