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课题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执笔人

编写日期

执行人

执行日期

三维

教学

目标

1.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2. 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3.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重点

难点

重点: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难点: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教法教具

启发法、讲练结合法相结合辅之以探究法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特色教案

三:知识梳理

1.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1) 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①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② 如何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3)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① 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② 文化产业: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3.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 和谐文化的重要地位: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2) 如何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3) 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4)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四:典例分析

例1:送书下乡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为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问题而实施的文化工程,由中央财政拨款统一购置图书,配送到全国59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乡镇。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实施送书下乡工程的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注意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注意对自己各种能力的培养。解答第(1)问,只需对材料进行理论概括即可。解答第(2)问,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围绕“意义”来谈,同时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

【答案】  (1)上述材料说明我国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2) ①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实施送书下乡工程,有助于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全面进步。②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实施送书下乡工程,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推动新农村建设,建设全面小康社会。③ 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改造人的精神面貌、振奋人的精神具有重大影响。实施送书下乡工程,能够使广大农民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教案   政治   高中政治   高二政治   精神文明   创建活动   风尚   公民   文化事业   道德   科学   社会   工程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