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六年级上册:02课 社区即景

[分析]社区即景

一、教材社区即景分析
社区即景是一个新的居家概念,是指人们在一定范围内聚居的区域,在孩子的成长岁月中,社区就是哺育他们成长的摇篮。社区即景这儿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每一条小路,每一个角落,社区即景均在他们成长体察之中渐渐孕育出深厚的情感。伙伴的欢声笑语,邻里长辈的嘱托……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给社区即景他们留下至深的记忆。
《社区即景》这一课目,正是以学生这一情感基础为依据进行的编写,学生来自各自不同的社区环境,因而对于本课学习的展开及知识内容的综合拓展,自然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教材在第一版面安排了较多的社区风情图片,以此牵引学生对自己社区生活的回忆。图片分别从社区中的人物活动(如:打腰鼓的老奶奶、下棋的人们等)与社区景物(如超市一角、小报亭等)两方面来呈现,以此来暗示学生的注意力方向,提供记忆的线索,通过这一系列的图片欣赏,为本课教学活动的展开,积累丰富的形象储备。
欣赏图片的后面,教材选取了两张较为大而繁杂的图片,且在图片中裁切了其中的某一部分,置于图片旁边,而这一部分正是这两张大而繁杂的图片中最为重要的焦点。教材以此暗示在生活中要善于去捕捉最重要的部分,形成自己的视觉的焦点,只有这样,画面才能确立自己的中心,才能把最生动感人的一面刻画出来。意在培养学生的选景构图的能力。 社区即景
本单元课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重点描绘社区景色,“活动二”主要是描绘社区的人物与活动。两个活动,教材均选取了四张学生作业,作业基本上采用钢笔与彩色铅笔等硬笔工具来作画,用意是让学生在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与造型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空间表现的意识。教材在活动一的学生作业中,裁取了其中的灶与锅的部分,用两幅小图作了不同的描绘,第一幅采用平涂的方法处理,另一幅就色彩的深浅、用笔的轻重、线条的组织、明与暗的对比等多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使画面更加明确突出。通过比较,相信学生能够领悟到许多新的技法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本课学习还应在学生相互的交流表达与描绘中,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与公民道德意识的教育,做一个优秀的社区公民。

二、教学目标
加强观察,引导记忆,提高学生绘画的取景构图及观察能力。
充实学生的形色知识与造型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描绘能力。
了解社区的基本功能及相关的人文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爱护环境、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增强公民道德意识。

三、教学思路
本课围绕“社区”这个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主题,将表现性绘画融入到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中来,教师可根据当地的人文条件和自己的理解灵活地处理教材。
活动一:重在让学生认识、了解社区的性质、功能。在学生深入观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有意识、有主题地表现社区生活,教学可作如下安排: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引导工作——学生讨论——获得认知——表现创造——交流欣赏。
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本社区或外社区的一些文字或图片资料,在上课时,首先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社区”主题的信息交流,丰富学生的知识,延续学生的信息交流的氛围,随后教师可以将话题引到“我与社区”的内容上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社区中的生活体验。学生对社区的印象是琐碎的、无意识的,怎样唤起学生对社区印象中最深刻的景物回忆,并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是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可通过录像片断或图片来展示观察,让学生有亲临现场的感受,提供搜索的思路,唤起记忆,从而获得美感,捕捉社区景色的最动人之处。绘画中的用笔用色的表现技巧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利用同一画面内容、不同表现效果的多幅作品供学生分析、讨论,通过辨析,使学生获得有关线条、色彩、明暗等绘画语言在绘画表现中对表现效果所起的作用的认识。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尝试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学生作业之后,可将学生作品集中展示,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社区景色、自己的作品,从中渗透评价。
活动二是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相关的人物与活动,情节更为生动。教学可作如下安排:欣赏感受——分析评选——提供指导——创作表现——交流欣赏。
教师可利用视频展示台展示社区中人们生活场景与活动的特写图片,通过欣赏,唤起学生的记忆,并引导学生回忆,讲述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人或者事,为后面的表现作铺垫,并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cai课件出示表现社区人或事的儿童画作品,利用cai课件与学生互动,通过课件画面中人和物的选择,人和物的位置及大小的不同组合构图,出现不同形象组合的画面,让学生思考绘画表现中人和物的位置,面积大小的表现要点,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给予必要而具体的技术指导。教学的评价,应是随机融合在动态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在绘画中的表现性。

