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1课 
课程标准要求
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从无到有,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呢?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告诉我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火柴业力量的源泉。其实,这也是支撑整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动力。学习“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方针、手段和危害。
理解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概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分析历史事件原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明确经济要发展,必须建立民主的政权,从而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自主学习精要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华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19xx年2月,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范旭东被称为中国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
思维激活
说一说 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为什么会出现短暂的春天?表现怎样?
做一做  促使中国民族工业黄金时期的主要因素有
①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无暇东顾    ②民国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政策  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    ④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答案:b
二、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
为适应侵略需要,日本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严重破坏了中国沦陷区的经济。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具体地说,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中国东北由伪满洲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华中则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适地适产主义”意在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的体系之中。
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日本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主要是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
日本还控制和垄断了占领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对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管制。
物资管理制,便于日伪政权以低价收购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也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日本还在沦陷区掠夺大量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经济。
思维激活
说一说  日本在沦陷区内实行怎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方式?产生了什么影响?
做一做  被日本定为“军事管理”和“委托经营”的是    
  a.工业  矿业   b.金融业 农业 
c.矿业 金融业  d.矿业 农业
答案:a
三、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
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在发展过程中还受到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的重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外国资本  纷纷卷土重来,他们凭着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抗战爆发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官僚资本通过手中的权力,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把资本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固定了近乎半没收的收购价格,政府从中攫取大量的物资和财政收入,             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
官僚资本还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排挤和打击。1931年,以中国银行为首的各财团银行,趁中国棉纺工业出现危机,通过投资、 贷款、管理等方式,先后侵占了33家民族资本纱厂。
思维激活
说一说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表现怎样?
做一做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将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空前发展,而钢铁业却迟滞不前,其重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乏资金
  b.地主阶级顽固派阻挠重工业发展
  c.重工业建设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抢夺路矿权和外资企业的优势地位
答案:d
核心问题突破
1、考点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影响
学法指要:要注意从外因、内因两方面,再加上特殊的社会性质等方面进行理解。特别应该注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思维开放线  (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逐步壮大,这就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一部分的代表——维新派站在救亡图存的前列,登上历史舞台。
(3)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首先反映在思想文化上要打破封建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案例拓展园:《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提供的下列数据主要说明了
时  间 华资工厂 华资资本 工  人
19xx年 1698家 330824000元 270717名
1920年 1759家 5006xx0元 557622名
a.华资工厂数量增加            
b.华资资本数量增加
c.华资企业中工人数量增加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答案:d
解析   一战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它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促使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发生重大转折。
2、考点二:日本对中国实行经济掠夺
学法指要:日本对中国实行经济掠夺的主要影响应从日本国内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和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的主要目的来分析。认识日本对中国经济掠夺的主要目的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思维开放线  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中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国内市场狭隘,资源少.土地资源贫乏。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日本选择了对外侵略、掠夺殖民地和市场这一手段。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存在着严重缺陷的日本以沉重打击,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华战争,接着战争的消耗更给日本经济雪上加霜。这样,在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后,日本制定了把沦陷区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的总方针,在工矿运输业、金融业、劳动力等方面,对沦陷区进行不同形式的掠夺,大肆榨取中国的资财和掠夺劳动力,实现其发动战争的罪恶目的。
日本帝国主义对沦陷区经济的影响:(1)增强了日本的经济、军事实力。(2)使沦陷区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的工矿资源、资金被掠夺榨取,给沦陷区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案例拓展园:下列有关“适地适产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日本本土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精密工业  ②在东北发展电器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  ③在华北发展轻工业    ④在华中着重开发矿业和盐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在沦陷区经济掠夺的认识。“适地适产主义”意在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经济的体系之中,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和盐业,在华中发展轻工业。
