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七上27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2、采用读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  

多角度解读课文和品味语言;  

情感与价值:  

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材分析:   

《走一步  再走一步》是一篇通俗易懂但又耐人寻味的美文,讲的是作者小时侯一次在  

小悬崖上的遇险经历。从这次经历中,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并且这道理成了他以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同时,这篇文章在结构线索、起伏照应、心理刻画等方面都非常有特点,语言简练流畅、含蓄委婉。因此,教学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正体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讲述的人生哲理。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到一些写作技巧。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学习上的,家庭中的与人相处时的……,面对这些,你怎么办呢?其实,在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需注意的:训诫(jiè) 迂回(yū) 啜泣(chuò) 纳罕(hăn)
         头晕目眩(yūn) 颤抖(chān) 
<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字词积累> 
三、默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1、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 
2、 故事发生的时间? 
3、 爬崖的孩子有几个?有名字的是谁? 
4、 那座悬崖有多高?石架有多高? 
5、 孩子们为什么去爬悬崖? 
6、 “我”为什么不下来? 
7、 “我”最后是怎样下来的? 
    <本环节的设计所针对的是我所授课的初一学生,听课、读书注意力不够集中,效率差的问题。同时也为复述课文作准备。> 
四、复述故事情节: 
    复述时将全文分为两部分:①冒险。②脱险。 
    要求:①尽量完整。②详细得当。③生动具体。 
    在复述过程中由多个学生重复复述,要求逐渐提高。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体会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详略安排,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及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及故事情节的前后铺垫、呼应。 
    <本环节的设计的目的是多方面的:1、进行口语训练。2、引导学生体会记叙文写作的特点。3、熟悉文章内容,为研讨主旨作准备。本环节参与复述的学生有限,其他学生可通过听复述和找毛病,作补充的方式来参与> 
五、主旨研讨: 
①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②“我”在走下仅几米高的悬崖后,为什么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 
③结合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④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在主旨研讨上,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独特的意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理解文章主,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一、 再读课文,赏析文中的精彩语言。 
    文中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到精彩?为什么? 
    <本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语言感悟力> 
二、 多角度阅读,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 
1、讨论: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最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对于复杂人物,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2、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学会
多的从一篇文章中获得知识和感悟。> 
三、讨论:你在生活中曾遇到什么困难?当时你怎样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这个环节主要是强调文章主旨以及学以至用> 
四、补充阅读:读课后汪国真的小诗,谈谈你的理解、感悟。
<本环节是扩展阅读> 
五、作业:小作文: 
由生活中的一个小事得到一个经验,感悟一条哲理,你有这样
经历吗?写一写你的故事。 

反思:
本课完成较好的任务: 
1、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2、对记叙文六要素及记叙顺序的强调。 
3、精彩赏析环节学生参与性强,思维灵活活动。 
4、本课中对学生口语训练基本到位。 
5、拓展题确实使学生得到开拓。 
出现的缺点和问题: 
1、复述环节参与学生有限,而且复述中总有遗漏。 
2、在课时安排把握上比较困难,由于学生积极性太高,在两课时
   内完不成任务。 
3、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把握不够深刻、准确。 
4、拓展作业很受学生语言和写作水平的限制,不够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教案   语文   初中语文   七年级语文   记叙文   主旨   课文   课时   文中   悬崖   环节   困难   语言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