四、教学选择
1.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可采用分组合作、共同讨论研究、统一构图、分块完成的方式进行,也可采用集体讨论、共同体验、师生互动、独立完成的方式展开。
2.学生在表现描绘时。,可采用多种硬笔工具组合选用,也可硬笔与软笔配合表现。

五、教学建议
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自己的社区景色与社区活动的相关图片或照片,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展示,也可通过个人的具体描述来展现,增进对社区的了解。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录制一段题为《社区的一天》的短片,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生活的各类场景为背景来记录一天中人们的生活,这样更亲切,更能全面地引导学生搜索描绘的视点,确立表现的主题。
为了解决学生在画面中中心不突出的问题,教师可在课前收集一些在构图取景上不成功的照片,处理成课件,并在课件中设计一个《找焦点》的游戏,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
在授课中,教师可出示一张平涂的范画,在简单分析其事物的前后遮挡关系和远近、上下位置关系后,可边描述边示范将这张平涂作品修改成色彩有深浅冷暖对比、线条有疏密粗细对比、造型有明暗对比、用笔有轻重变化的新画面,使学生领会到如何对事物更加深入具体地描绘,帮助学生提高绘画的表现能力,增强空间意识。
社区就是自己生活的家园,它不分贵贱,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诱发出学生对自己社区的淳朴情愫,避免不好的攀比享乐思想。

[教案]陈适、潘勇老师的教案

课目

第2课社区即景(活动一)

年级

6年级上册

执教

陈适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课前调查

收集信息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社区生活、社区景色的图片和照片。预选一至两张准备介绍其来历及背景故事。

图片和照片

欣赏影片

认识领悟

1.设疑导入。老师这几天闲暇时玩起了dv机,拍了许多我们身边的生活,这使我觉得原来美是无处不在的,它离我们是那么那么地近。看过之后,你们会觉得很是亲切,也许还会引起你许多的记忆呢!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1

2.感受社区之美。

a.欣赏时,教师适时进行解说描绘,唤起学生对社区的审美感受,让学生找到社区之美。

b.分类列出休闲、饮食、文化、体育、交通等各类社区环境,清晰学生的思维路线,同时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社区。

图片、录像资料

信息汇总

分享交流

1.分组展示。

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收集的社区照片、图片。请你们把它们放到你们小组的展板上,让伙伴们一起分享好吗? (组内交流讨论)

2.自我推荐。

这些照片可真美,他们一定有让你感动的地方,一定有他们自己的来历和故事。谁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资料,介绍你的照片呢? (每组请1—2位同学为代表,推荐、介绍自己的照片和图片)

3.巡回观看。

看来同学们带来的资料还真丰富,你们想去其他组参观吗?

(以组为单位巡回参观、讨论)

4.信息反馈。

说一说最让你感动、让你记忆深刻的社区情景是什么?

展示投影仪

师生互动

分析比较

解决问题

1.构图取景。

利用课件开展“找焦点”的游戏。

老师这里有一张空泛的图片,谁能够移动课件中的取景框,帮我找到最适合的视觉焦点。 (一幅图可能有几个视觉焦点。)

2.绘画语言的表现指导。

(1)同学们,我这里有两张作品,你们说一说,哪一张作品更好,为什么? (两张作品:一张画只是简单的平涂;另一张进行深入刻画,有明显的对比。)

(2)那么我们一起来改一改怎么样?

