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北京教学反思

再见了,北京教学反思
 《再见了,北京》是根据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有关材料改写的。课文从“圣火熄灭”和“人们狂欢”的这两个方面来表达了人们心中无尽的留恋与不舍。这篇课文可以说是与时俱进,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很难理解。
  在上课之前,由于是一篇新课文,所以我反复读了几遍。我发现这篇课文还是比较难读,特别是一些孩子接触比较少的词语,如“帷幕、舷梯、仿佛、卓越”等。课前我就让孩子进行预习,。所以,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认读词语,朗读课文的过程我觉得还是比较顺利的,大部分孩子基本能够读出来。
  在学习第二课时,我抓住了“无尽的留恋与不舍”这根情感主线,让学生围绕这个展开学习,反复的练习朗读。但由于课容量比较大,学生没有直接感受,词句理解难度比较大,所以课文许多地方也只能意会而已,不可能说明白,也说不明白。对于这一类的课文,我觉得还是需要运用多媒体直接再现当时的情景,这样无须教师多讲,学生也基本能够理解,既省时省力,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再见了,北京》教学反思
《再见了,北京》是根据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有关材料改写的。课文选取了圣火熄灭和人们狂欢的这两个特写镜头来表现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唤醒留在我们心中的“北京记忆”。课文简短优美,画面感强,情感充盈。从全文看留念与不舍贯穿其中,“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蕴含其中。总而言之,这篇课文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
  课文中生字新词较多,如“帷幕、舷梯、深情回望、卓越、感染”等,许多句子也很难读通。我在教授第一课时时并不顺畅,生字读了一遍又一遍,我不吝时间地正音,反复读。但是课文却没有读多少,以致学生读破句的很多,读错字的也比较多。但通过一节课扎实地攻破字词关,以及课后学生再次查阅资料,后面的课文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我觉得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应扣紧语言文字,结合图片资料、音像资料,来还原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时的情景,训练学生的语感。第二课时一开始,我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引领学生:这里是第29届奥林匹克主办城市中国北京,这里是见证了16天拼搏奇迹的荣耀之城,奥运北京。从奥运的圣火在北京的夜空绽放的那一刻起,16天里我们享受了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无数奇迹与无尽的惊喜。当神圣的奥林匹克会旗与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同高高飘扬,13亿中国人用真诚与热情为奥林匹克运动点燃了灿烂的中国红。今晚奥运的北京将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书写崭新的历史、书写快乐的回忆、书写最美的祝福。让我们携手并肩,一起走完这段珍贵的时间,让我们再次用最美的笑容和热烈的掌声为北京的奥运故事划上完美的句点。然后准备了些课件:鸟巢、水立方、五环旗、火花四起的北京、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激动人心的领奖台、手拉手视频。还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深情回望、无尽的留恋与不舍……那时候学生上课很有激情,读起书来也特别起劲。通过读、品、再读,让全班同学基本意会,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无法顾及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学生应该还在半知半解中吧。
  教完新课文《再见了,北京!》,老师们思考得很深,纷纷反映孩子们的表现达不到预期目标。而我,也有着对这样的困惑。此类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落实到什么程度,要学习些什么,是我们应该无法回避的。
  在思考中,我查阅了很多关于《再见了,北京!》的反思,在老师们的思考中,我越发觉得明朗,其中于永正老师的一句话很清晰地概括了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开这门课,应该着眼于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掌握好语言这门工具。语言是基础的基础,所以语文的工具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我想,学会运用,是我应该交给学生的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教案   语文   小学语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   北京   奥林匹克   舷梯   闭幕式   课文   课时   北京奥运会   奥运   孩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