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的概念.
              2、牢固掌握功的计算公式.
             3、熟练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讨论、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初中学过的功的概念吗?
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师:在初中学习功的概念时,我们强调物体运动方向和力作用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不一致呢?比如相反呢?力对物体究竟有没有做功?若做了功,又做多少功呢?我们怎样来计算这些功?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功。
二、新课教学
1、功的初步概念
〔讲述〕   那么,高中对功是怎样定义的呢?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如果使物体在力的方向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教师板书定义,同时举例)人拉车向前运动,如图1,说明拉力对车做了功。(强调车在拉力作用下,发生了哪一段位移,并指明位移的方向。)
强调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师:手提水桶水平地行走,提力对水桶有没有做功?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缺少了做功的一个条件,提力方向(竖直方向)上水桶没有发生位移。
师:重力对水桶有没有做功?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缺少了做功的一个条件,重力方向上水桶没有发生位移。
(教师可视情况再举一些事例)
师:想一想,高中物理中功的概念与初中有什么不同?
生:高中讲“位移”,初中讲“距离”。
师:还有什么不同?
生:高中讲“发生”一段位移,初中讲“通过”的距离。
师:“位移”与“距离”有什么区别?“发生”跟“通过”有什么差异?
(学生疑惑,回答不全面)
〔讲述〕  位移是矢量,距离是标量。
发生的一段位移并不要求物体非要沿着发生位移的路径通过,如人提水桶上坡,提力对水桶做功。见图2,人提水桶上坡的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两个分运动。提力对作水平方向上分运动的水桶不做功,对作竖直方向上分运动的水桶不做功。用“发生一段位移”取代“通过的距离”不是简单的更换词组,它使我们所学的功的概念更深刻、更严密、更科学、更具普遍意义。其实,功这个概念是19世纪人们在广泛使用各种机械时总结出来的。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功的概念也渐趋严密、科学、完善。我们学习功的概念也应由浅入深,由局部到一般。在今天和往后的学习中,我们是能体会到这一点的。(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史观和认知规律的教育)
2、功的计算公式

〔讲述〕   功和大小是由力的大小和物体在力方向上发生位移的大小来确定的,力越大,位移越大,功就越大。
那么,怎样计算功的大小呢?
第一种情况,当力和位移方向一致时,也就是力和物体运动方向一致。(教师板画图3)
(请学生上黑板来写)
生:w=fs
师:对。功等于力的大小和位移大小的乘积。这里的f表示恒力的大小,s表示位移的大小,w表示所做的功。

〔讲述 〕  第二种情况,当力和位移方向成某一角度α时。譬如人拉小车(教师板画图4),当拉力方向与小车位移方向有一夹角,即拉力f跟小车位移s矢量间的夹角为α时,我们来分析拉力f对小车所做的功。
我们可把力f分解成f1(f1与s同向)和f2(f2与s垂直)两个分力。根据功的定义,分力f1做功等于f1s;在分力f2方向上小车没有发生位移,所以,分力f2对小车不做功(或者说,f2对小车做功等于零)。因此,力f对小车所做的功等于f1s,由于f1=f cosα,所以,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可表达为:
w=fscosα
这是计算功的一般公式
上述第一种情况是α=0 时的特例。
师:从计算功的一般公式,谁能表达一下,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什么?
生: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师:对,力对物体所做的力等于力、位移两矢量的大小和它们间夹角余弦三者的乘积。功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它是一个标量。那么,功的单位是怎样的呢?

〔讲述〕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1焦就是1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1米的位移所做的功,即1焦=1牛 1米=1牛·米。
功的其它单位还有千·小时。
(板书)   1千·小时=3.6 10 6 焦耳
3、功的一般公式的讨论
(板书)     w=fscosα
〔讲述〕  (1)当α=0 ,即力、位移方向一致时,cosα=1,w=fscosα=fs 0,这是初中学过的计算功的公式(举例简析,见图5(a))力对物体做正功。
(2)当0 α π/2  即力、位移方向之间夹角是一锐角时,cosα 0,w=fscosα 0,力对物体做正功。如人推车前进时,推力对车做正功(见图5(b))。
结论:当0 α π/2时,力对物体都做正功。
(3)当α=π/2 (即力、位移方向垂直)时,cosα=0,w=fscosα=0,力对物体不做功,或者说,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零。
例:①物体在水平桌面上运动功,重力g和支持力f跟位移方向垂直,这两个力都不做功。②单摆运动的悬线给小球的拉力,对小球不做功。③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的向心力对物体永不做功。
小结:物体作曲线运动时,法向力对它不做功。
(教师挂出课前抄好题的小黑板)

