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意识培养实践研究

摘 要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新兴科学,强调对人幸福感的关注,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对部分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进而从积极心理学和幸福观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生命观、引导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兴趣爱好以及开展目标教育等加强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问卷调查 生命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2.072

Practical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Lif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CHEN Ya, ZHANG Hui, WU Wei

(Office of Students' Affairs,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7)

Abstract Positive psychology is a new science that studies the content of traditional psychology from a positive perspective, emphasizing the concern for personal well-being, adopting scientif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o study happiness, advocating the positive orientation of psychology, paying attention to human health and happines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status quo of some college students' life-consciousness, and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happiness, probes into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by guiding them to cultivate a positive outlook on life, guide the correct face of setbacks, Hobby and carry out targeted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awareness.

Key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questionnaire; consciousness of life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逐步实施,各大高校对于学生人文方面的教育也逐步深入,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然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处于身心敏感期、人生观尚未最终形成的大学生来讲,很容易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而导致近年来大学校园里戕害生命的校园悲剧时有发生,如有的大学生遇到失恋、毕业论文不通过、就业难等挫折就心灰意冷,失去了继续生活的勇气,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悲痛;更有的大学生因为嫉妒他人或者对他人心生积怨,便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如复旦大学的“黄洋案”,给双方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和伤害。这些漠视生命的行为已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必须提上一个新的高度。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处于不断发展的历程。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即病态心理学不同,消极心理学是关注与研究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人,积极心理学强调对个人幸福感的关注,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1]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应对社会环境冲击的迫切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必然要求。通过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培养大学生生命意识,塑造积极人格,发展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对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1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

为了了解目前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他们的情感和心理现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选取南京工程学院5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样本来做调查问卷,问卷回收480份,有效问卷456份,有效率达到95%。本次问卷男生208名,女生248名,涵盖了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其中大一学生78名,大二学生210名,大三学生122名,大四学生46名。

本次问卷调查的问题分为三大类:

一是对自杀的看法和态度,调查结果显示,问题1-4中,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自杀是对人生命尊严的践踏”、“自杀是对亲人、朋友的背叛”、“自杀行为是一种疯狂的行为”、“自杀是对家庭和社会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些观点的学生占比分别为81.1%、85.1%、84.2%、94.7%,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于自杀都是持有否定的态度,不赞同自杀行为。问题5和问题6中,不同意“自杀只是一种生命现象,无所谓道德上的好与坏。”“当生命已无欢乐可言时,自杀是可以理解的。”这些观点的学生占比分别为61.8%、64.9%,说明大多数学生意识到自杀行为不能孤立地看待,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自杀是一种非常极端的不能接受的行为。 在问题7“假如我自己身患绝症又处于极度痛苦之中,我希望医务人员能帮助我结束自己的生命。”题8“假如我自己身患绝症又处于极度痛苦之中,我不愿再接受维持生命的治疗”中,选择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的学生占比分别为54.8%、68.2%,说明大多数的学生更注重生命的质量,支持安乐死。问题9和问题10中,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主动安乐死的学生占比分别为84.6%、22.8%,反映了大多数学生一方面支持安乐死,一方面又对生命的继续存在充满了渴望(见表1)。

在问题11和问题12中,82.5%的学生没有自杀冲动,85.1%的学生没有杀死别人的冲动,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尊重生命(见表2)。

二是对生命价值的探讨,问题13显示96.7%的学生认为积极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技巧是必备的基本技能,有备无患,对于生命的存在有着积极向上的态度。问题14反映了大学生的金钱观,完全同意“拥有的财富越多,生活质量就越高,生命就越有意义”的学生只占14.9%,基本同意的占38.6%,不同意的占46.5%,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金钱不行,但金钱也不是万能的,大多数的同学有着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取向。问题15中,不同意“社会地位高的人,他的生命价值就高”的学生占比为76.8%。

问题16-20中,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人的生命很脆弱,所以平时要处处注意安全。”“人生命价值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的统一。”“我的生命并不完全属于我自己,她还属于家人、朋友和社会。”“生命的存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的学生占比分别为99.1%、95.6%、94.3%、96.1%,不同意“为了体验刺激有的人接触毒品、有的人在高速路飚车,他们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学生占比为88.6%,反映了学生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积极向上的真善美的生命价值的认同,生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接受肆意挥霍生命的行为(见表3)。

三是对自我的认可和生命体验,问题21-27中,96.9%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92.1%的学生对自己比较满意、很喜欢自己,19.3%的学生觉得很少有人喜欢自己、很孤独。96.5%的学生多数情况下心情轻松、兴趣广泛,99.1%的同学觉得生活中经常有快乐的事,35.1%的学生时常会感到烦恼和压抑、生活枯燥,16.2%的学生对生命的体验不佳。这些问题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自我认同感高,生活中积极乐观,但也有少数同学生活体验差,自我认同感低,生活中比较悲观消极(见表4)。

2 大学生生命意识培养路径

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会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对自我生命珍惜不够,即自残自杀;对他人蔑视生命,虐待生命;对生活缺乏追求,虚度人生,如沉迷于网络游戏、电视剧等。这与溺爱的家庭教育、社会上的功利式教育以及学校中生命教育的缺失都息息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1 培养积极的生命观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生命观,首先要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认识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每个生命都有其特殊性,要热爱生活,保护自己的生命,尊重和敬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其次,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融入集体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拓宽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活动以及社会实践,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实现生命的价值,在集体活动中获得同伴的支持和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2.2 引导正确面对挫折

生命的存在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学生的大学生活也是如此,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如果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总是选择消极逃避的态度,则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挫折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面对挫折失败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找出原因,努力解决,在逆境中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幸福、满足、愉悦等,这些情绪能够调动体内积极的因素,从而发挥生命的潜能。[2]积极情绪能够拓展个体的认知行为范围,增加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促进个体获取有效信息,发掘问题的关键因素,积极地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积极的心态会促使大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遇到的挫折,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避免出现自我贬低和自暴自弃等消极心理,提升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2.3 培养兴趣爱好

引导大学生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一方面能够充实自己的生活,在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感受到幸福快乐,另一方面,可以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成为朋友,融入集体,减少孤独感和分离体验。大学生可以通过加入喜欢的社团,培养兴趣爱好,增加幸福体验,更快地适应环境,积极地投入和体验其他各方面,缓解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4 开展目标教育

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如果能常用这几句话勉励自己,认识到目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也是必须经历的,只有跨越过去,就能够实现目标,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便会格外地有勇气去面对并克服困难。目标体验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心理作用,高校可以教育学生设立科学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和奋斗,克服生活中的困难,通过引导学生多读励志类的文学作品,并邀请优秀的学生和同学们一起开展座谈会,介绍自己制定目标后的奋斗经历,传递正能量。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意识培养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Z201604)”

参考文献

[1] 吴胜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教育内涵及工作机制探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2):150-153.

[2] 黄静茹.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现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78-8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论文   教育论文   心理学   意识   视域   生命   大学生   消极   挫折   目标   价值   幸福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