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里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要内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和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1).概述土壤里动物种类 (2).说出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难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通过探究归纳总结蚯蚓适于土壤生活的主要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说教法
本课题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引导,探究,讨论,概括,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物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认为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实现师生的互动学习,这样不但对学生的发展有利,对教师的发展也有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气氛,更大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慧。
五、说学法
采用引导,探究,讨论,概括,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通过视频的观看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充满了期待,渴望了解蚯蚓的相关知识。
授课内容:在预习的基础上用实验台上准备好的实验器具。完成观察蚯蚓的实验。观察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 蚯蚓的身体呈什么形状?有什么意义?
2. 它的身体组成有什么特点?
3. 所有体节的大小、颜色、光滑程度有区别吗?
4. 如何区别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
5. 用放大镜观察身体前端的口和后端的肛门。
6. 如何区别蚯蚓身体的背面和腹面?
7. 用手来回触摸蚯蚓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说明体表有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8. 手指沾点水后,轻轻地触摸蚯蚓的腹面,有何感觉?为什么?可用放大镜观察。
9. 活蚯蚓放在粗糙的草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应注意随时用浸过水的棉球轻触体表,为什么?)蚯蚓运动时哪一端最先移动?再把蚯蚓移到光滑的玻璃板上,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与第9题作比较,说明了什么?
10. 用手指轻轻触动蚯蚓身体的各部分,看它分别有什么反应?思考为什么?
12.用玻璃棒或针等刺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央,看它分别有什么反应?
13.用手电筒照射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央,看它分别有什么反应,想一想,蚯蚓有眼睛吗?为什么?
七、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蚯蚓适于土壤生活的主要特点:
1. 体形呈长圆柱形,减少钻土的阻力
2. 体表有粘液,有润滑作用并完成呼吸,减少钻土时的摩擦力
3. 刚毛可协助运动,肌肉的收缩是运动的动力。
4. 没有眼睛,身体表面有大量感光细胞,尤其前端特别多
5. 神经系统发达,对刺激的反应灵敏而准确,身体后端神经细胞多。
观察完毕后,别忘了把这些小动物送回土壤中去。
八、练习
九、布置作业: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教案   生物   初中生物   七年级生物   土壤   腹面   体表   蚯蚓   难点   归纳   身体   作用   目标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