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有中围特色的通才教育体制

摘要:学以致用一直以来是每位莘莘学子体现人生价值的梦想。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恰恰相反,无论是我国的专才教育还是国外的通才教育都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据统计,美国大学毕业生中,25%以上的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大学所学专业无关,特别是对文科类专业毕业生,这一比例会更高。转观我国,某高校一名本科生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当他得知武汉一所技工学校能将毕业生输送到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后,就报名读了这所技校。读了两周,他竟然感叹:我的大学真是白读了!如今,大学毕业生因就业碰壁,回炉读技校的现象并不鲜见。

关于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孰是孰非的争论,在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中甚嚣尘上。笔者就此提出一些看法:在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通才教育。

关键词:学以致用 专才 通才

学以致用一直以来是每位莘莘学子体现人生价值的梦想。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恰恰相反,无论是我国的专才教育还是国外的通才教育都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据统计,美国大学毕业生中,25%以上的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大学所学专业无关,特别是对文科类专业毕业生,这一比例会更高。转观我国,某高校一名本科生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当他得知武汉一所技工学校能将毕业生输送到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后,就报名读了这所技校。读了两周,他竟然感叹:我的大学真是白读了!如今,大学毕业生因就业碰壁,回炉读技校的现象并不鲜见。

关于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孰是孰非的争论,在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中甚嚣尘上。笔者就此提出一些看法:在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通才教育。

一、当前高等教育把通才教育作为大方向

通才教育又称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注重以一般文化修养课程为主要内容来促进人的智慧、道德和身体等多方面的发展,以使学生的道德修养、业务知识、工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机结合,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相对通才教育,专才教育是指为了适应就业及某种职业需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纵向型人才的教育。专才教育,也称专门教育或专业教育。各高等院校纷纷在改革中探索通才教育模式,从当前各大学的办学理念看,目前现代高等教育相对于专才教育更注重通才教育。

我国对通才教育的摸索始于2003年,上海交大打破按专业招生的传统,将在14个学院实行按学院招生,学生入校后经两年左右的基础教育再选择专业方向:北京大学已宣布2003年招生不设专业,留待学生高年级时自己选择;复旦大学、中国科大等在过去几个月中均有二三百名在校生获准转系。有专家据此认为,这是中国高教界开始从以往的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一直处于不发达国家水平,主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还很低,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低级阶段,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既能尽快适应社会职业的需要,又能有后劲,能在较长的时间里发挥作用,在科技急速发展的社会里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所以社会又希望高等教育给予学生全面教育,使之兼具通才的特质;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与时俱进地使学生注重通才的特质是必要的,但从而淡化专才教育把通才教育作为唯一方向,又是矫枉过正。

高等学校究竟应该进行何种通才教育?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要把握好教育应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应该依靠教育这一关键就不难解决。回顾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演变历史,可以得出两个判断:

第一,历史上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人才教育模式,在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社会政治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下呈钟摆现象当社会出现新的分工,迫切需要专门人才时,钟摆摆向专才教育;当社会分工相对稳定时,渴求综合性人才时,钟摆摆向通才教育。

第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有较大的差别。

二、现代高等教青应实行专才教育培养方式的通才教育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敲响了警钟,我国的产业结构、就业形势都发了深刻的变化,中央政府对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不断出现新的社会分工,传统的专才已不能适应当前及未来社会的需要,高失业率迫使高级专业人才向全面型专业人才转变。所以现代高等教育应实行专才教育培养方式的通才教育。

(一)高校应以市场人才需要设置专业,免于滞后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滞后性,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同步,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要适应市场,必须转变办学观念,以质最求生存求发展。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把握就业市场脉搏,打好提前量,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国情为基础,重点关注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例如:环保型产业、高新科技产品、资源节约型产业等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点产业。这样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才能在未来就业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人才的培养才能真正做到为国为民,促使我国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切勿舍本逐末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行都有其专业能力,只有掌握了所学学科的专业知识,提高了所学学科的专业能力,才能在高竞争的社会就业压力下迈出第一步。专业能力是就业的基础,不具备所学学科的专业能力即使培养成所谓的综合型人才也只是门门懂样样差的庸才。

全在于广博、专在于精深。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各专业的知识不断加深,人的精力有限,已不能做到古人的博学百家,全能全专的天才已越来越稀有,在所学专业上就要区分本末。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本即为营销,末即为各类产品。如过于注重各产品生产知识而忘却市场营销能力,那么身为市场营销不具市场营销能力,只等毕业就失业吧。

(三)通才非全通,要有目的的选择其他学科

当今社会分工多不胜数,不能做到全识全精。当学生选好所学科专业后,受高校教育体制所限不能所择与未来就业所需其他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样就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只精于所学专业的知识,不能把自己的能力体现到相关领域。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能在IT行业中马上发挥其专业能力,却不能在金融、制造等需要计算机知识的行业马上发挥其专业作用,还需其他行业进行上岗前的知识及能力培训。企业不愿用刚毕业的学生,刚毕业的学生也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因此高校要对在校的学生进行所学专业外的基础知识能力培训,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校学生也要有选择的学习未来所要从事行业的其他专业知识,使自己能毕业即就业,利用所学专业在不同行业中如鱼得水。

喜马拉雅山雄壮巍峨。人的知识和能力就应像喜马拉雅山脉一样,把专业知识学精成为珠穆朗玛峰,通识其他专业知识成为其他高峰,最终让自己成为喜马拉雅山脉屹立于世界之巅。

参考文献:

[1]刘岚:对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的一些思考[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2]钱致榕美国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J]。科技导报:1980年01期

[3]李立绪: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略论我国高等本科教育发展的目标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4]黄渊源:略论课程综合化[J];高教探索;1991年02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教育体质   通才   专才   学以致用   教育体制   所学   中国   特色   能力   高校   我国   学生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