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疯狂的战车

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一步一步扩大的过程。
 导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扩大的过程;慕尼黑阴谋和英法的“静坐战争”绥靖政策;德国突袭波兰、德军西线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概括,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后果;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不断扩大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它的扩大在客观上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导学重难点
重点 慕尼黑阴谋;苏德战争爆发
难点 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 
导学设计意图
1、由法西斯的暴行和大国的绥靖政策导入新课的学习。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3、分析大战爆发的原因,看清大国自保的丑恶嘴脸。
4、弄清大战逐步扩大的过程。教具准备 影片《珍珠港》片段,相关的图片资料
导学设计过程教师
导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由法西斯的暴行和大国的绥靖政策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布置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导学课文
(一)和平到来了吗?
1、简介德国违背规定的一系列做法和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2、英、法两国与捷克斯洛伐克本无利害冲突,况且法国还是捷的同盟国,它们为什么与意大利一起支持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呢?
3、《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又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二)突袭波兰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英法宣而不战的奇怪现象为什么会出现? 2、二战全面爆发后西欧的战争状况是怎样的?
3、法国投降和英国遭受沉重打击说明什么问题?
(三)“巴巴罗萨”计划
1、德军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2、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四)“虎!虎!虎!”
1、日军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2、美国对待战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3、二战扩大到什么程度?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回顾法西斯的暴行和大国对暴行的态度,进入新课的学习。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结合老师的介绍,阅读第一目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细读课文,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结合地图,简述战争初期西欧的战况。 结合所学知识认识绥靖政策的害人害己的结局。 看教材,说说当时的情况和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意义。 看片段,了解轰炸的情况。 思考并回答。 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完成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七年级历史   捷克斯洛伐克   英法   珍珠港   法西斯   慕尼黑   莫斯科   暴行   战车   课文   世界大战   疯狂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