【例1】   某人用30牛拉力拉着质量为50千克的木箱在光滑水平面上移动30米的距离。已知拉力与水平地面成30 夹角,(见图6),问拉力对木箱做了多少功?重力、支持力对木箱各做了多少功?
解:拉力f和位移s间的夹角α为30 ,拉力对木箱做正功。
wf = fscosα=30 30 0.866=779.4j
拉力f对木箱做功779.4 j。
由于重力g与位移s方向垂直,故wg =0,重力对木箱不做功。
水平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n=g-fscosα=5 9.8-30 (1/2) 475 n,方向竖直向上,由于支持力n与位移s方向垂直,故wn 0,支持力对木箱也不做功。

(4) 当π/2 α π,即力、位移方向间夹角为一钝角或平角时,因为cosα 0,w 0。这时,力对物体做负功。

如人用推力阻碍小车向前运动,但小车还是向前发生了一段位移时,设推力f和小车位移s之间的夹角为α,π/2 α π,见图7(a),我们就说推力f对小车做了负功,或者说:小车克服推力做了功(取正值)。
又如刹车后的汽车在摩擦力f的作用下缓缓停下来,f、s反向,α=π,cosα -1,我们说,在这一过程中, 摩擦力对汽车做了负功,或者说,汽车克服摩擦力做了功,见图7(b),再如上抛物体在上升运动过程中,重力g和位移s反向,α=π,cosα -1,重力对物体做了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重力做了功,见图7(c)。
【例2】   某人用300牛推力推着质量为40千克的木箱,使木箱沿水平地面移动30米,已知推力f与水平地面成30 夹角,见图8,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0,问推力、摩擦力对木箱各做了多少功?(g 10米/秒  )

解:将推力f分解成f1、f2两个分力,其中f1与s平行,f2与s垂直,分力f2对木箱不做功。故推力f做的功,wf wf1 f1s fscosα 300 300   7782 j,
摩擦力f μn μ(mg fsinα) 0.2 (40 10 300 (1/2) ) 110 n,
摩擦力做功:wf fscosα 110 30 (-1) -3300 j,
就是说木箱克服摩擦力做功3300 j。
4、合力的功

〔例3〕   如图9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物体重200n,用50n的水平力f拉着物体前进400米,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0,求物体在这一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对它所做的功。
【分析 】  物体在这一段运动过程中,共受重力g、支持力n、拉力f、摩擦力f四个外力的作用,方向如图所示。
解一:我们先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再求合外力的功。令水平向右,竖直向上为正方向。f合外力 fx fy f-f n-g f-μn 50-0.20 200 10 n,f合外力的方向水平向右,与位移s同向,α 0,cosα 1
故   w合外力 f合外力scosα 10 400 1 4 10 3  j
合外力做正功。
解二、我们也先求各力对物体所做功,再求总功。
wf fscosα1 50 400 1 2 10 3  j(正功),wf fscosα2 μnscosα2 0.20 200 400 (-1) -1.6 10 3  j(负功),由于wg 0,wn 0,故 w总 wf wf wg wn 2 10 3   (-1.6 10 3  ) 4 10 3 j
通过例3的解析,我们不难得出下面的结论:
①合外力在段位移上对物体(系统)所做的功等于各个分外力在同一位移上的功的代数和。
②合外力对物体(系统)做正功,表示物体(系统)机械能增加,合外力对物体(系统)做负功,表示物体(系统)机械能减少,合外力对物体(系统)做功等于零。表示物体(系统)机械能不变。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1、功的概念
作用在物体上的 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是做功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
w=fscosα,这是计算功的普适公式,f、s均是矢量,α是两矢量间的夹角,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3、对功的公式的讨论
①当0 α π/2时,力对物体做正功
②当π/2 α π时,力对物体做负功
③当α=π/2时,力对物体不做功
4、合力的功
合力的等于各分力功的代数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教案   物理   高中物理   高一物理   做功   夹角   推力   木箱   位移   外力   拉力   小车   物体   方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