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第四章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目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二)知识与能力:
1、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2、说明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说明影响山区修建公路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并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重点:
理解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配乐图片幻灯,峨眉山、恒山、衡山、华山、黄山、九华山、普陀山、嵩山、富士山等。以上的秀丽山川都是各地出名的风景名胜区,产生过多少脍炙人口的传说。而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山岳是怎样形成的呢?
回答:根据前课所述,地质作用,特别是内力作用。
但地质作用也有很多种,我们看到各山形态不一,其实也就告诉我们影响他们形态的因素各不相同。我们知道,山岳形成中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下面我们依据影响山岳形成的不同内力作用类别,按成因把山岳分类。
    
喜马拉雅山、华山、富士山
这三座山刚好对应着这三个类别
请同学们来连线
学生进行分类
下面我们对这三种山岳逐一研究
褶皱山
褶皱山的形成与褶皱有关
那么,褶皱又是什么呢?
观看褶皱形成演示及说明
请大家观察同样有褶皱形成的山又有什么不同呢?
褶皱也可以分类
背斜和向斜分别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呢?
学生回答:背斜 山,向斜 谷
是吗?大家看这里
 
甲乙分别是什么地形?又是什么地质构造呢?
学生回答:甲 山,向斜;乙 谷,背斜
让我们看看原因吧。观看视频,学生回答:背斜顶部受到张力的影响。容易被侵蚀。向斜的槽部到挤压力的影响。不容易被侵蚀。
下面大家看着两幅图的对比,假如你上某个地方考察,你如何分辨这个地方的地质构造呢?
学生回答后总结讲述:背斜从中心到两翼岩层是从老到新;向斜从中心到两翼岩层是从新到老。这一规律给我们分辨背斜和向斜提供了依据。
下面我们来看山岳的第二种成因
断块山
实际上断块山的形成是与断层有关的,断层又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介绍。播放视频。
这是华山,典型的断块山。
最后一种 火山
火山的成因大家比较熟悉,是怎么形成的?
火山的影响是很大的,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这个介绍。播放视频。

我们已经研究过山岳的成因了,下面就应用一下,大家判断这些山的成因都是什么?
用各种山的图片练习,学生回答。
现在我们已经看过了许多山,大家思考一下这三种类型的山它们在外观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 褶皱山:连绵的山体
 断块山:独立山体,有陡崖
 火山   :锥形、盾形,顶部平

我们国家的山很多,看,这是我国的地形图,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这一幅图是我国的公路交通图,大家看看哪里的公路稠密,哪里稀疏?
下面把两幅图同时拿出来,看看公路网的稀疏与稠密与地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可分三大阶梯…… 公路线的分布明显与地形有关,山区公路稀疏……
浏览图片,山区的交通有什么共同点呢?(为什么山区的公路为“之”字形的?为什么山区交通多以公路为主?)
学生讨论探究回答

练习:准备在甲乙两地之间修筑道路,下图中给出了a、b、c、三个方案,哪一个方案比较好?为什么?

小结: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中,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安排合理,充分体现出地理学科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为学生的实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也有所不足。部分教学内容可由学生自主活动完成,如:地层沉积的过程,倒置地形的形成等。这样可以引发学生兴趣,感性认识更深,更好的掌握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教案   地理   高中地理   高一地理   山岳   向斜   褶皱   内力   成因   地形   火山   公路   作用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