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下列基础知识: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的畅达、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钱、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
  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及有关课外书籍,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秦始皇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阅读课文内容并编写出总结课文内容的歌谣;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开展讨论;课后每位学生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的写作。通过上述活动,培养主动学习,并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学习的习惯,并能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去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秦始皇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废分封,立郡县
  难点:中央集权制的概念
  三、课前准备:学生围绕本课导言的两个问题进行预习并编写出总结课文内容的歌谣;学生自编自演李斯与群臣辩论和秦始皇出巡的短剧。
  四、教学过程
  导入步骤:
  师:课前我布置同学们编写总结课文内容的歌谣,写好的请举手。
  生:朗读自己所编歌谣
  师:这首歌谣的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是什么?
  生:回答略
  师:把书翻到69页,我们今天要学习,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写板书)
  讲授新课
  第14 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板书]
  最高:皇帝
  政治:中央:三公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
  巩固地方:郡县
  统车同轨统一文字北筑长城
  一经济统一货币文化:军事:
  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南修灵渠
  [板书随上课进程逐步写出]
  师: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比以前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都要强。于是他便宣布自己的称号是皇帝。但是国家很大,事情也很多,秦始皇每天要阅读大量奏章。秦时的文书是简,他一天要读100多斤奏章,读不完是不能休息的。一个人怎么也忙不过来。于是他就选派一些人来给他帮忙。其中在中央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哪些人?
  生: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师:三公要干些什么事呢?
  生: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管理全国的军事。御史大夫掌管重要文件,并监督百官。
  师:三公里面谁位置最高?
  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要注意,不是你们印象中的丞相。他们地位是平行的,都对皇帝负责,都由皇帝任免,互相监督,互不隶属。
  师:秦朝的疆域很大,在地方上又怎样进行管理呢?当时秦始皇的臣子们有两种观点,他们互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个群臣辩论的历史小短剧。
  生:进行表演(一派认为应该效仿西周时期的做法,实行分封制。一派认为应该推行郡县制)
  师:大家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你赞成那一派的观点?为什么?
  生:回答(如分封制产生了不好的结果。诸侯分裂割据,导致了长达500多年的混战局面——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郡县制,成功地加强了君主的权力等等。)
  师: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观点,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发展到40多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郡守、县令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他们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请同学们分析考虑一下,秦始皇推行上述这些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生:讨论后回答(如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巩固了全国的统一,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免。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互不统属,对皇帝负责。全国的一切大权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师:这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制度建立起封建的专制集权统治。什么是专制集权统治?它是我国封建社会自秦开创,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沿袭下来的政治体制。“专制”是指君主专制,皇帝独裁,造成皇权的绝对权威。“集权”是指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当中,即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而建立的中央对地方政区管辖的行政制度。(结合投影讲述)
  (投影)
  最高统治者:皇帝
  中央政府:三公
  地方政府:郡县
  师:秦始皇建立的这套专制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在中国XX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历代都基本上沿用了这套制度,并加以发展。
  师:秦始皇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巩固了统一。他很得意,于是就出去微服私访,想看看自己的大好河山。可他一路上遇到了不少麻烦,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请观赏短剧《秦始皇微服私访记》。
  生:进行表演(秦始皇车队进了以前韩国地界,路上行驶很慢还发生了堵车现象。因为韩国修了许多路障,不利于车辆通行。而且秦国车辆比较大,韩地的道路只能供韩地的两辆车并行。车队到了前楚国都城,城市很繁华。他们就出去逛街。但市集的商人不收秦钱,他们只能用身边的黄金。因为度量衡不统一,还和别人吵架。不久到了吴地的溧阳,秦始皇他们一进城就傻眼了,一句话也听不懂,写的字也不认识。秦始皇无奈发了一道诏书到溧阳县衙。县衙乱成一团,唯一认识秦文字的人到常州出差了)
  师:秦始皇微服私访短剧是虚构的,但当时秦朝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果这许多问题不解决,秦始皇的江山是坐不稳的。秦始皇后来想了什么办法?
