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二、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

2.进一步学习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等方法。

二 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

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1.用同应片出示复合题:

(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保持   或   ,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

a:物体所受各个力的合力等于   ,这就是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b: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外力的合力关系是   。

2.学生回答问题后,师进行评价和纠正。

3.引入:本节课我们来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求解一些实际问题。

二 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状态下有关力的计算。

2.进一步熟练受力分析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应用举例:

(1)用投影片出示例题1:

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a点,线的中点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另一端b用手拉住,当ao与竖直方向成角,ob沿水平方向时,ao及bo对o点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2)师解析本题:

先以物体m为研究对象,它受到两个力,即重力和悬线的拉力,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悬线中的拉力大小为f mg。

   

再取o点为研究对像,该点受三个力的作用,即ao对o点的拉力f1,bo对o点的拉力f2,悬线对o点的拉力f,如图所示:

 a:用力的分解法求解:

 将f mg沿f1和f2的反方向分解,得到

  

 得到

  

 b:用正交分解合成法求解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由fx合=0;及fy合=0得到:

  

 解得:

2.结合例题总结求解共点力作用下平衡问题的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受力图;

(3)据物体的受力和已知条件,采用力的合成、分解、图解、正交分解法,确定解题方法;

(4)解方程,进行讨论和计算。

3.学生用上述方法求解课本上例1,并抽查部分同学的答案在投影仪上进行评析。

4.讲解有关斜面问题的处理方法:

(1)学生阅读课本例2,并审题;

(2)分析本题;

a:定物体a为研究对于;

b: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

物体a共受四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g,水平向右的力f1,垂直于斜面斜向上方的支持力f2,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里f3,其中g和f1是已知的,由滑动摩擦定律f3 uf2可知,求得f2和f3,就可以求出u。

c: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d:本题采用正交分解法:

对于斜面,常取平行于斜面的方向为x轴,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为y轴,将力沿这两个方向分解,应用平衡条件求解:

e:用投影片展示本题的解题过程:

解:取平行于斜面的方向为x轴,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为y轴,分别在这两个方向上应用平衡条件求解,由平衡条件可知,在这两个方向深的合力fx合和fy合应分别等于零,即

5.巩固训练:

如图所示:重为g 10n的小球在竖直挡板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30o的光滑斜面上,已知挡板也是光滑的,求:

(1)挡板对小球弹力的大小;

(2)斜面对小球弹力的大小。

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点:

1.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时常用的方法--力的合成法、力的分解法、正交分解法

2.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定研究对象;

(2)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3)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4)运用平衡条件,选用适当方法, 列出平衡方程求解。

四 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教案   物理   高中物理   高一物理   物体   条件   本题   正交   斜面   解法   拉力   分解   方向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