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中考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 元素及其化合物(一)

一、空气与氧气

主要考点:

1.常识: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① 空气的污染成分:粉尘及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② 空气污染的来源: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工厂的废气及其机动车的尾气(主要是一氧化碳)

③ 空气污染的防治:改变燃烧方式,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2.了解: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及主要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

① 空气成分研究的科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制得了氧气),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的组成)

② 空气组成研究的反应: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点燃== 2p2o5

③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0.03%       注意:空气中各成分的主要性质及用途(如氮气、惰性气体)

④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主要体现在较强的氧化性,及助燃性

 a、与金属发生反应

  2mg + o2 点燃==  2mgo(注意石棉网的使用)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的粉末状固体;

  3fe + 2o2 点燃==  fe3o4 (注意瓶底留有少量的沙或者水)

现象: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cu + 2o2 加热== 2cuo (注意并不是点燃,不能燃烧)

现象:红色的铜变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h2 + o2 点燃== 2h2o(淡蓝色火焰,在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b、与非金属发生反应

  c + o2 点燃== co2

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 + o2 点燃== so2

在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p + 5o2 点燃== 2p2o5 放出大量的白烟

c、与化合物发生反应

 2co + o2 点燃== 2co2 (蓝色的火焰);ch4 + 2 o2 点燃== 2h2o + co2 (明亮的蓝色火焰)

  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2ch3oh + 3o2 点燃== 4h2o + 2co2

⑤ 氧气的主要用途:支持燃烧,提供呼吸(气焊、气割、炼钢、液氧炸弹、呼吸等)

⑥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使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下的就是液态氧气。

3.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 反应原料:氯酸钾(kclo3,白色)和二氧化锰(mno2,黑色),

或高锰酸钾(kmno4,紫红色固体)

② 反应条件:加热

③ 反应原理:2kclo3  2kcl + o2 ;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o2

④ 发生装置: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

⑤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排水集气法(氧气难溶于水)

⑥ 反应步骤:a. 按照要求安装反应仪器;

             b. 检验反应装置的气密性;

             c. 装入反应物质,注意,反应物质为粉末状的,应该用药匙或者纸槽;

             d. 首先预热,然后对准固体下方固定加热;

             e.如果用排水法收集,当导管均匀放出气泡的时候开始收集气体;

             f. 用排水法收集时,反应结束应该首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否则会使水倒流至试管中,可能使试管破裂)

             g. 待反应仪器冷却后,进行拆洗。

⑦ 注意事项:

a.     如果反应物品为高锰酸钾时,发生装置中导管口部还需要塞上少量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b.     试管应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导管应略微深入试管;

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注意要用磨口玻璃片,并且导管口应该尽量伸入集气瓶底部。

二、水与氢气

主要考点:

1、常识:水的分布,水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

  ① 水的分布:地球表面积的3/4被水覆盖,江河湖海,动植物体内

②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途径:a、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排放;

                        b、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c、农业上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或向地下渗透等。

   防治水污染的主要措施:a.、工业上的“三废”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加强对水质的检测,节约用水,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c、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③ 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a. 工业上:发电,冷却,化工原料,溶解某些物质;

                        b. 农业上:灌溉用水量较大;

                        c. 动植物:体液的循环,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

2. 了解:水的组成,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氢气的工业制法,

  ① 水的组成:a. 实验:2h2o 通电== 2h2 + o2

               b. 电极:            负极    正极

               c. 体积:            2    :  1

               d.检验:负极:点燃,盖上一个干冷的烧杯,在内壁出现水雾;

                          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e.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水是有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

② 物理性质:水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凝固点0 ,沸点100 ,4 是密度最大为1.0g/cm3

③ 水的化学性质:a. 与某些氧化物反应:h2o + cao == ca(oh)2 (除不溶性的碱)

           b. 与某些盐反应:cuso4 + 5h2o == cuso4•5h2o(形成结晶水合物)

           c. 分解反应:2h2o 通电== 2h2 + o2 ;置换反应:c + h2o 高温=== co + h2

④ 氢气的工业制法:天然气:ch4 高温=== c + 2h2 ;水煤气:c + h2o 高温=== co + h2

                  最理想的方法:利用太阳能、潮汐能等转化为电能,从而电解水

3. 掌握: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法

①     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最小的气体(用作填充气球)

②     氢气的化学性质:

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等条件下,能够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a. 可燃性:2h2 + o2 点燃== 2h2o(纯净的氢气,安静的燃烧,放出带蓝色的火焰)

              h2 + cl2 点燃== 2hcl (纯净的氢气,安静的燃烧,放出苍白色的火焰)

