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

[论文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有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理论特征,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从而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论文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人类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网络交往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存发展方式。”然而,网络具有两面性,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来讲,网络上的信息有的有利于人们思想品德的提高,也有的对原有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其优势和积极效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它的负面效应,我们必须作出相应的对策,加强监管,引导其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其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积极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是新时期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很实际的一项工作,从中央到学校都在强调要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很多学校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也有不少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那么究竟什么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呢?不同的学者加上不同研究视角,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还是有差异的。我们比较认同的观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思想宣传的理论和传播学的原理,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教育的一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特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具有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性特征,但作为一种新的方式,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比较,又有一些新的特征。

(一)从“他”到“你”——教育双方地位的平等性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人们的网上交往无须考虑自己或对方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宗教信仰等现实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因素,不必顾虑世俗间的偏见和利益冲突,避免了现实世界的危机和压力,缓解了各种矛盾引发的面对面的冲突,人们的交往更深层次地体现为“自然之我”的宣泄,心灵的沟通成为思想意识联系的纽带。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真正处于平等的地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平等的主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我与你’的关系,而不是‘我与他’的关系”。[3双方地位的平等,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受教育者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积极参与,得到了学习机会,在这一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从“灌输”到“对话”——教育活动的双向性

与传统的单向灌输不同,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改变了原有单一的“灌输式”、“说教式”,实现了由“灌输式为主向“对话式”与“灌输式”并重的转变。网络思想教育更加突出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再只是居高临下地一味说教,因为这种做法会使理论变得更加枯燥、干瘪,显得苍白与无力,使受教育者感到厌倦,失去理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它是平等地与受教育者进行讨论与交流、对话,采用讲解式、启发式等多种方法,给受教育者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去辨别、去分析,引导他们去思考,使受教育者接受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三)从“一”到“多”——教育方式彰显个性化

因特网本来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利益与需要(资源共享、互惠合作)自觉自愿互联而形成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与传统思想教育的模式化和划一性相比较,网络思想教育更应该尊重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兴趣,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理论的宣传,同时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实际,考虑他们的个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

(四)从“点”到“面”——教育对象的广泛化。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得以借助于技术手段,克服了时空障碍,使人类的交往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和自由天地。同时,网络空间的出现克服了以往受时空限制的“点对点”的交往的局限性,实现了“点对面”甚至是主体之间的全方位的交流。过去人们只能在某一特定的时刻与一人或几人在特定的地点进行交流,在网络时代,一个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任何内容,当然,在遵守网络伦理、法规的前提下)同自己所选定的对象进行交往。因此,网络使人们交往的内容、交往的形式和交往的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拓展了思想教育的活动空间。在网络时代,思想教育活动通过网络渗透到全社会各个方面及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真正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人人都将同时扮演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重角色。"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类的发展过程是相扶相携、相互作用的过程。网络的虚拟性的特点,使人的社会化遇到了冲击。马克思·斯劳卡说过:“技术用某种我们并不总能预见的方式,规定着我们的行为,重新定义了我们的价值观,重塑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技术抚摩下成长起来的“新人类”沉湎于斑斓的网络世界,尽情承载着网络所赐予的便捷和快乐,但他们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以致人类数千年来凝结而成的伦理道德体系在网络社会中也将经受更多冲突、碰撞与失范的考验。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对网络交往的正确引导,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一)通过网络平台。建设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

目前,网络虽然有着巨大的功能,能够满足人们在虚拟世界中的许多要求,但是人们进行网络交往活动所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要求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网络上建设马克思主义阵地,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面对这样一个咄咄逼人的新兴媒体,我们必须自觉地、主动地跟上时代的潮流,运用网络的巨大优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这就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展现在网络上,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呐喊,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交流学习体会,讨论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等。“红色网站”的建设,“能够充分调动起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和理论学习进行很好的结合,使同学们主动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网站的建设,直接参与教育过程。”

(二)注重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

学生是社会中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群体,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他们在接受传播者的信息时,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但他们由于价值观等正在形成,加之对外面的世界缺少更多的了解,所以对一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有时会失之片面。这样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学习网络建设知识,研究网上思想教育的方法、手段和教育规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使自己既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懂网络传播的规律,积极参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收集、分析网络信息,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过程中,有些学校会遇到人员(既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懂网络传播的规律)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学生中培训和选拔人才的做法,组建一支政治素养高、品德好、有较好的网络知识和技术的学生队伍,让他们参与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学生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独特的优势,因为他们来源于学生,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他们的思想状况、他们需要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大家比较乐意接受等,都有较好的了解,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就比较有针对性,从而有效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更新观念,转换模式,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有不足之处,但也有自己的长处,如: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隐匿性等,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各自的优势。不要一谈新的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把传统方法说得一无是处,更不应把新事物说得天花乱坠。

在对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问题上,要不断地更新观念、转换模式,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除了准备相关的理论内容和话题,分析学生的实际状况外。还有要注意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搭建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双向互动平台”,力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三贴近”。比如,通过开设BBS站、在线答疑、QQ聊天、网上辩论、有奖竞答、优秀“红色”影片展播等形式,寓教于乐,使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使学生的某些观点和看法发生转变。这样做,能够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从心里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并自觉投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虽然我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词感到不怎么陌生,但如何搞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一个新的课题,还有很多需要探讨和研究的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教学的拓展,还会有更多预想不到的东西出现,这就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和新情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努力丰富和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   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   针对性   理论   思想   模式   方式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