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社会1

 文化与社会
【教学要求】了解 文化的基本内涵。
了解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了解 文化的形式与人们的文化活动。
了解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理解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
              理解  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
理解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知识梳理】
一、体味文化
1. 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
(2)文化现象:
(3)文化特色:
2. 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
①文化的内涵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物质活动与精神文化的关系
(2)正确理解文化的含义:
①广义的“文化
②狭义的“文化”
③我们所讲的“文化”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的形式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注意】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 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反作用表现在:
a.
b.
c.
a.
b.
判断:文化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2. 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 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2)文化竞争力的表现和意义

(3)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典型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07广东) 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c.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08海南) 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回答2—3题
2. “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建思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
②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因素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
④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07广东)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o8广东)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6.XX年1月8日,xx总理在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富于科学精神的民族,才能不断的进步。要广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用科学思想战胜愚昧落后。在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用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上述要求的依据是
  ①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
  ②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一定的社会文化决定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根据这一论断,为应对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必须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③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④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这说明
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         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       ④没有文化人们已经无法生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回答9—11题
9.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表现在:
①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            ②在政治基础上相互影响
③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融      ④在对外开放中相互交融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参观自然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进行红色旅游,参加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共建活动,旁听“水电调价听证会”,这些活动难以经济、政治、文化分类。这是因为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
c.文化没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11.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这表现在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d.只要经济政治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
二、简析题   
12、有人认为,经济决定文化,经济条件好了,文化就会自然而然好起来。
请评析这一观点。

13.(07宁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常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本来面目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县千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1)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

(2)“小省区要办大文化”,体现了从实际出发进行决策的思想方法,简要分析这一方法的哲学依据。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回答1-3题。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太阳和月亮      b.长江和黄河      c.泰山和黄山       d.长城和故宫
2.“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我们学习“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
   c.人类全部精神生活及其产品           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
3.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之所以需要文化生活,是因为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
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④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4.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下列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①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④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回答5-6题。
5.上述材料说明
a. 文化就是经济和科技            b.文化是社会精神力量
c.文化就是人才和知识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6.依据上述材料:这种发展格局,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提供了利用高科技和先进知识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有利机遇,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发展格局,我们必须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②以文化建设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③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           b.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二、简析题:
7.XX年5月21日,第三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成功落下帷幕,参观文博会展览、参加文博会各种活动的海内外宾客就达170万人次,本届文博会文化产品和服务交易成果显著,融资功能进一步增强,成交总额比第二届增加70%。签约项目投资规模超亿元项目有58个,是上届的两倍多。文化产品海外订单和采购成交额39.8亿人民币,共提供文化职位6500个。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是否是一种文化活动? 为什么?

(2)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说明了什么?

8.人们谈论近代资本主义革命,总是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讲起;人们谈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总是从新文化运动讲起。在中国古代,虽然曾经分裂为不同的政治共同体或者经济共同体,但是始终属于同一文化共同体。中华文化从来不曾中断,从来不曾分裂。正是统一的文化这根红线贯穿中国历史。虽然历经三国鼎立、五代十国、南北对峙,但却一次再一次地走向统一。
人们对政治革命的讨论为什么要从文化讲起?这说明了文化与政治之间怎样的关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生活参考答案
【典型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c 5、b 6、a 7、a、8、a、9、c 10、d 11、b
二、简析题   
12、(1)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题中观点看到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是正确的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不能简单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以为经济条件好了,文化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13.(1) 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落后的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物质文明建设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文化产业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发展。
(2) 从实际出发,就是以实际情况作为决策的根据,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理。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本地区特殊的优势和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出决策,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巩固练习】
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b 5、d 6、c
三、简析题:
7.(1)它们是一种文化活动。因为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外文化,属于一种文化活动。
(2)深圳国际旅游文化节和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充分说明文化与经济是交融在一起的。各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8.(1)因为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人们的政治行为与文化密切相关。
(2)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教案   政治   高中政治   高二政治   社会   综合国力   文化生活   文化活动   深圳   精神   知识   文化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