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利益主体变革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在创设之初就有明显的特征,由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其被赋予的使命更加重大,而不单纯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相继提出要对高等教育体制实行改革,同时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发生了转变,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利益变革。高校的利益主体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原有的教育体制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和高校发展的需要。因此,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可以更清晰地理清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利益主体的变化情况,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平衡高等教育各个相关利益主体关系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找到新的途径。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起源于美国的多德和伯利的公司社会责任之争,双方针对公司是只为股东获取利益服务,还是为股东和其他利益主体负责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事件成为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的萌芽。1963年美国斯坦福研究院的学者首先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理论概念,即用来表示与股东相对的,与企业有密切关系的所有人,这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起始。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实际应用开始于弗里曼,他将这项理论应用于公司的战略管理当中,并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思想。这是对这项理论的发展和总结,并将其系统地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可行性

自我国学者胡赤弟于2005年在《教育研究》上发表一篇名为《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的文章以来,利益相关者理论受到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研究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校的需求越来越多,高校不仅要承担教学责任、学术责任还要承担社会责任。高校需要履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组织,高校只能由利益相关者共同管理。随着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些高校与社会上的组织逐渐建立起了合作伙伴关系。高校的利益相关者既有来自校内的,也有来自校外的。而各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高校特殊的利益结构。

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利益主体研究

(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利益主体变革过程

1.政府主导时期(1949年 1958年)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能够有效地调控社会资源,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国力,我国在借鉴了苏联模式,并考虑我国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传统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了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中央政府主导高校管理,呈现一元化的利益格局,强调社会整体利益、共同利益,而忽视了个人的利益。高校的一切活动是为政府服务,可以说当时高校已经成为了政府的附属品。在这一时期,政府对高校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从组织人事、招生分配到课程标准、选择教材等等,都由政府一手包办。因此,高校对政府也形成了全面的依附关系。这种高度集权化的制度,形成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以政府为一元利益主体的典型特征。

2.政府控制时期(1958年 1976年)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高教管理体制经历了由集权向放权再到收权的过程。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利益一元化的模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也随之调整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一度放权。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权力又逐渐收回,政府依然是高校核心的利益相关者。文化大革命时期对高等教育的冲击不言而喻,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变导致高等教育体制随之发生了变化。

3.政府主导下的合作时期(1978年至今)

1978年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又一个春天。中共中央在1985年正式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教育体制的决定》中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系统地进行改革。同时,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企业对高校的投资、教育中介组织对高校的评估等等,使得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逐渐从一个划桨者变成了掌舵人,高校也从单一的利益相关者逐渐演变成政府、教职工群体、高校行政人员、学生群体和社会合作办学者等多元化利益主体并存的局面。随着近年来很多高校开始实行自主招生政策,高校在招生、教学等方面被赋予更大的权利。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生成,必将对中国公立高校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正基于此,高校的发展将不再仅仅是政府的行为,而成为高校多元利益主体共同推动的结果。

(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利益主体诠释

国外学者对于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分类,如美国学者罗索夫斯基将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教师、行政主管和学生;第二类是董事、校友和捐赠者;第三类是向学生和大学贷款的银行家、学校规章制度的调节者、许多学术活动的评审委员会等;第四类是市民、社区、媒体等。

虽然,我国的社会情况与美国的不尽相同,但是依然可以借鉴国外学者的分类方法。我们可以从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的重要性、大学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的关心程度这三个维度来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笔者欲从高校内、外部两个方面分析我国高校的利益相关者。

1.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

第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包括校长、书记、院长、系主任等。以校长为首的行政系统是大学决策的具体执行者。在我国目前人事任免的制度框架下,高校校长主要是由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任免,并根据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自行行使管理学校的权利,承担相应的责任。随着高等学校功能的逐渐强化,需要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区分开来,并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大学内部的行政管理体制应运而生。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与高校之间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他们是政府的代理人,代表政府的利益,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同时,高校行政人员也有着自身利益的诉求,通过对学校的管理,满足自己精神和物质方面的需求。

第二,学生。无论是从物质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学生对于高校来说都是最重要的群体。满足学生的利益需求也是高校的责任之一。与此同时,学生还对高校的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来说,学生在高校追求自身教育利益的同时,还追求自身的发展利益。学生的利益需求包括学习的需要,参与学校管理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等。在中世纪,学生曾经是大学的所有者,并拥有一切权利。随着社会和高校的发展,学生对高校的影响以及其被高校影响的方式有所改变,但是学生作为高校的重要力量一直没有改变。因为没有学生就没有大学,学生毕竟是大学存在的根本。从这一意义上,学生是高校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第三,高校教师。教师作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其群体有着共同的利益与义务,因而教师群体也成为高校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在八百多年的大学发展史中,教授在大学中的地位从来没有削弱过,他们一直是大学的关键利益相关者,甚至有时还是大学的所有者之一。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教师的权益也是基于市场机制配置的权益,作为高校的利益主体,教师有着自身的利益诉求,如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社会地位等等,教师利益的满足同大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平衡大学教师的利益才能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2.高校外部利益相关者

第一,政府。对于我国来说,政府对于高校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政府一度主导了高校的发展,但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政府对高校的控制逐渐放宽。政府对高校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首先,政府需要高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其次,政府需要高校进行知识、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再次,政府还需要高校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因此,政府从高校的办学制度、教育规划、监督与控制等方面对高校进行着宏观的管理,以保证其自身利益的实现。同时,政府对高校还应尽一些义务:提供办学经费、选拔和任命高校管理者、审议高校发展规划等。

第二,投资人。高校的投资人是指为高校提供一定资金支持的个人或组织。高校的投资人包括政府、捐赠人、校友、银行以及企业等。对于中国来说,政府是高校的主要投资人。经费缺乏是当前高校,特别是一些民办高校的难题,建立起利益相关者视角能够有效解决高等教育这一难题,因为它有利于建立起最广泛的投资人网络。实际上,在社会上有很多人或机构都可以成为高校的投资人。社会上的慈善人士、高校校友等会为高校的发展捐赠一定的资金。世界范围内的高校经费缺乏和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需求增长,使得银行成为支持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银行也通过各种方式成为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其主要表现是:与学生和高校建立信贷关系。当前各国利用银行信贷支持学生完成学业已越来越普遍,而且银行还为高校建设提供贷款。对于现代的很多高校来说越来越重视科研工作,在高校中建立实验室、研究中心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作为企业来说,为追求利益,与高校建立起了合作关系,为高校的研究项目和研究所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自身可获得相应的科研成果。

第三,教育中介组织。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管理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为保证提高高校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就需要借助教育中介组织。目前,许多国家都有这样的机构,如英国的中央教育审议会大学基金委员会,日本的大学设置审议会,美国的教育理事会等,这些机构在辅助政府决策、提供政府咨询、参与教育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建立和利用教育中介机构的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进展顺利,但也存在着管理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今后还需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对我国高校利益主体变革情况的研究,有助于政府和高校解决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实现高校自主管理。面对众多的高校利益相关者,应适当满足和平衡它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它们为我国高等教育贡献更多的力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利.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历史回顾与未来研究方向[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99.

[2]帅相志.市场经济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0):26.

[3]陈超.中国重点大学制度建设中的政府干预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66-68.

[4]于文明.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生成与协调研究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新视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78.

[5]胡赤弟,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教育研究,2005(3):38-3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教育体质   教育体制   主体   利益   我国   理论   高校   政府   社会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