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二课蓝色的雅德朗 教案

第二课蓝色的雅德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蓝色的雅德朗》,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2、了解歌曲是以6/8拍的韵律以及旋律的重复,波音的运用等手法表达怀乡之情。
3、要求以真挚的情感,连贯圆润的演唱创造歌曲的意境和气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本首南斯拉夫民歌的特点。
2、波音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歌曲音带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c   2/4
1  2  3  4 5 — i  5. 6  3. 5  4  3  2 1 — 
同学  们     好,  您 好   您 好   潘老 师 您   好。
老师弹琴,与学生问好 学生起立与老师问好
老师示范演唱 学生演唱 演唱时注意口型,声音要求和谐,演唱要很轻松。
(二)、认识拍号
(1) 复习拍号,指出它的含义
2/4拍 、3/4拍 、4/4拍 、
(2) 认识新的拍号6/8拍
含义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6拍
(3)节奏举例 ?︱ ? ︱
(4)视唱练习 :
123 217 6 5 5 ? 123 217 7?1? 123 217 6 5 5? 123 217 1? 105
(5)波音记号的唱法:
 举例:2 波音 232     6 波音 676
(三) 学唱歌曲:
1、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南斯拉夫的歌曲。
2、初听音乐。你从这首歌曲中听到哪些内容?
3、复听。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再次复听。随着音乐找、听高低声部,聆听两声部的效果。
5、用“lu”哼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6、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7、念歌词,体会情感,
8、唱歌词,随琴一起。
9、歌曲内容简介:
雅德朗(亚的里亚海)马力扬(亚的里亚海滨的山)斯普利特(亚的里亚海滨城市)第一部分流动起伏的旋律线条,使人置身于微风轻拂的大海之滨第二部分合唱显得十分优美和谐,明亮清澈2/4拍的一般较为鲜明有力,棱角清楚。6/8拍的一般较为流畅圆润,带有摇曳感。 学生演唱 歌曲中运用了波音,使曲调委婉细腻,迤俪华美,使歌曲具有独特风格,而且有助于情感的升华
10、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四)、总结、下课。
第二课  蓝色的雅德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填旋律的练习,培养鉴别旋律流畅与否的能力和初步的额音乐创造能力。
2、通过乐曲的欣赏,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学生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填入的旋律比较流畅。
2、在欣赏乐曲时能够感受音乐形象。
三、教学准备:
音带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练声
1=f  2/4
56 50 56 50 56 54 32 1︱
lalala  lalala  lalalala lalala
1=c  4/4
1 76 5 - 6 54 3 - 5 43 2- 4 32 1-
老师示范演唱
学生演唱 ,演唱时注意口型,声音要求和谐,演唱要很轻松。
(三)、复习歌曲
1、复习歌谱
2、复习歌曲:要求以真挚的情感、连贯圆润的演唱创造歌曲的意境和气氛
3、请同学演唱
(四)、填上适当的旋律:
1=c  3/4
1 2 3 5-3 6?1 76 5-- ( ) ( ) ( ) ( )
老师带领学生演唱前一部分,后面的老师随口创作几条,给学生一个了解交流。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指导。
相互交流,注意旋律的流畅。
(五)、欣赏
1、 导入: 
莫扎特生平简介:
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被世人誉为“音乐神童”,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为了摆脱大主教的控制和宫廷乐师的屈辱生活,使自己成为自由的艺术家,他奋斗了25年后终于迁居到维也纳,但是自由后接踵而来的是贫困,生活的磨难过早的使他离开了人间,下葬的哪天,妻子卧床不起,送葬得人早早的就离去,以致一代音乐宗师被淹没在公墓中,后人无法去 寻觅凭吊。生活悲惨,但是音乐却充满了阳光,称他为“音乐中永恒的阳光。
2、初听音乐《渴望春天》并与《蓝色的雅得朗》作对比 歌曲采用6/8,旋律优美抒情
3、欣赏《土耳其进行曲》:
分析b a c 三段的区别聆听各段乐曲的特点
a 明朗雄壮,小号吹奏的特色配以模仿小军鼓声的伴奏音型,增强了乐曲的进行曲特点。这段音乐在全曲中出现了,对决定乐曲的风格起着重要作用。
b 主旋律轻快、活泼,如同笛子的吹奏,低声部保持着进行曲的节奏。
c 比a旋律更为优美轻盈流畅。尾声的音乐威武雄壮,像是神气的十足的土耳其士兵在军乐声中的列队行进。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  第三课时  《渴望春天》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4、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欣赏感受歌曲的明朗、愉快地情绪。
2、  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赏童声合唱:《渴望春天》
初步熟悉旋律,熟悉音乐,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2、展开: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莫扎特所作的。关于他,同学们早就充满了好奇,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学生发言,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查阅资料。
3、复听《渴望春天》两遍。
 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作品的体裁1男声合唱2童声合唱3女声合唱 
b、作品的情绪1热烈激动2明朗愉快3低沉忧伤 
c、歌曲的拍号1、3/4  2、6/8  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遍带着问题听音乐,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
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最后一题同桌互答师再总结。
请全体学生参与思考,避免音乐课成为特长生的课堂的现象。
(二)、学习作品的风格
 1、教师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弹奏《渴望春天》,让学生仔细聆听老师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
 2、学生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体会对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边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意律动。
(三)、深入了解作品
 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
 师: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学习作品的结构
 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
 学生边听歌曲,边思考:歌曲分几句,有没有重复句?请生边听边用手指出重复句的出现,并在师的帮助下写出结构图式:a+a1+b+a2
 (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使学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结构后,能模仿创作。)
