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取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观察记录: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反都不发生变化。

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的发生、发展和条件,找出规律,找出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板书】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催化剂:课本p.16

催化作用:课本p.16

(2)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记笔记

 

 

 

领悟

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文字表达式。

 

知道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做练习一

加深理解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

 

 

【问题】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选用哪些仪器?

【板书】

2.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

答: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

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从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认识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知识泊迁移能力。

 

 

 

 

 

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的关系。

 

【问题】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问题】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

答:(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

(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

(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

(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

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实验操作的关系。

 

【问题】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问题】如何检验氧气?

【板书】 3.操作要求

4.验满方法

5.检验方法

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

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

记录并加深理解。

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什么变化?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学习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要求;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分解反应。

答: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这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几种不同物质的反应。它与化合反应不同,化合反应是几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做练习二。

回忆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和主要操作,了解工业制氧气的原理。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比两个反应,得出正确结论。

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加深理解。

明确本节知识内容及要求。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空气 (d)氧化镁

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

(a)用火柴去点 (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

(c)用鼻子去嗅气味 (d)用天平称量

3.下列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酸钾受热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4.同时加热下列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 )

(a)纯净的氯酸钾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纯净的二氧化锰 (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附2:课堂练习二

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

6.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7.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 (d)粗盐提纯

8.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所用主要仪器名称是: 、 、、 、 、 。

9.实验室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作物有

。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

剩余物有 。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 ,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氯酸钾分解中它是 ,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     。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c 2.b 3.c 4.b 5.c 6.d 7.b 8.铁架台(带铁夹) 试管带

单孔橡皮塞 酒精灯(火柴) 水槽 集气瓶 玻璃片 9.氯酸钾和二氧化

锰 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 催化剂 生成物

附4: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

(a)都是给固态物质加热 (b)都使用二氧化锰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 (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教案   化学   初中化学   九年级化学   氧气   氯酸钾   火星   木条   高锰酸钾   试管   催化剂   实验室   物质   空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