不纯的氢气被点燃就可能会爆炸,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74.2%(体积分数)。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注意检验氢气的纯度(注意验纯的操作)

   b. 还原性:cuo + h2 == h2o + cu(黑色的氧化铜中逐渐有红色物质产生,同时管口有液滴产生)

装置中的注意点:a. 氧化铜粉末平铺在试管底部

                b. 通氢气的导管应深入试管底部并置于氧化铜上方

                c. 导管口没有试管塞,并且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

                d.反应前先通氢气,再加热氧化铜(尽可能的排尽试管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e.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氢气(冷却,防止再次生成氧化铜)

   c. 用途:氢能源(来源广泛,放出热量大,不污染环境;但制备及其储存、运输的安全还存在问题)

            冶炼金属,燃料(氢氧焰)

③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a.     反应原料:某些金属(铁、镁、锌等)和稀硫酸(或盐酸)

b.     反应条件:常温下金属与酸接触,立即放出氢气

c.     反应原理:zn + h2so4 == znso4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fe + h2so4 == fe so4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mg + h2so4 ==mg so4 + h2 ;mg+ 2hcl == mgcl2 + h2

                   2al + 3 h2so4 == al2(so4)3 + 3h2 ;2al +6hcl == 2alcl3 + 3 h2

d.     发生装置:大试管,双孔塞,长颈漏斗,胶皮管,弹簧夹,铁架台(带铁夹),导管

e.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排水集气法(氢气难溶于水)

f.     反应步骤:ⅰ. 按照要求安装反应仪器;

ⅱ. 检验反应装置的气密性;

ⅲ. 先装入固体药品,然后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

ⅳ. 打开弹簧夹,反应开始;

ⅴ. 收集少量的氢气,进行验纯;

ⅵ. 用排水收集法收集氢气;

ⅶ. 关闭弹簧夹,反应结束。

g.     注意事项:

ⅰ. 长颈漏斗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漏斗下端逸出;

ⅱ. 导管应略微伸入大试管,大试管应该竖直放置;

ⅲ. 该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紧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蒸馏水,观察液面,如果液面不持续下降,则气密性良好;

ⅳ. 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收集完毕,都应该盖上磨口玻璃片,倒扣在实验桌上;

小知识:

  ① 气体一般通过无水硫酸铜固体(白色)后,固体变成蓝色(胆矾)后,确定原气体中有水蒸气;

② 气体一般通过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干燥;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 元素及其化合物(二)

