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吓是一种夺爱行为

“快吃饭,不然我就把巧虎的电视给关掉!”
   “你要乖,要不我就不带你去公园玩!”
   “你要是再这么哭闹,我再也不会让你去超市了!”
    ……
    不想问大家,有没有和孩子说过这样的话。我是想问:有谁,没有对孩子这样说过?
    这是我们大家都爱用的一招:恐吓。
    不如此,我们实在拿顽劣不堪的孩子没招。
    但是,我们可能是在花高价买暂时的安宁,花巨款买得的只是一根稻草。
    恐吓之所以能有效果,是因为恐吓的内容中总是有剥夺。对孩子的剥夺越严重,恐吓就越“有效”。
    而孩子最怕被剥夺的是什么呢?最爱的。
    为了保全自己的最爱,孩子一次次地退让,内心积累越来越多的愤懑和不满。而这些愤懑和不满,终究会在某一个时机,“炸”出来。将亲子关系炸坏,更会让孩子对他人失去信任和安全感。
    所以,想让我们的孩子更乖、更懂事,先从不恐吓开始。
    可是,孩子不听话,一直瞎折腾,不恐吓恐吓,又能怎么办?
一、让他(她)承受自然后果。
    我一直搞不清楚立界限与恐吓、惩罚之间有什么不同。所以,我只能这样区分:我要孩子承担的    后果,和他的前一个行为有关吗?有关,就是承担自然后果,无关,就是恐吓或者惩罚。比如:
    不吃饭,应该承受的后果是——饿。和看不看电视无关。
    不去公园玩,原因应该是——不遵守安全规则。要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而不是锁在家里不出去。
二、孩子无法承担的后果,想办法取得合作和理解。
     确实,有一些后果我们舍不得让孩子承担。比如:天冷了,我们要给孩子加衣服,但孩子不肯。我们舍不得孩子受冻,更害怕孩子感冒生病。比如:孩子非要骑一辆他骑不了的大车子,我们劝过孩子了,但他不听。我们舍不得让他摔伤;孩子想吃上火的零食,吃多了让孩子咳嗽,我们舍不得。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想办法取得孩子的合作和理解。前提是我们得理解孩子。
    关于添衣,用不着喋喋不休,也不必恐吓,可以告诉孩子:妈 妈担心你太冷,想关心你,要是感冒就得吃药,这样可麻烦了。
    关于小小人儿非要骑大车,可以理解孩子:你想骑这辆大车试试,但车确实太高了,让妈 妈帮帮你。
    我家**很爱用刀,我就每次都抱他起来:我们一起来切菜吧……
    他还很爱吃薯片,我说:**,妈 妈知道你爱吃薯片,但是吃得太多了会咳嗽的,现在妈 妈只能给你两片。行吗?持久之后,我发现他想吃哪个零食,经常会问:妈 妈,我可以吃这个吗?吃完一片,他又过来问:妈 妈我还可以吃一片吗?大部分时间里,不同意他便做罢了。
三、给孩子立界限和亮底限。
    我经常会给孩子亮出我最后的底限:你这样敲这个玩具实在太吵了,请你停止,如果我数1-5下你还没停,我一定会强行收掉它!
    “你昨天把没喝完的牛奶倒在地板上,那明天你不能喝牛奶。哭闹也没用。后天才能喝。”然后我坚决执行。
    无一例外地,当我们采取上述的措施时,孩子会有反应——哭闹。希望达到他们的目的。哭闹的时候,应该回应的是爱——因为哭闹就是因为有需求没满足,要玩具、要零食的需求,归要到底是爱的需求。我曾经领悟出一个办法,孩子哭闹的时候,“来,今天不打算给你买这个玩具,不过你来,让妈 妈抱抱你”。用爱来取代孩子提的不合理要求,我觉得很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教案   幼儿教育   育儿观念   愤懑   大车   界限   零食   后果   确实   最爱   需求   玩具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