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第3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病毒的基本特征以及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2)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关注病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体验病毒的传播方式。

(3)经历采用信息技术等多种学习形式,关注人类与病毒作斗争的历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悟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2)正确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病毒的形态、结构

2.难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教学大纲、教材,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水平,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

     收集相关的图文资料,制作ppt课件。

学生:收集病毒性疾病及其病毒的相关资料,并作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

师:通过第三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命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生:细胞。

师:对。但是,地球上还存在着一种生物,它们虽然没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些细胞结构,但它们同样也能进行新陈代谢、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生命活动。你们知道这是哪类生物吗?

生:病毒。

师:是的。

ppt:     第三章生命的结构基础

      第三节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师:近年来全球有许多危害较大的流行性疾病都与病毒有关。大家肯定在各种媒体中都看到或听到过。你们能说说看吗?

生:禽流感、口蹄疫、手足口病、非典型性肺炎、疯牛病……

师:(纠正学生说得有些疾病可能是细菌引起的)由于课堂时间紧凑,所以我请大家在课前利用学校和家里的网络信息,收集1~2例病毒性疾病,并对该疾病的特点及其病毒的特性等进行一下知识性的归纳总结。刚才,我利用预备铃后的2分钟时间,粗略地看了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下面,我们就利用几分钟时间来请些同学讲讲他们的学习成果好吗?

ppt:谈谈对病毒性疾病及其病毒的认识

生甲:介绍手足口病

生乙:介绍禽流感

生丙:烟草花叶病

生丁:噬菌体侵染绿脓杆菌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请其他同学作介绍了。课后,请大家再相互传阅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吧。从刚才三位同学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病毒感染的生物群体范围非常广泛,有人类、动物、植物,甚至还有细菌。因此,生命科学上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种类不同,将它们分成三类,你们想想看是哪三类?

生: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师:非常正确。

板书:一、病毒的种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不过,不论是哪种病毒,它们有许多生理特性是一样的。你们能否从刚才三位同学的介绍以及自己的课前学习中总结出病毒的一些生理特性呢?

大家可以根据我这些提示性的思考题来回答:

     ppt:

二、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1.       大小。(大或小到什么程度?)

2.       结构。(即由哪几个结构组成?)

3.       化学成分。(即物质基础是什么?)

4.       生活习性。

5.       对被感染生物的影响。

生:小到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有外部的衣壳和中心的核心构成。

蛋白质构成衣壳,核酸构成核心。(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寄生在特定的活细胞中;非寄生时,呈结晶状态。利用寄主细胞内的化学成分和细胞结构进行复制繁殖。

危害到寄主的正常生理活动甚至导致其死亡。

板书:1.很小

      2.结构上由核心与衣壳组成

      3.含有遗传物质(dna或rna)和蛋白质两类化学成分

4.营寄生生活

师:下面,我们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你们先来讲讲如何?病毒与我们人类是怎样的关系呢?或者说病毒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影响?

ppt: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生:既能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又可以导致农业、畜牧业的收益减少,但也可以被人类所用,造福人类。

ppt:危害人体健康、减少经济收益、造福人类

师:由于病毒是寄生性的,如果病毒寄生在我们人体细胞中,就会危害到人体健康;如果寄生在农作物细胞或养殖类动物细胞中,就会导致我们人类的收益减少;但是同样利用它的寄生性,如果寄生在危害人体健康的细菌细胞内或寄生在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细胞内,就会给我们人类造福。还比如说,郁金香就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花色才从原来单一的鲜黄色或紫红色变成了现在的五彩缤纷,从而给我们人类带来美的享受。所以,关键看我们如何对病毒进行趋利避害了。

那么,

ppt:

1.       病毒的危害能否预防?(进一步问——怎样预防?)

2.       我们人类能否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病毒的感染?

3.       危害人体健康病毒能否被人类战胜呢?

生:只要避免病毒的感染,就能预防病毒的危害。

通过切断感染途径,通过采取措施消灭病毒,通过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等办法来避免感染病毒。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病毒最终都能被人类战胜。

师:其实避免被病毒感染的办法有好多:

1.由于不同病毒感染人体的途径是不一样的。比如,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流感病毒可通过呼吸道系统传播;狂犬病和禽流感的病毒传播与得病的宠物或家禽有关等。所以,只要针对各种病毒的感染途径,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我们人类就能避免被病毒感染,也就能预防病毒的危害。

2.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病毒耐冷怕热的特点,利用干燥、紫外线或化学药剂将其消灭,从而避免被其感染。

3.另外,我们还可以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而且,绝大多数的病毒即使感染了人体也能被人类用特效药物将其杀死,从而使人体恢复健康。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引起艾滋病的病毒hiv病毒。

ppt:艾滋病及其防治

师:先来让我们听听xxx同学对它的介绍吧。

生:hiv病毒又被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感染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最终导致其破裂死亡,从而使整个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弱以至最终丧失。对于这样的患者,一次普通的感冒就能要了他的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迄今为止,尚无特效的药物和疫苗可以控制hiv病毒的感染。同时,hiv感染又是一种慢发病毒感染。如果未经治疗,绝大多数人一般从感染到发病要xx年以上时间。只有10%的人在感染后的2~3年就可发展成艾滋病的。所以,这又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判断感染群体,从而避免自身被感染带来了很大困难。这也是世界上艾滋病率在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即hiv病毒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三种:1.性接触传播;2.接触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包括输血、共用注射器;3.母婴间通过血液或乳汁传播。

师:好的,非常感谢xxx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知识。听完他的介绍,我们知道了hiv病毒的危害,而且,现在人类还没有特效的药物和疫苗来控制它的感染。因此,避免被hiv病毒感染就显得尤为关键。那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被hiv病毒感染呢?

生:了解其感染途径,做好预防。

艾滋病的感染途径:——性器官的接触,通过体液传播;共用注射器或者输血等,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之间通过血液、乳汁传播。

根据hiv病毒的感染途径,我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洁身自好,同时不与他人共用可能接触对方血液或体液的牙刷、刮胡刀······就能有效避免感染。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体验一下当我们疏于防备时,艾滋病传染的面之广、速度之快。

在我们每个人的桌上放着一个小烧杯,里面盛放着无色无味的液体。下面请每个同学将自己烧杯内的液体以5毫升的量倒给另一个同学(不限同桌),再从其他另一位同学那里接受对方的5毫升液体。(ppt演示)

最后,请大家取自己烧杯内的一些液体,用班氏试剂检验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分。

统计结果

生:举手表示自己的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糖。

师:于黑板上公示最初的含糖份数以及试验后的含糖分数。

在这个实验中,艾滋病就像是这无色无味的含糖溶液,而我们就像这清水,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自我保健的话,随时都有可能会被症状不明显的hiv感染者所感染。

所以请大家一定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避免被病毒感染,维护自身的健康。但是,退一步讲,如果我们人类不慎被病毒感染了,是否就没得救了呢?当然不是,一方面,我们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机体的抵抗力;另一方面,要相信科学技术,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态度,积极的措施,病毒性疾病是可以预防并最终被我们人类战胜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教案   生物   高中生物   高一生物   细胞   病毒   细菌   艾滋病   形态   途径   人类   同学   结构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