三、碳及其化合物
  (1)二氧化碳是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接触到的气体之一。复习时,我们应记住气体的颜色、密度大小、在水中的溶解性等。另外,还应知道固态二氧化碳通常叫做“干冰”。二氧化碳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如,由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由于干冰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热”,因此,干冰可用作致冷剂,也可用于人工降雨等。
  (2)对一氧化碳,我们应该了解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有剧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它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产生的气体可使石灰水变浑浊。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似,一氧化碳也可以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铁,所不同的是产物中没有无色液滴生成。另外,还应知道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之间的相互转化,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到炽热的碳又还原成一氧化碳。
  (3)甲烷、酒精都属于有机物。对于甲烷,我们应该了解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化学式为ch4,它是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极难溶于水的气体。甲烷很容易燃烧,火焰呈蓝色,燃烧后生成无色液体和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甲烷和氧气或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对于酒精,我们应该了解它的化学式为c2h5oh,酒精的学名叫乙醇,可由植物的籽粒经过发酵、蒸馏而得到。酒精能够燃烧,常被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4)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碳可以和很多物质起反应。我们应该重点掌握的碳的化学性质有: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c+o2co2;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一氧化碳,2c+o22co。与氢气、一氧化碳一样,单质碳也具有还原性,也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例如:在高温下,木炭粉可以跟氧化铜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uo+c2cu+co2 ;在高温下,碳还能跟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5)对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在元素及化合物部分主要讨论药品的选择,实验装置及操作将在化学实验中复习。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中的酸最好不要选用浓盐酸,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也不要选用硫酸,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硫酸钙包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碍了酸与碳酸钙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连续进行。
  (6)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复习时应重点掌握它的化学性质。首先,我们应该记住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中的“三不”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其次,还应记住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石蕊溶液变红。另外,二氧化碳还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 +h2o,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7)碳酸钙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大理石、石灰石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工业上把石灰石放入石灰窑高温煅烧可制得生石灰,caco3cao+co2 。生石灰是一种重要的碱性氧化物,跟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o=ca(oh)2,
四、铁及其化合物
  (1)生铁是含碳量在2% 4.3%之间的铁合金。生铁一般可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白口铁不宜进行铸造和机械加工;灰口铁具有较好的机械加工和铸造性能,强度较差不能锻轧;球墨铸铁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某些场合可以代替钢。
 (2)钢是含碳量在0.03% 2%之间的铁合金。钢较硬,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弹性,机械性能好,可进行锻轧和铸造。
  (3)钢铁的生锈是指铁在潮湿的空气中铁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是氧化铁)的过程。钢铁生锈的条件主要是潮湿的环境和与氧气接触,因此防止生锈的措施便可以从这两方面考虑。例如: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涂油、刷油漆等。
  (4)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多种非金属及某些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我们应该重点掌握铁跟氧气的反应,铁跟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对于以上反应,我们应熟记实验现象,再根据实验,记忆化学方程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酸、碱、盐
  1.几种重要的酸
  (1)硫酸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浓硫酸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里。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它能跟石蕊试液反应,使石蕊溶液变红。能跟活泼金属反应、能跟碱性氧化物反应、能跟碱反应。由于硫酸在水中能电离出硫酸根离子,因而又有它的特性。硫酸能跟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钡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 +2hcl,这是鉴定硫酸根离子的重要反应。
  (2)盐酸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浓盐酸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易挥发的液体。盐酸是酸,具有酸的通性。它能跟石蕊试液反应,使石蕊溶液变红。能跟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水,如:zn+2hcl=zncl2+h2 。能跟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如:fe2o3+6hcl=2fecl3+3h2o。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
cu(oh)2+2hcl=cucl2+2h2o。由于盐酸能电离出氯离子,因而又有它的特性。盐酸能跟硝酸银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硝酸和氯化银沉淀,hcl+agno3=agcl +hno3,这是鉴定氯离子的反应。
   2、几种重要的碱
  (1)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里,容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因此,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又俗称苛性钠、烧碱、火碱。使用时要十分小心。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它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酚酞试液变红。它能跟酸性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如:2naoh+co2=na2co3+h2o。因此,我们应该非常清楚固体氢氧化钠之所以需要密封保存,一是因为它易吸水,二是因为它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起反应。氢氧化钠跟酸发生中和反应,如:2naoh+h2so4=na2so4+2h2o。它还能跟某些盐起反应,如:2naoh+cuso4=cu(oh)2 +na2so4。
  (2)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状物质,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微溶于水,它的水溶液欲称石灰水。氢氧化钙对衣服、皮肤等有腐蚀作用。
  氢氧化钙由生石灰跟水起反应而得到,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氢氧化钙属于碱,具有碱的通性。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 +h2o。氢氧化钙能跟酸发生中和反应,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也能跟某些盐如碳酸钠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 +2naoh,工业上曾利用这个反应制氢氧化钠。
  3、几种重要的盐
  (1)氯化钠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它是人体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海水里含有丰富的食盐。氯化钠的化学性质主要体现在食盐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氯离子,因而能跟硝酸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nacl+agno3=agcl +nano3。
  (2)碳酸钠
  碳酸钠在工业上叫做纯碱,它的化学式为na2co3,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自然界的某些盐湖里常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纯碱的生产方面,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碳酸钠的化学性质体现在碳酸根上。由于具有碳酸根,因此碳酸钠能跟酸反应:na2co3+2hcl=2nacl+co2 +h2o;由于碳酸钠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碳酸根离子,因此能跟氯化钡、氢氧化钙等发生复分解反应:
  na2co3+bacl2=2nacl+baco3   na2co3+ca(oh)2=caco3 +2naoh
  (3)硫酸铜
  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水溶液呈蓝色。cuso4·5h2o是一种蓝色晶体,俗称胆矾又叫蓝矾,受热时可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cuso4。无水硫酸铜常用来检验水的存在。硫酸铜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因而能跟碱、氯化钡等发生复分解反应:cuso4+2naoh=cu(oh)2 +na2so4,cuso4+bacl2=cucl2+baso4 。
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
  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应以熟悉“三表一图”即物质分类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物质溶解性表、八点图为基础。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归纳化学反应。
  1、三表一图
  (1)物质分类表
  物质分类表(见基本概念部分)按照组成、在水中的电离特点、跟酸碱的反应特点等将物质进行了分类,使得每种物质都有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我们按类进行研究,找出反应规律。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给出了10种金属(含氢)在水溶液中失电子由易到难的顺序,其应用范围是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具体应用是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是判断水溶液中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能否进行的基础。
  (3)物质溶解性表
  掌握酸、碱、盐的溶解性对于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十分重要。同学们知道,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之一是有沉淀生成,如果弄不清哪些物质是难溶物则很难说掌握了复分解反应。在初中范围内,必须掌握的难溶物有: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微溶物有:氢氧化钙、硫酸钙、硫酸银。

