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衍射教学设计

光的衍射--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刘海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笔者在“光的衍射”一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对“光的衍射”一节的处理是基于单缝衍射和圆孔衍射两个实验,而且以此说明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和现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在教材中两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发现:光通过不同形状的障碍物发生衍射时,其衍射图样不一样。再进一步演示和观察光通过正三角形孔、正方形孔、正多边形孔的衍射现象加以验证,并介绍光的衍射在现代技术上的应用,如x射线通过晶体发生晶格衍射。反过来,用对应的衍射图样来推测晶体的微观结构。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受到限制,以及对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规律进一步再认识,使学生对光的衍射现象的认识得到升华。

  二、实验器材及操作

  光源选用激光笔,缝和孔的具体制作过程简述如下:

  用刀片、缝衣针等工具在不透光的塑料卡片(如电话卡)上,分别刻制出不同宽度的缝和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孔。如图1所示卡片上制作宽度约为2 mm的缝a和宽度约为0.5 mm的缝b;如图2所示卡片上制作直径约为2 mm的圆孔c和直径约为1 mm的圆孔d;如图3所示卡片上制作线度都约为1 mm的正三角形孔e、正方形体正多边形孔g。

  演示时,把有孔或缝的卡片固定在支架上作为挡板,在相距1 m左右的位置,把激光笔光源照射到缝或孔上,在光屏(可以把白色墙壁作为光屏)上可看到相应的衍射现象,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三、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师问: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既然光也是一种波,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

  学生讨论。

  2.分析问题

  师问:衍射是波绕过障碍物传播的现象。波要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也即人们肉眼能直接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生答:波要发生明显衍射,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只有障碍物或缝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者比光的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师问:怎样才能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呢?

  生答:光的波长很短,而可见光的波长实际上只有十分之几微米,一般物体的尺寸都比它大得多,因此,很难看到光的衍射现象。但是若障碍物或缝的尺寸很小,与光波波长差不多时,就应该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3.实验验证

  实验一:如图4所示装置,把激光笔发出的激光分别照在单缝b、d上,观察屏上的图样。

  现象及分析:当激光照在宽缝a上时,光沿着直线方向通过缝,在屏上产生一条跟缝的宽度相当的亮线;当激光照在窄缝b上时,光通过缝后就明显地偏离了直线传播方向照到了屏上相当宽的地方,并且出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如图5所示,这就是光的衍射现象。

  实验二:在上述实验中,把挡板换成图2所示卡片,把激光笔发出的激光分别照在圆孔c、d上,观察屏上的图样。

  现象和分析:当激光照在直径较大的孔c上时,在屏上得到一个圆形亮斑,圆的大小跟按光沿直线传播规律作图得到的一样。当激光照在直径较小的孔d上时,屏上得到一些明暗相间的圆环,这些圆环达到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光沿直线传播所对应照明的区域,如图6所示。

  小结:上述两个实验说明:当缝或孔较大(比光波波长大得多)时,衍射现象不明显(肉眼很难直接观察到);当缝或孔很小(与光波波长接近或比光波波长更小)时,衍射现象十分明显。

  4.知识延伸

  师问:同学们,试比较上面单缝衍射和圆孔衍射图样,有那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生答:相同点都是明暗相间的条纹。不同点是圆孔衍射条纹为圆环形状,而单缝衍射条纹是直线形状。

  师问:通过比较,说明衍射图样的形状与什么有关?

  生答:衍射图样的形状与障碍物的形状有关。

  师问:如果用其他形状的孔,发生衍射时得到的衍射图样又怎样呢?

  实验:在图4所示装置中,把挡板换成如图3所示卡片,依次演示激光通过正三角形孔e、正方形孔f、正多边形孔g发生的衍射现象,其衍射图样分别为如图7、8、9所示。

  师问:通过比较、分析衍射图样与障碍物的形状,这些实验进一步说明了衍射图样与光通过的小孔的形状有关的结论,得出这一结论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讨论。

  师问:能不能通过衍射图样,反过来推知小孔形状(或障碍物的结构)呢?

  生答:由实验可知,衍射图样和孔的形状是一一对应的,因此,由衍射图样可以推知小孔的形状。

  5.实际应用

  师介绍:在现代应用光学分析技术中,科学家根据衍射图样与障碍物的结构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利用x射线穿过晶体后发生晶格衍射时,不同的晶体产生不同的衍射图样,仔细分析得到的衍射图样,从而推理得出组成晶体的原子是如何排列的。

  师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利用x射线呢?

  生答:一方面x射线穿透能力强,另一方面其波长与晶体分子大小差不多,因此,x射线通过晶体时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从而得到清晰的衍射图样。

  师介绍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弗兰克林这位具有非凡才能的物理化学家,成功地拍摄了不同温度下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如图10所示,把这些各种局部的结构形状汇总。

  dna的衍射图片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全面。此时,沃森和克里克也在剑桥大学进行dna结构的形究,他们看了那张照片后,很快就领悟到了dna的结构 两条以磷酸为骨架的链相互缠绕形成了双螺旋结构,氢键把它们联结在一起。因此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

  x射线衍射在纳米技术的研究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师问: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发现显微镜放大倍数是要受到限制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

  生答:当被观察的微小物体尺寸与可见光的波长差不多时,就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这样就得不到清晰的像。因此,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受到了限制。

  师问:光的衍射现象说明光沿曲线传播,这不是与前面学到的“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矛盾吗?

  学生讨论。

  生答:不矛盾,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光的传播规律:一方面,光在没有障碍物的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另一方面,在障碍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衍射现象不明显,也可以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在障碍物的尺寸可以跟光的波长相比,甚至比光的波长还小的时候,衍射现象十分明显,这时不能说光沿直线传播了。

  四、教学后记

  通过对光经过各种形状的孔产生的衍射图样的观察,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另一方面这些各种形状的衍射图样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让他们体会到了物理知识的奇、趣、美。对孔的形状和衍射图样的对比分析,得出重要的结论:衍射图样随孔的形状改变而改变;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介绍x射线的晶格衍射的应用等知识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对课本知识的适当延伸、拓展,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当今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教案   物理   高中物理   高一物理   圆孔   障碍物   图样   波长   射线   晶体   直线   形状   激光   现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