3、考点三: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学法指要: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就是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分析对民族工业发展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思维开放线 
不利因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后天畸形。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有利因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统治政策的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的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案例拓展园:“北伐时期,蒋介石让荣宗敬承销债券——“二五库券”,但被时任上海纱联会会长的荣宗敬以纱业艰难拒绝。这一行为羞辱了蒋介石,蒋介石为此震怒,通缉荣宗敬,查封荣宗敬家财,最后经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等人的斡旋,此事才得解脱。”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民族资本家唯利是图               
b. 官僚资本主义利用政权压制民族工业
c. 荣宗敬不畏强权                   
d. 蒋介石代表的阶级利益在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是民主革命的同盟军,肩负着救亡图存的重任,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其发展步履维艰。
4、考点四: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学法指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认识时应该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还要注意当时的国际环境。
思维开放线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案例拓展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有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开始就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其发展步履维艰,但是在近代还出现了三次发展的有利时机,被称为“三大热潮”。比较它们出现的相同点,必须从原因、表现、影响上进行分析。 
高考经典感悟
例1 (xx年,江苏) 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答案  c
 解析  民国初年,决定民族工业发展与否的主要因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但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致使民族工业的春天很快过去,从而导致其发展时间“短暂”。
例2  (xx年,广东)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进行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推行“统制事业”。“统制事业”的主要范围包括  
a.火柴和造纸业   
b.纺织、烟草和水泥制造业
c.面粉和制糖业   
d.矿产、钢铁和交通运输业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掌握。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统制事业”是日本对中国工矿、交通运输业进行掠夺的主要手段,对具有战略意义的矿业、钢铁和交通运输业实行“统制”,而对其他工业部门则实行委托日本公司经营或直接经营.还有所谓中日合办。
例3(xx年,辽宁)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答案:a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以发展的主要是面粉加工、棉纺织等轻工业部门,重工业无从发展,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的说法不合史实;从空间来看,有从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向西向北扩展的特点;c项说法也不合理。当时主要是欧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但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的说法不合史实。
例4 (xx年,天津)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世界前列。  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对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的原因的分析归纳能力,搞错的主要原因是分不清这些原因所占的地位和起到的作用。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或一个历史现象的出现,往往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因素中,有根本的,有直接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内因,也有外因。应该将这些原因进行归类整理,以加深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例4 (xx年,广东) 19xx年-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19xx年-1920年主要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此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是由于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而且战争期间,西方需要大量的轻工业品,有利于中国商品的出口。

同步优化训练
一、选择题
民族工业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有机会就发展。请回答i 3题。
1.中国民族工业黄金时期是指(    )
a.1895 1898年    b.1898 19xx年 
c.1912 1919年    d.1919—1937年
2.为中国化学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    )
  a.范旭东  吴蕴初    b.张謇  刘鸿生
  c.吴蕴初  张謇      d.吴蕴初  刘鸿生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非常艰辛。请回答3 6题。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缺少资金和技术   
b.国内外市场没有形成.
  c.卑劣的竞争手段   
d.帝国主义加紧资本输出
4.日伪政权采取的措施中,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的是(    )
  a.“军事管理”方式   
b.“委托经营”方式
  c.控制和垄断金融     
d.物资管制制度
5.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损失惨重,主要内因是(    )
  a.外国资本的压迫        b.日伪的经济掠夺
  c.官僚资本的经济统制    d.民族资本的薄弱
6.下列哪些因素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①一战结束    ②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③日本的全面侵华    ④民族资本的薄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为适应侵略需要,日本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严重破坏了中国沦陷区的经济。请回答7—8题。
7.日本的“适地适产主义”的实质是(    )
  a.将沦陷区变为日本的工业基地         
b.从沦陷区获得巨额的利润
  c.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之中 
d.从沦陷区掠夺大批物资运往日本
8.日本对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
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   
b.实现中日经济提携
  c.转嫁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
d.满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二、非选择题
9、(•全国•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台湾稻米生产及供应日本情况
年份 种植面积(千公顷) 供应日本稻米占总产量比例(%)
19xx年 326 o.46
1928年 585 34.8
1937年 658 52.46
台湾进出口贸易情况
年份 进出口贸易总值(千元) 对日贸易所占比例(%)
19xx年 36 944 34.96
1926年 434 837 74.38
1937年 762 299 90.27

——据周宪义《台湾经济史》
材料二  台湾对日本输出品绝大部分是农产品与原材料,其中米、糖两项合占77%,其余为香蕉、风梨、茶叶、樟脑、煤炭等。输入台湾的日本产品中,绝大部分是纺织品、机械、化肥、药品和日用百货等轻工业品。
——据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三  据统计,19xx年至1944年,中国台湾的对外贸易输出额远远大于输入额,其对外输出总值约为90亿元,输入总额约为67亿元,出超总额约为23亿元。此外,自19xx年 - 1945年,台湾人民在生活消费品中的对外依赖性呈增长趋势,其中对日本产品的依赖性由13%提高到36.8%。
——据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
请回答:1895年至1945年间,日本殖民统治者在中国台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实现“日台经济一体化”。根据以上材料,试分析日本统治台湾经济措施的性质.并分析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10.以现代化为中心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史学研究的方向之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的工业化,19世纪60年代一20世纪40年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上述经济上的工业化有哪些显著特征?