 2.以“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归纳化学反应
  根据反应条件,置换反应可以划分为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和非溶液中的置换反应两类。
  判断溶液中的置换反应能否进行,应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为依据。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讨论的是金属和酸、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非溶液中的置换反应能否进行,不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来判断。在初中阶段,非溶液中的置换反应仅要求氢气、碳单质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木炭还原氧化铜等。

3、化学肥料 

是用矿物、空气、水等作原料,经过化学加工而成的。它的特点是所含营养元素种类_____,但营养

元素的含量______,一般_____溶于水,易于被作物吸收,肥效快。

主要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

nh4+的检验:

① nh4no3 + naoh == nano3 + nh3 + h2o

②氨气遇水生成氨水,显碱性,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七、几种物质的比较1.盐酸与硫酸

盐酸(hcl)

硫酸(h2so4)

制取h2 + cl2

 点 燃  2hclso3 + h2o ==h2so4

物理性质

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的液体。常用浓盐酸中hcl 的质量分数约为37% 38%,密度为1.19g·cm-3,有挥发性,能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有吸水性。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 的质量分数是98%,密度为 1.84g·cm-3

电离方程式hcl == h+ + cl-h2so4 == 2h+ + so42-

化学性质

酸碱指示剂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金属zn +2hcl == zn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3h2 zn + h2so4 = znso4 + h2 fe + h2so4 = feso4 + h2

碱性氧化物fe2o3 + 6hcl = fecl3 + 3h2o cuo +2hcl = cucl2 + h2o fe2o3 + 3h2so4 = fe2(so4)3 +3h2o mgo + h2so4 = mgso4 + h2o

碱naoh + hcl = nacl +h2o cu(oh)2 +2hcl = cucl2 +2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h2o ba(oh)2 + h2so4 = baso4 +2h2o

盐agno3 + hcl = agcl + hno3 na2co3 + 2hcl= nacl + h2o + co2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co2

用途

化工产品,金属除锈,制取某些试剂和药物,人的胃液里含少量盐酸,可帮助消化。

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生产化肥、火药、染料以及冶炼有色金属,精炼石油,金属除锈等方面硝酸也是一种重要的酸,纯净的硝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挥发性,在空气中能形成白雾。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它能与许多碱性氧化物、碱起反应,硝酸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2、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钙 ca(oh)2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纳

熟石灰、消石灰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无色固体白色粉状固体溶解性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面减小潮解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而潮解能吸收少量水腐蚀性强烈腐蚀性强烈腐蚀性电离方程式naoh = na++ oh-ca(oh)2 = ca2+ + 2oh-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酸性氧化物co2+ 2naoh = na2co3 + h2oso2 + 2naoh = na2so3 + h2oco2 + ca(oh)2 = caco3 + h2oso2 + ca(oh)2 = caso3 + h2o酸naoh +hcl = nacl +h2onaoh +h2so4 = na2so4 + h2oca(oh)2 +2hcl =cacl2 +2h2oca(oh)2 + hno3 = ca(no3)2 +2h2o盐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3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ca(oh)2 + cuso4 = caso4 + cu(oh)2

用途

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建筑业,制三合土、砌砖、抹墙,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制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工业上制取naoh 、漂白粉3、酸的通性  因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h+ ,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⒉活泼金属⒌盐⒊碱性氧化物盐+ 氢气盐 + 水盐 + 酸⒋碱酸使无色酚酞不变色使紫色石蕊变红⒈指示剂
4、碱的通性 因为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因此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盐 + 碱⒊酸⒉酸性氧化物⒋盐⒈指示剂使无色酚酞变红使紫色石蕊变蓝碱盐 + 水5、盐的化学性质盐 + 碱盐 + 酸盐 + 盐⒊酸⒉碱⒋盐盐⒈金属盐 + 金属6.氯化钠 碳酸钠 硫酸铜

