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新人教)

课题一:水的组成【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水的组成。2、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水的组成实验。【教学难点】水的组成的论述和表达。【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用品】水的电解装置、酒精灯、试管、火柴、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这句话道出了“空气”的重要性,那么,“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更加说明了水的重要性。水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小结】水的物理性质: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我们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不例外。我们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讨论】同学们,下面一起来填下列一张表:  单  质化合物由几种元素组成  【小结】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二、实验探究【探究内容】水的电解实验。见教材图3-1的实验。【小结】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过程,它的文字表达式为:水 氧气 + 氢气           (h2o)     (o2)(h2)三、归纳总结师:本节课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了水的组成,证明了水是一种化合物。学完本课题你们应该知道: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一种化合物。水 氧气 + 氢气,属于分解反应。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五氧化二磷(p2o5)等。3、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fe)、碳(c)、硫(s)。四、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1)自然界中的水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3)水是纯净物,是化合物,是氧化物。(4)冰块与水得到混合物。(5)水的电解过程是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类型。2、将下列物质: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高锰酸钾;⑤铁粉;⑥氮气;⑦稀有气体;⑧铝箔;⑨海水;⑩过氧化氢溶液,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           ;属于单质              。【小结】1、实验测定,空气中若混入氢气的体积达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产生爆炸。2、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总结】因为刚检验过纯度的试管内,氢气火焰可能还没有熄灭,如果立刻就用这个试管去收集氢气,氢气火焰可能会点燃氢气,使氢气发生器发生爆炸。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就使试管内未熄灭的氢气火焰因缺氧气而熄灭。五、作业布置1、阅读教材第45—46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2、课后习题3、4。3、预习课题2。六、板书设计 课题1   水的组成一、水的物理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 。沸点为100 。水在4 时密度最大为1g/cm2,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二、水的组成(一)电解水的实验。(二)验证实验:1、用燃着的火柴点燃阴极产生的气体——氧气。2、用带火星的木柴棒检验阳极产生的气体——氢气。3、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水 氧气 + 氢气    属于分解反应(h2o)     (o2)(h2)                 混合物 三、物质的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四、氢气的验纯      【教学后记】  课题2    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实验与探究,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教学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教学难点】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用品】烧杯(250毫升)、水、品红。烧杯3只(50毫升)、水、酚酞、浓氨水、烧杯(500毫升)1只。【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引入新授二、进入新授1、从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入手了解分子的运动及客观存在。a、做实验3-2b、引导学生观察图3-6、3-7,进行爱国主义教育。c、做活动与探究  现         象解       释探究1  探究2  烧杯a  烧杯b  d、结合物理知识讲解分子的概念⑴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⑵把握这一概念时应注意: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是保持着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3)“最小不是绝对意义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4)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8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5)分子的特征:不断运动,有间隙,有大小、形状和质量。2、引导学生观察图3-12(有什么发现?)结合图3-13引出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概念、特征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特征: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原子是不断运动着的,原子间有间隙。3、分子、原子的比较 分类分子原子 区    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他原子  联      系⑴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⑵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当中 ⑶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原子)性质不同 ⑷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三、布置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四、做练习五、板书设计一、分子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是保持着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3)“最小不是绝对意义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4)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5)特征:不断运动,有间隙,有大小质量。二、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特征: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原子是不断运动着的,原子间有间隙。三、分子、原子的比较 分类分子原子 区    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他原子  联      系⑴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⑵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当中 ⑶同种分子(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原子)性质不同 ⑷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教学后记】课题 3 水的净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际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自来水净化的过程,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丰富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教学难点】参与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用品】烧杯(50毫升)3只,河水(浑浊)、明矾、玻璃棒;滤纸、漏斗、玻璃棒、烧杯(100毫升)1只、铁圈;烧杯(100毫升)2只、肥皂水、硬水、软水、玻璃棒;铁架台(2)、铁圈、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酒精灯、沸石;酒精灯、石棉网、单孔塞、试管、烧杯(100毫升)、铁架台(带铁夹)、沸石;品红、活性炭、氨水、漏试管。【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思维联想、引入新授⑴哪些是天然水?