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课标: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殊地区的自然带成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结合目前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的思想,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 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原因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原因。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谈话法、案例法、归纳法、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学生来说比较深奥难懂,因此需联系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学生学习的学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考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复习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新课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探究活动一完成探究活动二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 自然带1 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三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带的名称、自然带在分布上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界线2 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四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 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五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

(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六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非地带性(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板书)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缺失                 、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南部东西两侧分别是           和          自然带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                                       延伸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     、     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四川盆地的          土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     ,大陆东岸分布纬度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七帮助学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巩固提高: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教与学评估:结合板书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指导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估以便今后教师调整教学和学生课后的复习巩固。指导学生完成自我分析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板书设计: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   自然带1 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2 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 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三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教案   地理   高中地理   高一地理   自然地理   差异性   地带性   环境   板书   山麓   地域   规律   自然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