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学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学案)学习指导
(一)(学案)知识网络
 
(二)(学案)课程标准要求
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悟中国共产
92
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三)(学案)学法指导
1.(学案)透过现象看本质
中华民族精神在形成和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先后培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五种革命精神”、“64字创业精神”等,这一系列闪烁着时代光辉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升华。虽然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不完全一样,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这些精神都有着共同的内涵,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学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从古代到近代、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在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精神。
二、(学案)知识点拨
(一)(学案)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决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也有着长期的历史过程。教材直接从近百年来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人手,重点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例题:阅读材料
材料一XX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把中华民族推向了巨大的考验面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华儿女同舟共济,谱写了一曲万众一心抗非典、同心协力渡难关的英雄壮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护人员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前赴后继,日夜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表现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绚丽光彩。
材料二有人这样评价《惊涛骇浪》这部电影:“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部重塑英雄的史诗,一段感人泪下的故事,一曲民族精神的颂歌。”影片以1998年抗洪为背景,描写了在百年不遇的严重灾害面前,全国军民团结奋战、英勇抗洪的伟大壮举,真实地再现了惊心动魄的抗洪场景,塑造了一批感人至深的典型人物群像,讴歌了伟大的抗洪精神,讴歌了军民团结,讴歌了军魂和民族魂。
以上这些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
93
解析:材料一说明我国人民在“非典”时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非典精神”,材料二是说明我国人民的“抗洪精神”。这两种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感召下,无数中华儿女为振兴祖国而默默奉献。那么,这些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呢?我们可以说是对祖国真挚的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是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振兴中华、舍我其谁的赤子情怀,是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等等。
(二)(学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为什么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教材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壮大,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作为综合素质内在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的民族精神,能够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保持生命力的源泉,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功能。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以民族精神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激发中华儿女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意志和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尤为重要。
第二,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力量的核心,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决定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等物质力量,同时也包括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力量更好地发挥作用。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的竞争,而且也是民族精神力量的竞争。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是应对国外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战略的需要,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西化、分化一直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图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都与没有应对好资本主义国家的西化、分化有密切的关系。面对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面对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渗透的严峻挑战,有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能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有效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例题: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中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因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
①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②建设物质文明的必然要求③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94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④
三、(学案)学习自评
(学案)单项选择题
1.(学案)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1.c
①我国古代几千年的文明史中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奋斗的历程中③我国近代史的各个阶段中④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
2.(学案)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壮大()2.c
a.就是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
b.主要取决于科技发展的水平
c.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d.主要取决于这个民族和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
3.(学案)从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到xx重温“两个务必”,其间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但“两个务必”的精神并没有过时。“两个务必”是()3.a
①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②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认真踏实的作风③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④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4.(学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4.d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都要围绕中心展开工作,弘扬民族精神是次要的②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③民族精神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④发展经济与民族精神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a.①③④b.①④c.③④d.②③
5.(学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发挥“主心骨”的核心作用。“主心骨”是指()5.c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d.中国人的脊梁
四、(学案)能力拓展
关于发展经济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有人认为:“既然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那么,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也有人认为:
9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就谈不上搞好经济建设。因此,弘扬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都离不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就谈不上发展经济。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发展经济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因此,弘扬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种观点正确。
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孤立的,经济建设与其他各方面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弘扬和培育好民族精神,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那种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可忽视或否定弘扬民族精神”的观点是片面的。
五、(学案)相关信息
(一)(学案)论民族精神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与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毛泽东
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邓小平
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是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在危急的关头,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越加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xx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xx
(二)(学案)从抗日战争看中华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该民族能否坚持、弘扬本民族的主体精神关系至巨。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之所以不断显示出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她有非常优秀的民族精神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到了近代,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国人民为自强不息、不畏强权、热爱和平、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所鼓舞,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无论从哪方面看,中国的抗日战争都是弱国打败强国的典范。那么,贫弱的中国靠什么战胜在经济、军事力量方面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日本帝国主义呢?从有形的国力来说,在于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经得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从无形的国力来说,则在于中国军民有为保卫国家顽强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后盾。日本侵略者虽然可以蹂躏我大片国土于一时,但它不可能征服中国人民的意志,不可能打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96
(三)(学案)祖国大厦的擎天柱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中华儿女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共同感受一种超越时空间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诚挚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中华儿女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教案   政治   高中政治   高二政治   中华民族   精神   中华儿女   综合国力   中华   经济建设   民族精神   力量   民族   我国   弘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