⑵天然水是怎样摇身一变,成为你随时可以饮用的纯净水的呢?二、进入新授1、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a、阅读书上图3-15,了解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b、做活动与探究2、观察现象,比较三杯水的清澈程度  现          象结         论自    然    水  加明矾静置的水  加明矾又经过过滤的水  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讨论: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3、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a、硬水与软水,检验方法(做实验3-3)硬水:加肥皂水无泡沫;    软水:加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b、硬水的坏处c、硬水的软化处理方法d、自制蒸馏水(做实验3-4)1)对蒸馏瓶等仪器,不能直接加热,要垫        。2)蒸馏瓶内体积为容器容积的          之间。3)温度计的位置应在                          。4)应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目的                  。5)冷凝管内冷水应是        口进,         口出,使          。6)开始蒸馏出的液体,应                          。e、蒸馏水与水蒸馏前的检验f、讨论并比较蒸馏和过滤的异同 实验操作共同点区别蒸馏  过滤  三、课后完成书上55页的自制简易净水器,试验它的净水效果。四、板书设计课题 3 水的净化一、观察现象,比较三杯水的清澈程度  现          象结         论自    然    水  加明矾静置的水  加明矾又经过过滤的水  二、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讨论: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三、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a、硬水与软水,检验方法(做实验3-3)硬水:加肥皂水无泡沫;    软水:加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b、硬水的坏处c、硬水的软化处理方法d、自制蒸馏水【教学后记】 课题 4   爱护水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和分布情况;了解世界及我国的水资源状况;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其常规处理方法。过程与方法:树立学生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采用互动性的教学组织方式,使学生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世界及我国的水资源状况;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教学难点】树立学生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思维联想,引入新授1、为什么地球又称“水球”?地球表面的水很丰富,为什么又常常缺水?2、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性的什么日子?二、进入新授(一)丰富的水资源1、丰富的水储量    地球上江、河、湖、海、地下水、大气水及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约为                ,地球表面约          被水覆盖。2、丰富的海洋资源    浩瀚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储水量是全球总储量的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见书上57页表。3、海水的特点:                                         。4、海洋的贡献与留给人类的遗憾。(二)短缺的淡水资源阅读书58-59页,讨论水资源短缺的局势。看到教材上的图3-27“世界人均水量和一些国家的人均水量”和3-28“我国各地区人均水量”。讨论:⑴这两个人均水量表说明了什么问题?⑵我国和其它国家人均水量比较情况怎么样?(三)爱护水资源1、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2、你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建议,能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吗?3、节水徽记:了解节水徽记(点拨77页)4、水体污染及防止三、课堂练习:算一算如果一个水龙头每秒钟滴水2滴,试设计实验,计算一昼夜流失水多少千克? 四、课外拓展做好61页的调查与研究,并与同学交流。【教学后记】     拓展性课题  最轻的气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对氢气的这些性质进行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能源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氢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了解氢气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思维联想,引入新授1、我们都拿过或看过氢气吹的彩球,松开绑线向上飘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们除了这个现象,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氢气的这一性质?3、氢气除了这种性质,还具有什么其他性质?二、进入新授1、回忆前面所学的水的电解,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2、阅读p64第一自然段,填写下表: 状态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      3、做实验3-6:氢气的燃烧实验室通常用锌粒(固体)和稀硫酸(液体)来制取氢气。想一想,可以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氢气?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用烧杯罩住,观察火焰的颜色以及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做实验3-7:氢气的爆炸。以上我们点燃的是纯净的氢气,如果不纯的话会怎么样?取一个去盖、底部钻有小孔的塑料杯,用纸团堵住小孔,用排水法集满一杯氢气,倒置是杯下垫木条是下边缘一端稍稍抬起,拿掉堵小孔的纸条,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5、阅读p65,讨论氢气的用途。三、总结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心得体会?四、板书设计一、填写下表: 状态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      二、氢气的燃烧实验室通常用锌粒(固体)和稀硫酸(液体)来制取氢气。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用烧杯罩住,观察火焰的颜色以及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现象:结论: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三、氢气的爆炸。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整理与小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本课题所学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积极参与课题的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际操作。【教学重点】分子与原子、水的组成与净化【教学难点】分子与原子【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知识归纳1、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纯水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液体;4 时密度为1g/cm3水的物理性质       101kpa时,凝固点是0 ,沸点是100 负极: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在空中燃烧时电解产生水的电解              蓝色火焰,用途;充气球、冶金、化工原料等正极:氧气方法:静置沉淀、过滤、吸附沉淀、蒸馏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水的净化   硬水的危害           硬水的软化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海水96.5%水的分布                湖水0.96%            地面水      河水                        江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工业上的“三废”未经处理,任意排放 水污染的原因     生活用水的任意排放                 农业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二、练习:基础训练本单元所有习题【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教案   化学   初中化学   九年级化学   硬水   烧杯   化学性质   氢气   水资源   自然界   化合物   原子   课题   单元   物质   分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