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同一时期发生的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一是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是在教材内容比较简约的情况下,教师如何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促使俄国和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二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学生:英国、美国、法国。
  教师指出:这三国完成历史转折的过程中,都发生了战争,都采用了暴力革命的手段。当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并巩固之后,由于它们在政治上比封建制度先进,在科技上发明成果累累,在经济上迅速富裕起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体现出全方位的优越性,形成了资本主义时代潮流,世界各国必然要被卷入进来。今天要了解的俄、日两国的历史转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讲授新课: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教师让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内容。
  教师提问: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
  学生:速度缓慢,水平落后。
  教师:农奴制怎样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生:农奴没有人身自由——生产效率极低;农奴生活水平低下——市场难以扩大;农奴时常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教师讲述: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危机非常严重。一方面它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民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实际是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以沙皇为首的农奴主实行的改革。
  教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这个改革方案有哪些主要规定?
  学生: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再也不许地主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教师:改革方案的主要规定怎样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供资本主义劳动力;收取份地赎金——增加资本主义发展的资金。
  教师提问: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教师提问: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学生: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教师讲述:这次改革有其积极意义:1861年改革从性质上看是农奴主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而收取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资金。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日本明治维新
  教师提问:19世纪中期的日本封建社会等级如何划分?
  学生:天皇 士[将军-大名-武士] 民[农、工、商]。
  教师提问:当时日本幕府有如下禁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这表明幕府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幕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日本处于封建落后状态之中。
  教师讲述: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将军的政府设在江户(今天的东京),称为幕府。幕府首领称将军,将军以下的封建领主称大名,将军和大名的家臣是武士,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商人都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日本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同时日本的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封建经济的衰败打击了大名和武士,为维持生计,他们开始经商。幕府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大名和武士由原来封建统治的支柱变成推翻幕府统治的主要力量,以上是幕府统治遇到的“内忧”。
  教师:让学生看教材,说说列强怎样打开日本国门?
  学生:美国“黑船事件” 签订不平等条约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接踵而至。
  教师讲述: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府。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1840年,中国发生了鸦片战争事件,不久,西方列强也来敲日本的大门。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入日本浦贺港,第二年,它第一个强迫幕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在这以后,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依仗着军舰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幕府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苦难深重的日本人民对幕府的统治更加不满。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柏利率舰队抵达日本
  教师提问:面临内忧外患的日本幕府统治岌岌可危,为解决危机日本涌现出哪些新兴力量?
  学生讨论,教师概括:一些有见识的中下级武士和新兴地主成为倒幕力量的核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明治天皇(1867-19xx年在位)
  教师让学生看教材中有关“明治维新”的内容。
  教师提问:1.改革从哪些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
  2.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3.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这些改革措施的作用是:“废藩置县”打破了藩地界限,废除藩主对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统一控制和管理;允许土地买卖保护了新兴地主的权益;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推动日本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使日本经济力量迅速增强。提倡“文明开化”倡导学习欧美资产阶级文明,接受西方思想文化观念,打破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促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形成。
  3.改革之后,日本的封建等级不存在了,人民可以自由择业。在政府鼓励下,工厂铁路迅速发展起来。明治政府普及初等教育,民间兴起盖楼房、吃西餐、穿西服等风潮。
  教师提问:这场改革引起日本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该如何评价这场改革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明治政府大力发民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图为日本最早的火车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八年级历史   俄国   日本   明治维新   农奴   幕府   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   封建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