名称

氯化钠

碳酸钠

十水碳酸钠

硫酸铜

五水硫酸铜

化学式

nacl

na2co3

na2co3·10h2o

cuso4

cuso4·5h2o

俗称

纯碱

晶碱

无水硫酸铜

蓝矾、胆矾、硫酸铜晶体

物理性质

白色或无色晶体,易溶于水,熔801 ,沸点1413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其溶液显碱性

白色或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晶体易风化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溶液显蓝色,有毒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溶液呈蓝色,有毒

化学性质

nacl +agno3 =

 agcl + nano3

①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

②na2co3 + ca(oh)2 =caco3 +2naoh

③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

④na2co3·10h2o        na2co3 + 10h2o

①cuso4 +2naoh = cu(oh)2 +na2so4

②cuso4·5h2o       cuso4 +5h2o

③fe +cuso4 =feso4 +cu

鉴别方法

滴加硝酸银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

①物理方法:溶液为蓝色;②加入naoh ,有蓝色沉淀;③加bacl2与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用途

参与人体生理活动,调味品,腌渍食物,生理盐水,化工原料

蒸馒头,洗涤衣物,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工业上

杀菌剂,波尔多液,工业上精炼铜、镀铜及制造各种铜的化合物

自然界存在

海水中,盐湖、盐井、盐矿中

某些盐湖或碱性土壤里

电离方程式

nacl=na++cl-

na2co3 =na+ + co32-

cuso4 =cu2+ +so42-近年来,我国科学家试验出一些制取氢的新方法,现在把这些新方法的一部分介绍如下:  一、用氧化亚铜做催化剂从水中制氢气    通常,用电解水生产氢的方法比较昂贵。过去,也曾有人研究过用氧化亚铜催化剂从水中制取氢的方法,但在实验中氧化亚铜在阳光的作用下很容易还原成金属。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将氧化亚铜制成粉末,可以避免发生这个问题。他们的具体方法是,将0.5克氧化亚铜粉末添加入200立方厘米的蒸馏水中,然后用一盏玻璃灯泡中发出的460纳米 650纳米的可见光进行照射,在氧化亚铜催化剂的作用下,水分解成氢和氧。日本的研究人员利用这项技术共进行了30次实验,从分解的水中得到了不同比例的氢和氧。试验中发现,如果得到的氧的压力增加到500帕斯卡,水的分解过程就减慢。氧化亚铜粉末的使用寿命可达1900小时之久。东京技术研究所计划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氢的产生效率,同时研制能够在波长更长的可见光照射下发挥活性的催化剂,该研究所正在试验一种新的含铜铁合金的氧化物。二、用新型的钼的化合物从水中制氢气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低成本的从水中制取氢的方法。他们对催化转化器进行改造,使水分解时仅需很少的成本。他们用一种从钼中获取的化学产品做催化剂,而不使用电能。他们说,如果用氢作原料,从半升水中制得的氢足以使一辆小汽车行驶633公里。三、用光催化剂反应和超声波照射把水完全分解的方法   60年代末,日本两位科学家发现二氧化钛经光(紫外线)照射可分解水的现象。他们本拟应用这一方法制氢,但由于氢和氧的生成量较少,在经济上不合算而中断了这一研究。最近,据《日本工业新闻》报道,日本明星大学元田久志教授等人同时使用光催化剂反应和超声波照射的方法把水完全分解。这种“超声波光催化剂反应”所以能使水完全分解,是由于在超声波的作用下,水可被分解为氢和双氧水,而双氧水经光催化反应又可分解成氧和氢。不过超声波照射和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虽然获得了完全分解水的结果,但氧的生成量却较少。在添加二氧化锰后,再用超声波照射,二氧化锰分解后的锰离子可溶解到溶液中,使双氧水产生大量的氧。   四、陶瓷跟水反应制取氢气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在300 下,使陶瓷跟水反应制得了氢。他们在氩和氮的气流中,将炭的镍铁氧体(cnf)加热到300 ,然后用注射针头向cnf上注水,使水跟热的cnf接触,就制得氢。由于在水分解后cnf又回到了非活性状态,因而铁氧体能反复使用。在每一次反应中,平均每克cnf能产生2立方厘米 3立方厘米的氢气。  五、甲烷制氢气   1.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乾智行用镍铂稀土元素氧化物多孔催化剂,使甲烷、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氢气。催化剂中镍、稀土元素氧化物和铂的组成比例为10:65:0.5。其制备过程是,先将镍、稀土元素氧化物等原料加热熔解,然后导入氨气,使熔解物成为凝胶状,再进行干燥、热处理。这种催化剂微粒孔径为2纳米 100纳米,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乾智行教授将该催化剂装进反应塔,然后加入二氧化碳、甲烷和水蒸气。结果,在常压及550 600 条件下,生成物为氢气和一氧化碳,升温至650 ,其转化率为80%;温度为700 时,转化率几乎达到100%。   2.用c60作催化剂从甲烷制氢气   日本工业技术院物质工学工业技术研究所用c60作催化剂,从甲烷制得氢气。
