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复习提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复习提纲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通常用摄氏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温度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 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两种温度的换算关系t=t + 273k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或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玻璃管外面均匀地刻有刻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②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医用温度计也叫做体温计,内装液体是水银,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缩口 ,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所以体温计用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甩回到玻璃泡里,并消毒后再测人体温度。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 ---42 , 分度值是0.1 。

二、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3.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的特点:

项目

分子

间距

分子间

作用力

分子运动的特点宏观表现的特点

固体

很小

很大

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有固定形状

有固定体积

液体

较小

较大

在一个位置振动一会又到另一位置振动

无固定形状

有体积可流动

气体

较大

较小

可以运动到所能到达的空间

无固定形状

无体积可流动三、物态变化1.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需要吸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晶体如:海波、冰、石墨、水晶、食盐、各种金属等,非晶体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3)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两个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5)如图1是晶体的熔化图象,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特点是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时间/min温度/ 温度/ 时间/minabcd图 1                                 图2(6)如图2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量,温度不断上升。2.凝固:(1)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凝固需要放热。(2)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3)凝固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4)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5)晶体在凝固过程要放热,温度也不变;非晶体的凝固过程也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3.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2)蒸发是指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并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4)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5)沸腾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6)沸腾的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沸点是指液体沸腾时的温度。(7)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4.液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3)判断液化时,一定要弄清是哪里的气体液化。如深秋夜晚的窗户玻璃温度很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凉玻璃后降温液化成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侧。(4)真正的水蒸气是看不见的,看到的“白气”并不是气态的,而是液态的小水珠。5.升华和凝华:(1)升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2)凝华的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6.几种常见的自然现象:(1)云是由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组成的。(2)当云中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聚越多时,就会下降,若下降时冰晶熔化成水珠,这就是雨;若下降时骤然遇到0 冷空气,那么小水珠便会凝固成冰晶,在上升气流带动下,冰晶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若下降时,冰晶没有完全熔化,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雪。(3)夜晚或早晨,当地面的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雾。如果液化后的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等一些物体上,这就是露。有时气温低于0 ,空气中的水蒸气便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等物体上,这就是霜。四、演练现场:1.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答:2.填写三态变化图中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3.填写完整蒸发与沸腾比较表。

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吸热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气固液(        )(        )(        )(        )(        )(        )4.请识别下面的图象。__________图象_____________图象_____________图象_____________图象温度/ 温度/ 温度/ 温度/ 时间/min时间/min时间/min时间/min演练现场参考答案1.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答: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2.填写三态变化图中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3.填写完整蒸发与沸腾比较表。

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吸热

吸热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下

一定温度下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气固液凝固 放热熔化 吸热液化 放热汽化 吸热升华 吸热凝华 放热

 4.请识别下面的图象。

晶体的熔化图象

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晶体的凝固图象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温度/ 温度/ 温度/ 温度/ 时间/min时间/min时间/min时间/min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教案   物理   初中物理   九年级物理   非晶体   物质   液态   温度计   提纲   水珠   晶体   图象   液体   形态   温度   分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