(五)、介绍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为摆脱大主教的控制而斗争,悲惨的生活,乐观的精神,创作出许多美好的作品。
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等种种坎坷,特别是到了后来和大主教发生冲突以致决裂……
 (学生认真听故事,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要求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缅怀一代音乐大师。使学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并对这位坚强乐观的大师肃然起敬,对他的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六)、拓展
 尝试创作a+a1+b+a2结构的小短歌,巩固所学知识
 请学生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根据《渴望春天》,尝试进行旋律的创作。
要求注意:
1.词曲风格要统一。
2.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结构。
3.最后要有结束感。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师巡视指导,亦可学生哼唱,教师帮助记谱。完成后各组唱唱,共同评议,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通过创作实践打破了作曲的神秘感,巩固会用所学知识,同时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七)、总结、下课。
第二课  第四课时  《土耳其进行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音乐 的情绪。
2、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感受作品的情绪。
2、听辨乐曲的结构。
三、教学准备:
乐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音乐大师莫扎特的作品《渴望春天》,今天,我们将继续欣赏他的另一部作品《土耳其进行曲》。先请一位同学们介绍一下莫扎特的生平事迹。
(二)、介绍作曲家:莫扎特
(1756—1791) 奥地利做曲家。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四岁时跟父亲学弹钢琴。五岁时,便能创作各种小曲。六岁时,开始练习小提琴,竟能于大人一七演奏三重奏。超人的天赋,加上刻苦的学习.七岁时,到德国南方各城市演出,后又到巴黎、伦敦,轰动了欧洲,背赞为“童”。后因生活的贫困,积劳成疾,他仅活了35岁,但留给后世的作品多达千余部。
(三)、欣赏《土耳其进行曲》
1 、乐曲简介:
《土耳其进行曲》是莫扎特所作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乐曲具有土耳其风格和进行曲节奏,所以被冠名为《土耳其进行曲》。乐曲为回旋曲式,但一开始出现的旋律不是主部而是插部,尾声的音乐威武雄壮,像是神奇十足的土耳其士兵在军乐声中列队行进。
2、 问题:你能听出这首曲子表达了哪些情绪?
(第一遍)
3、板书:选出正确的情绪。(轻快、活泼、精巧的;明朗雄壮的;优美、轻盈、流畅的;威武雄壮的;)
4、欣赏主题音乐,了解音乐的各种情绪和内容。
a、明朗雄壮的;(主题略)——仿佛军号的吹奏,配以模仿小军鼓的伴奏型,显得明朗雄壮。
b、轻快、活泼、精巧的;(主题略)——优美而带有舞蹈性。
c、优美、轻盈、 流畅的;(主题略)——起着对比和连接音乐的作用。
d、威武雄壮的 ;(主题略)——就象是一支军队在军乐队的伴奏下,神气实足第在队列进行。
5、听音乐,说出音乐表现的情绪和内容?
(第二遍)
6、要求:
1、欣赏全曲,根据乐曲的内容,感受和对比乐曲的情绪。
2、a,b,c三个段落在乐曲中各出现了几次?它们出现的顺序是                                
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思考一下,这么丰富、变化的情绪在音乐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呢?
提示:通过音乐片段的演示来启示。
讲解:用不同的力度——强、弱
还可以通过速度——快、慢来表现的。
(四)、总结、下课。
第二课  第五课时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品质。
3、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及附点音符的演唱。
三、教学准备:
 录音机 磁带  图形谱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歌曲《嘀哩,嘀哩》
师:伴着一首非常欢快的歌曲开始了我们今天的音乐课,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欣赏一下。
(二)、聆听《我爱米兰》
1、初听:
师:请同学们认真聆听,想一想,你从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呢?(播放音乐)
生1:感受到老师的爱。
生2、感受到老师深情的爱。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首歌曲以米兰花来比喻老师,颂扬了教师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同学们通过听这首歌曲,感受到老师深情的爱,现在你们想不想再感受、体验一下这种深情的爱呢?
生:想。
师:(再放歌曲音乐)。
师:这首歌曲就听到这里,请同学们坐好。是啊,老师的爱是深情的爱,是无私的爱,老师为了同学们,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用辛勤的汗水,培育着新的一代,那么,在今天的音乐课上你们想不想用歌声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呢?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三)、学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录音范唱。
师:请同学们听一下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朗诵歌词。
师:这首歌曲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尊敬、热爱之情,那么谁能用这种感情朗诵一下歌词呢?
师:(找三名同学,以歌曲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伴奏)
3、学唱曲谱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曲谱。
4、全班同学用“mu”音模唱。(三名同学朗诵)
5、随琴填唱歌词。
6、完整演唱。
7、找一名同学领唱,全班齐唱。
(四)、深化主题
师:歌曲学完了,同学们唱着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呢?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呢?
生1、唱着这首歌,我想到了夜已经很深了,而老师您却在灯下为我们不知疲倦地批改作业,我感觉老师真的很好。
生2、唱了这首歌,我想到了老师为我们放弃了一个个休假日,为我们批改作业,我觉得老师真辛苦。
生3、老师您就像红烛一样,无私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想在这里说:老师您真伟大。
生4、我想说赐于我生命的是父母,可培育我成长的是您敬爱的老师。
生5、我想对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
师:同学们,听到你们对老师的赞美,老师很感动,这是你们对老师工作鼓励,我代表老师谢谢你们(师鞠躬感谢)。
生:鼓掌。
(五)、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要和同学们说再见的时候了,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都能尊师、爱师。现在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音乐伴奏《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教案   音乐   小学音乐   莫扎特   土耳其   下册   乐曲   旋律   情绪   春天   蓝色   老师   学生   歌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