阅读思考视窗
   七七事变后,沿海工业决定内迁。以上海工厂的拆迁为例,据主事者林继庸后来追述:“在炮火连天的时候,各厂职工们正在拚着死命去抢拆他们所宝贵的机器。敌机来了,伏在地上躲一躲,又爬起来拆,拆完马上就扛走。看见前面的伙伴被炸死了,大声喊声唉哟,洒着眼泪把死尸抬到一边,咬着牙仍旧向前工作。冷冰冰的机器,每每涂上热腾腾的血!白天不能工作了,只好夜间开工。在巨大的厂房里,暗淡的灯光常笼罩着许多黑影在那里攒动,只闻锤凿轰轰的声响,打破了死夜的陈寂。”就这样上海146家的民营工厂迁到了武汉,又凭着这种精神,把工厂迁到重庆。
 请思考:民族工业为什么要内迁,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l.c  民国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了障碍;一战期间欧洲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出现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2.a为中国化学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范旭东、吴蕴初。张謇为轻工业实业家,刘鸿生是火柴大王。
3.d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纷纷卷土重来,它们凭借着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
4.d物资管制制度,便于日伪政权以低价收购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5.c抗战爆发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官僚资本通过手中的权力,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把资本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固定了近乎半没收的收购价格,政府从中攫取大量的物资和财政收入,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b项是外部因素。
6.b  民族资本的薄弱是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观因素,排除④。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纷纷卷土重来,给民族工业带来很大的压力;日本的全面侵华,并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以低价收购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官僚资本通过手中的权力,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
7.c  日本的“适地适产主义”是为了侵略需要,把沦陷区沦变为其经济的附庸。d项与史实不很符合。a、b两项是为c项服务的。
8.d  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是为了侵略需要,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满足战争的需要。
9.答案:属殖民地性质。中国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包括:日本掠夺了台湾大量的财富;台湾经济畸形发展,成为日本原材料基地;日本垄断了台湾的对外贸易;台湾对日本产品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关于日本对台湾经济侵略的知识,回答时不必拘泥于教材,可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回答。首先根据三段材料对日有利、对台不利的经济关系实质就可以得出“殖民地性质”的结论。其次,依据时材料提供的两个表格和两段文字材料的核心思想的归纳,就可以得出中国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10.答案:(1)经济工业化的主要阶段: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在中国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国开始出现近代工业。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③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⑤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打击。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日益萎缩。(2)经济工业化的特征:①工业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②工业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也发挥了一定作用,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③工业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④发展畸形。产业结构不协调,重工业发展缓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沿海和江南沿河地区。
解析:此题是一个综合题。(1)问关键是把握住工业发展的时期去考虑,一定不要漏掉洋务运动,因为它是中国近代企业的起步阶段。(2)问主要从投资人、资金技术、工业结构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去考虑。
阅读思考视窗答案: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特别是广州、武汉失守后,日本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如:对沦陷区的工矿业主要采取军事管理和委托经营方式进行掠夺和控制,实行的物资管制制度限制了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为了保住几十年苦心经营才建立起来的微薄的工业基础,沿海工业决定内迁。这次内迁对抗战的胜利和后方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一历史   沦陷区   官僚资本   民族   工业   台湾   帝国主义   日本   资本主义   中国   曲折   民国时期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