  生:车同轨。秦始皇下令,拆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
  生:秦始皇下令,全国各地一律使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其它各国的旧货币如齐国的刀形币,赵国的铲形币,楚国的蚁鼻钱通通作废。后来历代的铜钱,都是仿照秦朝的样式。
  生:规定以原来秦国的度量衡制度作为统一使用的标准。这样一来,全国的尺寸、斗升、斤两都一样了。
  师:什么是度、量、衡呢?
  生:度,是计量长度;量,是计量容积;衡,是计量轻重。
  生:秦统一后,下令废除各国的文字,让丞相李斯负责整理出一种笔划比较简单的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使用。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划更为简单的隶书。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秦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和车同轨,起了什么作用?
  生:回答略
  师:小结,这些措施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和加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师:秦始皇统一六国和实行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但是,他的统治也有十分残暴的一面。焚书和坑儒两件事的发生,就是他进行残暴统治的两个事例。公元前2XX年,秦始皇下令把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的书,统统烧毁。只许保留医药、卜巫(预测吉凶)、种树的书不烧。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事件。在焚书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XX年,有一些儒生在背后骂秦始皇贪权专断,滥施刑罚。秦始皇听说后十分生气,派御史大夫进行追查并下令把抓来的460个儒生先打得遍体鳞伤,然后在咸阳城外挖个大坑,把他们全都活埋了。这就是历史上的“坑儒”事件。
  现在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焚书坑儒产生了什么后果?生:回答
  师:强调指出,秦始皇的目的是想通过这种作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采取的手段极其粗暴野蛮,以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箝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损失,应予以批判。
  师:在秦朝时,我国的边疆还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越族和匈奴族情况。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为统一南方,派屠睢率50万大军攻打南越。秦军的进攻,遭到了当地越人的反抗,秦军三年不解甲,不弛弩。为解决军粮运输问题,秦始皇命令当时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史禄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
  秦始皇在发兵攻打南方越族的同时又北击匈奴,命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以黄河为塞,临河筑44县城,迁徙内地人到那里耕田戍守。为巩固统一局面,预防匈奴南下,秦始皇征发大量民工,将原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向东西续修,筑起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指《秦长城图》,明示长城两端点)全长1万多华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五、小结 1 秦始皇是怎样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由学生结合板书进行)
  2 打出投影,集体朗读歌谣
  秦始皇统六国丞相太尉和御史
  废分封立郡县管人民收赋税
  车同轨书同文统货币隶书行
  西临洮东辽东建长城长万里
  六、布置作业:
  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描写的秦王雄姿勃勃何等威武,你又是怎样看待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的呢?
  以“我看秦始皇”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设计采用了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探究式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动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和表演历史剧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历史情境,思考并表达各自的见解。
  在解决“中央集权制”这个难点问题时,教师通过安排学生表演历史剧引导学生分析西周的分封制是否能适应秦朝的历史条件,从而得出中央集权制的含义和历史意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课前准备和课后活动,使课堂教学获得了双向延伸,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一、 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下列水利工程在统一后的秦疆域内的有 (   )
  ①都江堰     ②郑国渠      ③灵渠      ④鸿沟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 填空题
  1.秦长城西起_________,东到_________ ,用来抵御_________。这就是举世文明的_________。
  2.公元前_________年,秦王_________灭六国,统一全国。
  参考答案:
  一、1.d  2.d
  二、1.临洮 辽东 匈奴 万里长城  2.221 赢政
活动主题
  我看秦始皇。
  活动目标
  学会多途径搜集历史信息,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逐步提高他们的书面和言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从教科书、课外读物及影视作品中收集有关秦始皇的资料。
  活动过程
  1、提供资料。教师客观地介绍秦始皇的生平事迹,开出相关阅读书目,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影视作品。
  2、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
  3、组织一次“小论文答辩会”,可采取教师点将和学生自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上台宣读自己的小论文,宣读者应回答台下学生的有关问题。
  4、教师对此次活动作出当堂评价。
  5、出一期黑板报或墙报,选一些写得较好的小论文刊登。有条件的学校可推荐给校报、校刊发表。
  活动总结
  教师对此次活动作书面总结,明确得失及其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七年级历史   郡县   秦国   秦王   郡县制   措施   秦朝   长城   丞相   皇帝   教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