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教案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 的遗存
【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 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 价值和意义。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大汶口墓葬所反 映的社会情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入:(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 近历史与现实距离)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二、新课讲授
(一)河姆渡遗址
1.该遗址是何地发现 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
2.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
3.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
4.指导学生阅 读p12史 海拾贝。
5. 过渡: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我们一起走进半坡遗址去看一看。
(二)半坡遗址
1.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 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 渡原始居 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 样的现象?”
2.观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
3. 你能根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
  (三)大汶口遗址
在山东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时候,出现了一处更先进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即大汶口遗址。
现在请大家看看书,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其同点?各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四)课堂小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以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为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五)学习活动与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后记】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七年级历史   农耕   原始   文化   墓葬   遗存   小字   遗址   起源   居民   能力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