教师动手演示,将简单平涂的画修改加工,并进行适当的讲解,主要从以下几方面:

a.色彩。 (冷暖) h.明暗。 (深浅)

c.空间。 (前后) d.线条。(轻重)

课件

自主表现

展现自我

作业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社区风景画。

步骤: (1)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构图。 (2)将构图平均分为6份,小组成员每人一份。 (3)同学们独立完成自己的塑造、表现。(4)重新拼合。

课件

交流评价

自主反思

利用学生作品在学校或社区橱窗主办一次“社区是我家,大家都爱它”的宣传展览。

自评,自己对自己塑造部分的满意程度及感想。

互评,在互相尊重、相互包容的前提下为别人提出建议。

师评,根据学生分工合作的情况及作品情况做出合理的评价。

 

课后拓展

学习延伸

1.想一想,你理想中的社区是什么样子?

2.欣赏新人类社区设计图。

课件

课堂小结

社区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学习、生活的大空间,是一个小社会,更是一个亲密的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优秀的社区公民吧。

 

课目

第2课社区即景(活动二)

年级

6年级上册

执教

潘勇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社区活动的照片、资料,以及本社区的一些宝贵文化遗产的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学习回顾

导入新课

承:教师对上一课时的学习略作回顾小结。

导:1.我们的社区,有优美的自然景色,有繁华的商业景观,有高耸入云的楼房,这些在上一节课都互相介绍过,也都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去描绘过。那么,除了这些,我们的社区里还有别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2.学生回答,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总结归纳,导人正题:社区里有生活着的人们,时有发生的社区新鲜事儿,还有丰富多彩、热闹非凡、健康向上的社区活动。

 

创设情境

欣赏感受

看:1.通过cai课件出示一些社区人们工作、学习、休息、休闲娱乐的特写照片,以及社区活动(如运动会、游艺会、联欢、集体募捐等)的场景、录像。2.引导学生观看,唤起学生对自己社区的相关情形的记忆,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cai课件图片资料、录像

资料

引发交流

分析评述

说:1.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之间自主交流,说说在自己心中社区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或新鲜事。 (注意从正面去引导,避免社区不良事情的负面影响。)2.学生以单个讲述、分小组讲述的形式进行交流,教师进行恰当的引导和点评,为后面的表现作铺垫,并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提供指导

深入体会

论:1.将一些构图取景不成功、中心不明确的社区人或事的照片,利用cai课件,与学生互动。解决在画面中怎样安排人和物的位置、面积的大小、怎样传达自己意图的问题。

(1)学生上台参与,利用cai课件进行人和物的选择,位置及大小的变化,组合出不同感觉的组合画面。 (如同拼图游戏,例:社区的健身场,有很多人在健身、休闲,但不可能都画下来,只有有目的地取舍、组合,才能画出一幅出色的画来。) (2)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适当的技术指导,学生能很直观地感受到绘画中人和物的位置、面积的大小的表现要点、方法。

2.继续使用上一节课的cai课件,对两张范画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事物深入具体地描绘的能力,提高表现能力和空间意识。

(1)学生对两幅画进行对比分析、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归纳,将感受升华为理论技法。

cai课件图片资料

cai课件图片资料

尝试体验

创作表现

画:1.通过前面的感受、交流、体会,学生开始尝试着创作。作业要求:尝试画一画,在你心中社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或新鲜的事。

2.利用cai课件播放一些欢快的乐曲,渲染气氛,激发灵感。

3.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创作,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cai课件

交流欣赏

评价总结

评:1.自评:学生给自己这幅画、这堂课打个分,回顾一下这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进行,教师巡视并收集个别信息。2.互评: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进行交换评价,并选出1 2幅最优秀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师评。3.师评:以展出的作品为主,教师巡视所看到的其他有代表性的作品为辅,进行师评,侧重于学生在绘画中的构图、表现能力。

视频展示台

拓展延伸

拓:1.现在,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社区的建设也是马不停蹄。在我们的社区里,是否有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是否得到了保护?社区里的人们对它们的爱护、维护怎样?2.cai课件展示一份社区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书,简要指导学生怎么做调查报告。3.课后做一份关于社区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详细记录社区文化遗产的资料,社区的保护措施,遗产的损坏情况,以及我们保护宝贵文化遗产的行动情况。

cai课件

[资料]图片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教案   美术   小学美术   即景   组合   社区   构图   上册   课件   教师   作品   学生   资料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