   在现阶段,c60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发挥功能,不能立刻达到实用,必须加以改良,制成在低温条件下也能工作的节能催化剂。他们开发的催化剂,是在碳粉里掺10%的c60。在加热到1000 的容器里,放入0.1克催化剂,以1分钟流入20毫升甲烷的速度作实验,结果90%的甲烷分解成氢和碳。c60用作催化剂,可用水洗净表面,除去附着的残存碳素,理论上可半永久使用。由于形状独特,粒子表面面积为活性炭的5倍到10倍,因而作催化剂用时功能较强。六、从微生物中提取的酶制氢气   1.葡萄糖脱氧酶。美国橡树岑国家实验室从热原体乳酸菌中提取葡萄糖脱氧酶。热原体乳酸菌首先是在美国矿井中的低温干馏煤渣中发现的。葡萄糖脱氧酶在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的帮助下,能从葡萄糖中提取氢。在制取氢的过程中,nadp从葡萄糖中剥取一个氢原子,使剩余物质变成氢原子溶液。2.氢化酶。这种酶是从曾在海底火山口附近发现的一种微生物中提取的。氢化酶的作用是使nadp携载的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而nadp还原为它原来的状态继续再次被利用。除美国发现这种酶外,俄罗斯的科学家也在湖沼里发现了这种微生物。他们把这种微生物放在适合于它生存的特殊器皿里,然后将微生物产出的氢气收集在氢气瓶里。   七、从细菌制取氢气   1.许多原始的低等生物在其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也可放出氢气。例如,许多细菌可在一定条件下放出氢气。日本已发现一种名为“红极毛杆菌”的细菌,就是制氢的能手。在玻璃器皿里,以淀粉作原料,掺入一些其他营养素制成培养液,就可以培养出这种细菌。每消耗5毫米淀粉营养液,就可以产生出25毫升的氢气。   2.美国宇航部门准备把一种光合细菌—红螺菌带到太空去,用它放出的氢气作为能源供航天器使用。 八、用绿藻生产氢气   科学家们已发现一种新方法,使绿藻按要求生产氢气。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科学家说,绿藻属于人类已知的最古老植物之一,通过进化形成了能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本领。当绿藻生活在平常的空气和阳光中时,它像其他植物一样具有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和植物维持生命所需要的化学物质。然而当绿藻缺少硫这种关键性的营养成分,并且被置于无氧环境中时,绿藻就会回到另一种生存方式中以便存活下来,在这种情况下,绿藻就会产生氢气。科学家介绍,1升绿藻培养液每小时可以产生出3毫升氢气,但研究人员认为,绿藻生产氢气的效率至少可以提高100倍。九、有机废水发酵法生物制氢气   最近,以厌氧活性溶液为生产原料的“有机废水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在我国哈尔滨建筑大学通过中试研究验证。我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教授介绍,该项研究在国内外首创并实现了中试规模连续非固定化菌种长期持续生物制氢技术,是生物制氢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其成果处国际领先地位。生物制氢思路1966年提出,90年代受到空前重视。从90年代开始,德、日、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生物制氢发展计划,以期通过对生物制氢技术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在21世纪中叶实现工业化生产。但时至今日,研究进程并不理想,许多研究还都集中在细菌和酶固定化技术上,离工业化生产还有很大差距,迄今尚无一例中试结果。哈尔滨建筑大学的教授突破了生物制氢技术必须采用纯菌种和固定技术的局限,开创了利用非固定化菌种生产氢气的新途径,并首次实现了中试规模连续流长期持续产氢。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先后发现了产氢能力很高的乙醇发酵类型,发明了连续流生物制氢技术反应器,初步建立了生物产氢发酵理论,提出了最佳工程控制对策。该项技术和理论成果在中试研究中得到了充分验证:氢气产率比国外同类的小试研究高几十倍;开发的工业化生物制氢系统工艺运行稳定可靠,且生产成本明显低于目前广泛采用的水电解法制氢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教案   化学   初中化学   九年级化学   氧化碳   石蕊   氢氧化钙   化学元素   化学性质   氢气   盐酸   溶液   催化剂   化合物   氧气   中考   金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