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是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2、 难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1、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和形势图等,提示或交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联系,本课中的兴中会创立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可指导学生制成简表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较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不明白的做好标记。)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       年,孙中山在        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2、       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            召开,大会选举
          为总理,通过的纲领是                      、         
              、                    、                          。
3、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                ,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把革命纲领阐发为        、            、            三大主义。
4、            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

1、     年     月      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起义军迅速占领             ,夺取枪支弹药。
2、       年元旦,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选到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3、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推翻了                       ,结束了       
                          ,使                     。
4、辛亥革命的果实被           窃取了。
5、19XX年2月12日,          下诏退位。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共同提高。)

1、 让学生制成简表,比较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名称、时间、地点、创建人、纲领、性质)。

2、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形成知识网络)

学史感悟: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于(   )
a、北京       b、 夏威夷      c、 纽约     d、  檀香山
2、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
a、1894年      b、 19XX年     c 、1898年   d、  19XX年
3、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     )
a、《万国公报》      b、《中外纪闻》        c、《民报》    d、《 新青年》
4、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    )
(1)民主    (2)民族     (3)民生    (4)民权
a、(1)(2)(3)   b、(2)(3)(4)    c、(1)(3)(4) d、 (1)(2)(4)
5、武昌起义发生于(     )
a、19XX年     b、19XX年    c、19XX年       d、 19XX年
6、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于(    )
a、19XX年     b 、 19XX年  c、 19XX年    d、 19XX年
7、建立起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是(       )
a 、 袁世凯    b、左宗棠      c、宋教仁  d 、 段祺瑞
8、武昌起义中,起义军首先攻占的地区是(       )
   a 、南京     b、武昌    c、汉口    d 、汉阳
二、材料分析:

     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的民族运动的前夕,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
                                           孙中山

请回答:
(1) 孙中山所预言的这场“伟大的民族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这场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在领导力量上有何不同?

(2) 这场伟大的民族运动终成“燎原之势”,即出现一个高潮。你认为这个高潮是什么?其结局可谓失败,你认为失败在哪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链接:

                   孙中山与中山装
 
中山装曾经是中国男子最常见的衣服之一,它的创始人就是孙中山先生。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赶到西装式样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传统的长衫等又不能充分表现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于是他就以当时日本流行的学生制服为基样,请裁缝设计制作了一套新式服装,把立领改成直翻领,前面开四个口袋,每个口袋上各家加一个“倒山形”笔架势的袋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中山装的基本样式。这套衣服一经孙中山提倡,就很快受到欢迎,后来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八年级历史   辛亥革命   机关刊物   中国同盟会   兴中会   武昌   民族运动   武昌起义   中山装   纲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