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您好

第十四课1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

1.教学内容分析:“小平,您好!”主要包含两个框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介绍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我们的基本国策是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而制定的。第一框题首先通过介绍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 gdp 增长的情况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尽管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教科书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素质不高、科学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等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这阶段的事实。

2.学情分析:近年来,由于各种报道,学生了解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状况,也懂得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在认识方法上也有偏激、片面、非理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国情、国策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策,懂得制定这些国策的依据,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支持国家的各项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3.重、难点的确立:学生对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4.教学资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2)对正确认识初级阶段的意义需补充一些相关材料。5.教法、学法的选择:通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对比以及调查、访谈等形式,引导学生切实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加深对当代中国的认识,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进而加深对党的感情。(1)讨论法。(2)问答法。在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3)阅读法。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4)笔记法。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5)探究法。结合课中的交流和探究。(6)讲解法。本课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适当进行归纳和讲解。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表现。理解我国初级阶段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能力目标:搜集资料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国、爱党和认同祖国的情感。通过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教学流程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

训练内容

预期目标

设计意图

效果反馈与修正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调查:你所在城镇或乡村近年来有什么变化?学生课后归纳、查阅资料、整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

课中教学

课中教学引入:在1989年共和国40周年庆典的游行中,北大的学生队伍中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表达了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热爱和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拥护。改革开放究竟给中国带来哪些变化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第十四课  小平,您好(板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板书)

学生研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1.改革开放30年来,生产力水平大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9-100,思考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状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原因)(板书)(1)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较低(板书)改革开放使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较低。

材料一:农业:我国拥有的农业劳动力大约是美国的100倍,但每年生产的粮食总量却与美国差不多。就每一个劳动力所做的贡献来讲,我国每个农民能养活3个人,而美国每个农民则可以养活465人,英国每个农民可以养活126人。

工业:大部分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劳动生产力低下。一些乡镇企业还进行着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美国硅谷占地不过7500平方公里,XX年的产值是5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中国企业500强的收入总额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三名之和的80%。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材料二:从人均 gdp来看,XX年,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的32%。总的来讲,1978年至XX年间,东西部地区人均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

这则资料说明了什么?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

阅读教材p100中间的材料,思考: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2)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板书)

总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板书)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

3.正确初级阶段的意义(板书)

(1)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2)既然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3)既然处于初级阶段,就不能超越这个阶段。(4)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国家发展的正确道路,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小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1XX年的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听讲解研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阅读思考听讲解听材料思考听材料思考回答

 听材料

思考回答回答

 听讲解

 听讲解

改革开放究竟给中国带来哪些变化呢?研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阅读教材,思考: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状况?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这则资料说明了什么?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记忆原因2分钟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记忆:3分钟让学生感受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中国国情,理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由基本国情决定的

一般了解即可总结提升

课后安排1.完成练习册p?2.查找资料:改革开放以来家长的变迁?学生课后自己归纳、查阅资料。完成练习册p?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的能力。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五、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第十四课2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

1.教学内容分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主要讲述我国现阶段的基本路线,从制定的依据以及具体的和核心的内容,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学情分析:近年来,由于各种报道,学生了解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状况,也懂得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在认识方法上也有偏激、片面、非理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国情、国策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策,懂得制定这些国策的依据,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支持国家的各项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3.重、难点的确立: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核心指导思想。4.教学资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补充一些相关材料。5.教法、学法的选择:(1)讨论法。(2)问答法。在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3)阅读法。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4)笔记法。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5)探究法。结合课中的交流和探究。(6)讲解法。本课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适当进行归纳和讲解。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全面、系统、理智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强化理性地认识的态度,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教学流程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

训练内容

预期目标

设计意图

效果反馈与修正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向父母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迁?学生课后归纳、查阅资料、整理改革开放以来家长的变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

课中教学

课中教学导入: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党和国家制定和坚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板书)阅读教材p102:基本路线的依据?内容?核心内容?1.基本路线(板书)(1)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2)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3)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问题:我国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请阅读教材p102-103:进行思考归纳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板书)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够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反映我国经济建设的文字、数据、图表等,感受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

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有坚强的政治保证,这就是四项基本原则。

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板书)(1)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重要性四项基本原则,犹如社会主义大厦的四根擎天柱,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如果动摇了其中的任何一项,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事业。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问题:改革对我国有什么重要性?请阅读教材p104-105:进行思考归纳。4.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板书)(1)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2)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和国家进步的活动源泉。(3)它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5.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板书)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封闭只能导致落后。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6.坚持基本路线1XX年不动摇(板书)(1)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2)p107第一段。小结: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始终是我国的中心工作。在“两个基本点中,一个是立国之本,一个是强国之路,二者同等重要又相互依存。因此,要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统一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上。回忆回答阅读回答做笔记勾书阅读回答听讲解做笔记阅读思考听讲解回答做笔记阅读思考

 回答

听讲解做笔记

 听讲解

做笔记

 听讲解

做笔记听讲解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基本路线的依据?内容?核心内容?朗读并记忆2分钟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记忆3分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并记忆3分钟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为什么要坚持基本路线1XX年不动摇?并记忆3分钟练p66-67:3、4、10  p69:27回忆导入课题了解基本路线的依据、内容、核心内容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本部分内容重在思想上认同,不要死记硬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重要意义,重在思想上认同

课后安排1.完成练习册p70:302.查找资料:改革开放以来家长的变迁?学生课后自己归纳、查阅资料。完成练习册p?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的能力。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五、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教案   政治   初中政治   九年级政治   两个基本点   板书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您好   能力   我国   材料   学生   资料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