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川芎嗪治疗儿童寒性哮喘的临床研究探析

毕业论文 摘要: 【目的】观察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儿童寒性哮喘(轻、中度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7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静脉滴注,同时设立正常组(30例)以检测比较血清学指标干扰素γ(IFN γ)、白细胞介素 4(IL 4)。主要观察两组总体疗效、主要症状学指标及治疗前后IFN γ、IL 4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总体疗效及症状学指标缓解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哮喘患儿与正常组比较,IFN γ水平降低,IL 4水平升高(P 0.05);治疗组治疗后IFN γ升高、IL 4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川芎嗪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明显,并能降低IL 4,升高IFN γ,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关键词: 哮喘/中药疗法; 儿童;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应用; 干扰素γ/血液; 白细胞介素4/血液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辨证论治对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作用明显,采用川芎嗪静脉滴注(静滴)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寒性哮喘,临床疗效肯定。笔者拟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客观评价川芎嗪静滴治疗儿童寒性哮喘的疗效,并通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 γ)、白细胞介素4(IL 4)的含量,探讨其作用机理,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2】中哮喘发作期的证治分类标准,辨证为寒性哮喘。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哮喘发作期分度为轻、中度者;②中医证型属寒性哮喘者;③年龄在1个月 14岁;④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受试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②非急性发作期者;③哮喘急性发作期分度为重度及危重度者;④本次急性发作使用过氨茶碱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者。 2 治疗及研究方法 2.2 治疗组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北京市永康制药厂,批号:0409141),每次2mg/kg,每天1次,静脉滴注。两组均以5 7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2.3 观察指标 包括两组总体疗效(总有效率和治愈率);主要症状学指标:喘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夜间睡眠障碍缓解时间;血清免疫学指标IFN γ、IL 4。

2.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有关哮喘的疗效标准制定。治愈:哮喘平息,听诊两肺哮鸣音消失;好转:哮喘减轻,听诊偶有哮鸣音;未愈:哮喘发作症状无改善。 3.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表1结果表明,总有效率、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7.14%、88.57%,对照组分别为88.57%、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表1 两组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统计方法:卡方检验;①P 0.05,与对照组比较

3.2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 表2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喘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

3.3 两组夜间睡眠障碍缓解时间比较 表3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夜间睡眠障碍缓解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 4 讨论

哮喘总的病机为痰、虚、瘀,痰瘀互结尤其是哮喘发作期的主要病机,治疗应痰瘀并重,治痰活血并用。正如《读医随笔》所言:"痰为血类,停痰与瘀血同治"。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出"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笔者在临床发现,对于寒性哮喘选用川芎嗪静脉滴注常可取得满意疗效。中医认为,川芎辛香行散,为血中之气药,能通达气血。本研究根据中医理论,在总结前人临床应用活血平喘法治疗哮喘经验的基础上,选用川芎嗪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证属寒性的患儿,结果显示川芎嗪可明显缓解咳喘、哮鸣音、夜间睡眠障碍等症状,缩短病程。【参考文献

[2]汪受传. 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7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7.

[5]董蔚,盛军,浦燕艳,等.哮喘患儿细胞内IL 4 IFN-γ和血清IgE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2,4

(2):119.

毕业论文 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论文   医药论文   临床医学   哮喘   干扰素   探析   西医   静脉   疗效   差异   中医   指标   儿童   时间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