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学案

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学案)

【课标导向】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南方开发的史实。
【重点难点】 重点: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难点:理解人口南迁、民族交往为什么能促进南方的开发?
【资料介绍】
⒈“南方”的内涵:
是相对于北方而言,地理学上的我国南方和北方是以秦岭、淮河为界。由于受三国鼎立的影响,本课的南方是指长江沿岸、秦岭以南地区。我国南方开发较晚。秦汉时南方经济还很落后,《汉书》中说“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音nou,锄草)。……无积聚而多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初步开发,唐宋时进一步发展,到宋朝时中国经济重心移到的南方。
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
(北     朝)
东魏 北齐
蜀 —          十六国 北魏           
                         西魏 北周 隋(589年)
东汉      魏 西晋                                    
    东  晋 宋 齐 梁    陈 
吴   — —                     (南    朝)

(北方多战乱,社会动荡;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3、材料:  从西晋永嘉(307—3XX年)年间到南朝刘宋(420—479年)末年,北方人民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多万人。其中,定居江苏的约26万,安徽有17万,四川等地有15万,湖北6万,江西、湖南各一万,另有一部分流迁到两广地区。
4、材料: 建康(今江苏南京),三国时称“建业”,是东吴都城,东晋及被称为“南朝” 的宋、齐、梁、陈是年代相继的5个王朝(317-589年),它们的都城是在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连同在此之前的东吴,常被人们称作“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 之称。
      南朝梁武帝时,建康非常繁荣。南北各40里,有9座城门。……城内户口从东晋初的四万户,增至28万户,以每户四口计,人口约100万。冶铁、造纸、织锦手工业发达。……城内有四大市场。秦淮河两岸谷市、牛马市、盐市等大小集市上百,商业之繁盛右与洛阳、长安相比。
【课堂互动】
一、“史实” ——知识梳理,内容整合,体系构建
⒈探究主题:南方初步开发的史实。
⒉学法指导:根据下表提示,阅读教材,梳理知识,完成填空,构建知识体系:
部门 三国时期 东晋、南朝时期
 孙吴 蜀汉 
农业  ①设堰官保护都江堰、屯田、植桑养蚕;
②推广铁器牛耕开发南中。 
 
手工业 特产越布,丝织发展、青瓷精致、造船发达。 
 织锦、制瓷、矿冶、造船技术很大提高。
灌钢法和煤炭资源的利用。
城市和商业  蜀都成都 

二、“史识” —— 问题探究,论从史出,形成认识
⒈探究主题: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北民南迁及民族交往
⒉学习策略:借助后面的问题,以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然后分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⒊问题设计:
                                                                         
读图并结合“学案•资料介绍”,请回答:
⑴为什么北方人口在这一时期大量迁移到人生地不熟的南方?

⑵假如你是当时的徐州人你认为最应该带哪些生产资料到南方去?为什么?

⑶南迁北民与南方的原住民会和睦相处吗?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⑷读图:《江南经济的发展》,你能说出东晋南朝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吗?

⑸综合以上讨论,你能归纳出南方初步开发的主要原因吗?(自然条件、社会因素)
 

三、“史感”——走进历史,联系现实,感悟历史
1、通过本课学习,就你个人成长、学习而言,你会得到哪些启迪和借鉴?
 

  2、国家现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依据本课所学,就政策优惠、人才选用、技术支持、交通发展、与发达地区对接等方面,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开发?你有什么建议?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
⑴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江南开发的重要原因有(      )
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②北方人口南迁避乱
③江南战争相对较少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⑵下列属于三国时期诸葛亮治蜀的内容的是                               (      )
① 设置堰官管理都江堰       ②稳妥地处理民族关系
③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       ④派卫温到达夷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⑶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在我国的传播方向是                          (      )
a.由南向北     b. 由北向南     c. 由东向西      d. 由西向东
⑷右图为风光秀美的会稽山风景区,你知道,三国时期,这里也曾因一项手工业而著名,请你猜一猜当时当地的特产是                                     (      )
  a.蜀锦  b.藤纸  c.越布  d.青瓷
⑸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后部分。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在台湾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
     a.曹操    b.刘备   c.卫温  d.诸葛亮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请你说出出现这样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3)三国吴蜀时期,哪些人为江南的初步开发做出了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七年级历史   秦岭   东吴   都江堰   都城   手工业   东晋   南朝   江南   人口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